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抗疫群芳谱:在口岸连续奋战15小时,紧急处置武汉发热旅客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0-03-07 20:28

“你在拱北口岸出入境通关时,看到穿防护服的,都是我们的人。”在拱北海关隶属闸口海关所驻守的拱北口岸,已经工作了13年的女关员王苑,临危受命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口岸哪里有发热旅客,她和她的队员们组成的肺炎防控处置小组,就立即奔赴哪里。她说,口岸一天呆下来,微信运动轻松一万步。

王苑

年龄:38岁

岗位:拱北海关所属闸口海关监管五科二级主办,闸口海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小组组长

“拱北口岸是个大口岸,人流密集,疫情防控压力非常大,最快最有效地处置有症状旅客是守住口岸疫情防控阵地的关键一环,我们小组就是干这个的。”

临危受命

拱北口岸,是珠澳边境线上的重要门户。王苑临危受命,有了一个特别的身份:闸口海关新冠肺炎防控处置小组组长。说起这个处置小组,王苑打开了话匣子:“拱北口岸是个大口岸,人流密集,疫情防控压力非常大,最快最有效地处置有症状旅客是守住口岸疫情防控阵地的关键一环,我们小组就是干这个的。”

王苑说得轻松,但个中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疫情防控形势已刻不容缓,处置小组正式成立。正值春节假期,有几名组员节前已在外地休假,返岗需要时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不能拖延,作为组长的王苑主动站了出来,中班连着晚班,在一线连续奋战15小时,那“酸爽”真是一言难尽。

ZA03_ZA03_0363.jpg

王苑在负压医学隔离室采集旅客咽拭子样本。 郑志刚 摄

“陀螺”运转

“呼叫处置组,出境发现一名发热旅客,需要排查”“处置组,边检通知入境发现一名咳嗽的武汉籍旅客,需要排查”“处置组、处置组……”每每听到对讲机响起熟悉的呼叫,处置组都迅速确认呼叫地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戴着护目镜,时间长了,眼镜会蒙上一层水汽;穿着防护服,脸上会留下深深的勒痕。处置组里14名女同志,爱美的心“无处安放”。

汗水黏住的头发,湿答答的衣服,时下最流行的“口罩脸”,这些“狼狈”时刻才是她们工作的日常。但在王苑看来,她们是最美丽的姑娘,最可爱的人,她们工作时的专注和认真让她们熠熠发光。

身为组长,处置并不是王苑的全部工作。疫情防控形势复杂,拱北口岸“地大人多”,但过硬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让她在面对困难时,更多的是冷静、大胆、心细。

疫情形势复杂?她时刻关注着国内疫情地图和珠海、中山确诊病例的社区名单更新,用手机用户移动轨迹核查旅客旅行史,为处置组配置翻译机,确保与外籍旅客沟通顺畅,提高排查效率。

口岸改造不方便转诊?她结合口岸实际设计了最可行的转诊路线,在每个节点都加装了120转运通道标识。

组员难以统一培训?她一遍遍地推敲处置方案和岗位规程,再逐个班次向组员们宣讲,她把打印出来的流程图发到每一名组员手里,叮嘱他们一定要记熟,处置的时候不能临时抱佛脚。

每天1万步

晚上10点,拱北口岸闭关了,但王苑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她要盘点处置组防护用品的使用消耗,排查处置室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要上报当天拱北口岸的排查处置情况,要向组员们传达最新的要求和各种信息。“出境排查室XL的防护服马上不够了,要补;隔离室的紫外线灯有点问题,要修;今天的数据还没报,要统计;防控方案已经更新到第五版了,要学。”她在笔记本上把每一项工作都列出来,确保没有漏项。她说,“现在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我得做好这个管家,总不能让我的组员们上了战场没有盔甲、没有武器吧,我多做一点,他们的保障就多一分。”

从春节到现在,王苑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她每天要在口岸里走上好几圈,出境、入境、排查室、车道,一天下来,微信运动一万步轻松达到。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 

通讯员:王殷 何洪斌

实习生:洪晓可

编辑:王靖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珠海抗疫“她”力量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