英文视频、疫情动态图,线上教育两周这些小学生交出不一样的作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2-28 14:51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一年级孩子制作了一段长达2分多钟的为武汉加油的视频,自己剪辑并用娴熟的英语配音;二年级学生自发搜集抗疫过程中的温暖故事,制作手抄报和写书信;三年级孩子运用数学学习中的统计学和“位置与方向”绘制了自己家乡的疫情动态图……广州中小学开展线上教育两周来,不少学生交出了作业。南都记者27日从中黄国际教育集团管理的广州市白云区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了解到,延学期间,该校实行的线上融合线下、五育并举的成长课程体系不仅成为了白云区“停课不停学”的样板,也收获了家长的认可。

采用“线上学习+欣赏,线下实践+创作”的综合型学习方式

从2月17日广东省中小学启动线上教学,至今已开展近半个月,在线教学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上周来看,直播平台服务器超负荷,画面卡顿甚至“崩溃”影响教学进程,学生和家长不熟悉线上学习的操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等问题让老师、学生、家长三方直呼“太难了”。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下“不得已”开设的在线教学是对学校的在线教育的一次形势倒逼和升级。

中黄国际教育集团总校长崔建社以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为例分享了中黄的解决方案:“在线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课程更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相关性、挑战性,同时充分利用居家学习特点,采取学生和家长们都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导者。所以我们采用‘线上学习+欣赏,线下实践+创作’的综合型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有利于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增长见识,学在其中,更乐在其中。”

崔校长表示,疫情是一场磨砺,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 “疫情”成为老师们手头上鲜活的教学资料来源,成为培养孩子们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综合素养最有价值的教育素材和契机。

在线教学的第一周,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就结合疫情的热点,设计了一系列以“疫情教育”为主题的自主探究课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对应的探究线索和内容。

多样化学习任务,合理规划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时间

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的校长陈海淑介绍,学校的线上课程主要采用“老师录播+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先观看15-20分钟由老师精心打磨的教学视频,剩下的时间自主完成探究任务,老师在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答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求探究、展示成果、感悟反思和实施行动这五个步骤进行探究。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从他们踊跃反馈的作品和探究成果中反映出来。

“个性化教育一直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特色,所以延期开学期间我们也会充分考虑如何将个性化教育与线上教学充分融合。”陈海淑校长进一步介绍了学校为匹配不同孩子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设置的差异化辅导,每天下午老师会和学生一对一进行交流和专项辅导,对当天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评价,为每个孩子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确保线上学习不流于形式。不少家长反馈,学校这种线上辅导与线下探究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老师每天实时的反馈和评估也能帮助孩子更高效地学习,自己在陪伴孩子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据了解,除了疫情探究课、学科探究课、分组辅导课,中大附属外国语小学还充分利用居家学习特点,设置生活指导课程、劳动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健康生活指导,培养居家生活技能,通过综合实践、体育锻炼、亲子讨论、阅读名著等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合理规划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时间,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陪伴孩子学习,经过一周多的时间和孩子在家学习,发现学校的探究课很有意思。不仅融合了各类学科知识,还能引导孩子对生活中问题进行的反思。孩子居然还会问我‘过了几年,病毒还会再来吗?’然后自己主动去查找资料和老师交流反馈。看来,我也得加强学习了。” 学生家长陈先生在采访中表示,被孩子的探究热情感染,自己每天也和孩子一起学习。

学生交出不一样的作业

一年级的学生张东翔制作了一条2分钟的英文视频,视频的背景音乐是他自己弹奏的钢琴曲,并独立完成英文配音和剪辑制作,希望通过视频为抗疫前线的叔叔阿姨们加油打气。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发去搜集了解抗疫过程中真实而温暖英雄故事,转向理解责任、勇气和爱。用生命履行着医者的信仰和军人的担当,并运用绘画、视频、手抄报、书信等形式,捧出爱心,表达敬意。

三年级的孩子运用数学学习中的统计学和“位置与方向”绘制了自己家乡的疫情动态图,并思考“如果我是决策制定者,面对类似的疫情,我要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措施”。

编辑:任国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