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山的抗疫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这支队伍中既有60也有95后,他们奋战在社区防疫的第一线,每一个人都在用行动书写使命和担当,他们就是南山团区委机关的团干。
陈伟九是团区委的老大哥,刚刚结束两年多的连平扶贫任务,同事们都亲切的叫他“九叔”。疫情发生后,本可以选择在后方的他,第一时间报名支援社区,他说:“我是老党员,我不去一线怎么行?”
根据安排,九叔负责粤海街道后海社区后海花园小区的防疫工作。刚一到岗,他就发现一线安保人员防护用品严重不足,马上把自己仅有的几个口罩分给他们,同时第一时间向组织请求支援,团区委优先安排为后海社区送去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虽然每天都从下午两点工作到晚上九点甚至更晚,但这位60后老大哥从没喊过一句累,上户排查、卡点值守,每天都精神抖擞地和社区的年轻人一同并肩作战。和他一同上岗的义工们都说:“九叔九叔,一定是90后吧哈哈哈…”
“一定要去的话,必须听我安排,与我保持5米的距离,否则免谈。”这是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廖俊对志愿者说的最严厉的话。根据安排,廖俊被派驻到粤海街道名海社区,与街道挂点领导、社区党委书记构成“三人小组”统筹负责名海社区的防疫工作。在派驻社区近一个月时间里,他带领社区志愿者、青年突击队对辖区8个小区9599位业主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该社区未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工作中,他总说:“年轻人,保护好自己。”“我来吧,我先上。”在给隔离户送生活物资的时候,他还坚持不让00后志愿者参与,担心太危险,最后也是实在拧不过年轻人的坚持,才有了开头那句严厉的话语,他说:“这是我在这二十余天里说的最严厉的话了,有点不忍心,但是这话必须得说。”
“别拍我了,看着点路。”刚提醒完志愿者,他自己反倒掏出手机拍下了高新社区拥堵的一幕,他就是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张纲。疫情发生后,张纲匆匆结束自己未休满的年假,马上归队报名支援社区一线,并被派驻到粤海街道高新社区。众所周知,粤海街道被称为“最牛街道”,而高新社区又是“最牛街道”里最大的社区,入口众多,企业集中,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的任务都非常重。派驻社区后,从督导小区物业、支援一线物资、入户排查、卡点值守,到筹建由物业、业主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张纲在了解走访园区时发现,交通是高新社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月24号开始,他在最易拥堵的迈瑞园区、金蝶软件园看到了这拥堵的一幕,随后,迅速与园区物管物业及相关部门共同商讨综合疏导交通的办法。现在,高新园区交通拥堵情况已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团区委副书记吴超先后被派驻桃源街道龙联、桃源社区参与一线防疫工作。他总笑称自己是“临时村民”,每次都说:“村里忙,我回村了。”他带着物资进社区,第一时间争取援助,为社区捐赠酒精、护目镜、手套、测温枪、雨衣等一批防疫装备。他带着点子进社区,召集组建防疫义工队为隔离居民跑腿代购;指导物业公司实施出入口动态调整机制,缓解人流、车流压力;主动协调相关公司支援卡点值守,保障了方大城商圈复工平稳有序。他带着感情进社区,及时协调物业、快递公司对桃源村快递临时放置点进行优化;和“三人小组”成员一道多次上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他带着镜头进社区,在开展防疫工作的同时,不忘挖掘和宣传防疫一线的先进典型,主动联系新华社记者采访报道了桃源街道优秀义工李秀英,2月25日新华网以“上阵‘祖孙兵’--‘志愿者之城’深圳发起抗疫人民战争”为题发表文章,点赞深圳南山志愿者;编写《疫情下的“南山第一村”》微信推文在创新南山等公众号发表。
“小伙子,你今天过来我们社区报到。”
当接到粤海街道创业路社区工作人员电话通知的时候,郑炜的心中无比激动,这次下派社区,也弥补了此前组织部派送党员干部落选的遗憾。
郑炜在团区委负责志愿服务工作,他说,“我想去社区,我想去一线,我想去最忙最需要人的地方。”创业路社区不大,以住宅小区为主,四条路围着6个小区,周围零散分布着一些个体工商户,郑炜作为云海天城世家小区组的组长,每天的任务就是守护这座居住着7000多人小区的安全。
据了解,云海天城是创业路社区情况最复杂的小区,住户密集,人员进出频繁,且防疫期间有过物业管理不规范被通报批评等情况。来到小区后,他将自己、工作站社工、网格员三人并成一组,每天分成三个班次在小区门口站岗,一方面监督着小区物业、保安是否尽责,一方面协助缓解小区值守压力。为了避免人流拥堵,他还划分外卖、快递、生鲜放置区域,分拣物品减少停留接触时间。他护送居民回家、协助长者扫码自主申报、帮助居民提运大包小包物品。他每天询问小区信息,检查登记本,跟踪报送重点人群情况,到居家隔离的住户家了解情况,安抚情绪,给他们送去社区的关怀物资。他还联动社区搭建社区联防联控志愿者服务小队,组建创业路社区青年突击队,通过志愿南山、南山区义工联小程序、战疫先锋等平台发动招募志愿者参与到各项防疫工作中。
马正豪是南山区义工联秘书处的一名95后,他说:“作为新生力量,我们就应该扛起一线防疫的大旗!我天生胆子大,这时候更应该发挥作用,我愿意站出来贡献我的一份力。”
在粤海街道麻岭社区参与防疫志愿者工作,总是被工作站的伙伴们亲切的叫“小马哥”。他说:“每次看到大家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觉得这才是年轻人,这就是年轻人。”因为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面对疫情,他一点也不觉得可怕,相反,在防疫工作中更多的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有时候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他也不会怄气,而是耐心的解释细心地指导。而当居民群众赞许他的时候,他内心别提有多开心了,但仍会故作淡定,谦虚的表示“应该的,这没什么的。”17年前非典的时候,马正豪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如今,他已经是社区防疫一线独当一面的“小马哥”…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南山区团委
编辑:张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