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学“第一课”与以往不同,全国各大中小学以网课的形式开展教学。疫情之下,这一教学方式既便捷又安全。可这难倒了一些无网络、无设备的困境儿童,线上学习成了他们的大难题。
针对该情况,广东“双百”社工充分发挥驻村优势,想方设法通过搭建学习平台、指导软件使用、上门课程辅导、开展心理疏导,并链接社会资源,发动邻里互助,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线上学习难题。据广东省民政厅消息,截至3月9日,广东全省407个“双百”社工站1653名社工已经服务超过1000个社区和近万人次困难儿童线上复课。
搭建“小课堂”,网络、设备全都有
网课把江门市金鸡镇的小飞(化名)急坏了。“双百”社工通过入户走访时发现,小飞家里只有爷爷的一台老人手机和一台老式电视机,不能上网、不能看直播课。
对此,社工立即安排小飞到社工站,每天用社工的手机进行网上学习。课后时间里,社工除了辅导小飞课业之外,还及时跟进心理辅导,使小飞安心投入学习。
另一边,江门市沙塘镇的小钿(化名)也由于缺乏网络和设备不能线上学习。驻镇“双百”社工掌握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其班主任联系,获取线上学习的操作指引及课程安排等,运用社工站的办公设备及村委会的有线电视设备等帮助小钿顺利上课。
在韶关市雄州街道,“双百”社工站通过对村内民政对象、困境留守儿童及特殊人群入户走访、微信沟通等方式进行排查,深入跟进无网络、无设备的儿童,利用黎口村农家书屋和村委会电脑搭建“网络课堂”。同时,社工站主动向当地扶贫办、妇联等部门了解帮扶困境儿童开设网课的相关政策,帮助无网络的低保家庭申请上门安装宽带。
不会上网,辅导作业更是有难度,情急之下,有老人向云浮市车岗“双百”社工站求救,社工每天定时上门对留守儿童小壮(化名)进行学习辅导。茂名市北界镇“双百”社工走访村居,对村中困境儿童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协助开展线上学习。
链接资源,开启爱心“助学”旅程
“若不是你们如此热心帮助他,他的功课一定会落下,太谢谢你们了。”小超的奶奶在社工站一边接小超放学,一边感激地对社工说。
雷州市雷城“双百”社工在日常走访和慰问中了解到,11岁的小超,低保家庭,父亲二级残疾,母亲于6年前离家出走,小超和2个妹妹都由卖水果的奶奶照顾。疫情期间,发现小超的复课难题,社工决定让他每天到社工站上网络课,并全程陪读辅导。同时,积极撬动社会资源对困境儿童进行帮扶,发动爱心人士前来探访慰问,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复学帮扶中。
潮州市“双百”社工督导中心和各“双百”社工站链接慈善资源,与潮州慈善总会、潮州市唯爱慈善会共同开展防疫助学“荧光”行动,为困难学生购买适合上网络课的智能手机和上网卡,并发放给学生,确保困难学生能及时进行线上学习。
网络有了、设备齐了,可网课软件弄不懂怎么办?在开展“网络教学”中,揭阳市云路镇“双百”社工站专门为孩子们摸索整理出一套钉钉网课使用教程(学生版),使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并与家长们互加钉钉好友,便于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汕头市文光街道“双百”社工站协助家长和孩子熟悉网课的软件操作,并利用微信家长群,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搭建互助共进平台。清远市连州镇“双百”社工通过对日常工作中排查出的各类困境儿童进行了解,帮助他们向移动公司申请免费流量卡,上门指导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孩子进行线上学习,为448名学生解决了“在线学习”的难题。
发动邻里互助,解决设备、账号“两不足”难题
3月4日,天降暴雨,清远市青莲镇“双百”社工们比平时更早来到了社工站,提前打开设备,准备好口罩,赠送给每位上课的小朋友们,做到上课、防疫“两不误”。
“双百”社工在地区中心督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后,迅速对桂岩村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登记,邀请孩子和家长开展网课讨论会,宣传讲解防疫知识,搭建学习平台,组建家长微信通知群,咨询老师学习重点......在社工驻村办公点和农家书屋,采用分组、分批、分段的上课方式,确保孩子们的网课学习顺利进行。
由于网课使用软件普遍仅限单人使用,对于“一家庭多学生”就存在网课使用设备不足、网课使用账号不足的情况。面对两个“不足”,“双百”社工立即联合社工驻点办公室作为学习场地,农家书屋的电脑作为学习设备,同时,积极发动社区邻里互助,提供闲余电子设备及相关注册信息,保证全村孩子们的学习不被落下。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通讯员叶金鑫 陈沁怡
编辑:任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