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由于“疫情”的侵扰,不少人过得五味杂陈。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第九期征文“我的春节”第二批优秀作品出炉了。下面这篇文章中,小作者告诉我们,有时隔离也是一种爱。
她的隔离
“我回来了!”像往常一样,我来到家门前迎接她。今天的她却不太寻常。她用手术帽和口罩把自己的头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让我感到有些陌生和害怕。“你怎么了?”我问道。
模糊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妈妈在医院上班呢,一天会遇到几十个病人,哪些在潜伏期的自己都不知道,万一我感染了,我可不想传染给你们,这些天我们都尽量少接触,好吗宝贝?”“好吧。”
“吃饭了!”外婆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不一会儿,餐桌上就摆满了香气四溢的菜肴。冒着蒸汽的蒸鸡,金黄的煎鱼,热腾腾的饺子,摆在红色花纹的桌布上,一年又过去了。母亲夹了点鱼,坐在了餐桌最远端,才终于脱下了口罩开始吃饭。
“最近大良那边的事情处理得怎样?”父亲看向她。她摇摇头,拿出手机在微信里打着什么。只听嗖的一声,群里多了几条信息。于是,其乐融融的年夜饭变成了冰冷的打字现场,我们都默默吃着饭,不再多说什么。父亲的脸色有些阴沉。
晚上,母亲说要借用我的房间睡觉,并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三岁的妹妹哭闹着要和母亲一起睡,不停拍打着已经上锁的房门。母亲却一点都不心软,也不曾打开房门。
今年的春晚有些无聊。大家一个个地回房,每个房间都房门紧闭,门上火红的倒福似乎是生人勿近的告示,又像是冰冷的封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倒计时中,落寞地关掉电视。这或许是我过的最差的春节了。
几天过去了,新冠病毒的感染人数已经上万,我们也连续十几天没有出门,只有母亲还要继续去医院上班。高强度的工作让母亲日益烦躁,好几天她都径直走向房间,关上房门。餐桌上也仍是沉默。
那天,我用父亲的电脑查资料。左下角的微信图标不断闪烁,我抑制不住好奇,打开了父亲和母亲的私聊。一开始,我看见一些激烈的争吵,关于陪伴,也关乎生命、健康。说实话,我也有一点不理解母亲的做法,她这样躲着我们,甚至会让我觉得她有一点点不关心我们了。最后,我看见妈妈发了很长一段话。其实她也很想和我们黏在一起,一起开开心心的,但是她更在乎我们的安危,她不想因为一时的温暖害了我们。她工作已经很累,我们却不理解她,她也很难受……
看到这些话,我好像理解了。其实这一切或许真不是母亲的错,可能错的是我们。
我戴上口罩,敲了敲门,然后轻轻推开了母亲的房门。我把手上的热水放在她床边,我可以看见她口罩下的笑脸。那天晚上,我陪了她很久,没说什么话,却十分美好。
窗外烟花升起,我张望着,却只见灰暗的天空短暂地被照亮了几次,烟花绽放的声音遥远朦胧。这就是2020年的春节,好像平常,却又不是这样。
黑暗中,恶魔在蠢蠢欲动。一个个天使燃尽自己,保护他们所爱的人。
名|师|点|评
“在爱面前需要什么字眼,付出的瞬间也就是永远。”这是致敬医护人员的歌曲《等风雨经过》中的歌词。这句歌词,正是文中“妈妈”的写照。标题中的“隔离”包括下面几种含义:(1)医护人员与病毒的隔离;(2)母亲与家人的隔离。前者是职业的需要,后者是亲情的呵护,但两者汇聚到“妈妈”身上,就形成一种难以取舍的心痛。“母亲却一点都不心软,也不曾打开房门。”这个瞬间让人动容,我们可以分明感受到在门的另一边,母亲割心的痛。“一个个天使燃尽自己,保护他们所爱的人。”这个天使,既是孩子的母亲,又是病人的医生。
(郭子健:广州六中语文教师,先后获市“教育e时代”名师、市骨干教师等称号。)
征|文|启|事
#非常寒假#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带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非常寒假”。在这段超长宅家时光,我们体验了不一样的在家上学,体验了更多的陪伴和责任担当。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这段非常时光!
征文对象:中小学生
体裁:纪实(诗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时间:2020年3月10日
投稿网址:
http://h5.oeeee.com/zuowen/
或扫码进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执行:南都记者 叶斯茗
插画:林军明
编辑: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