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一期《自然·地理科学》刊发的论文,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月球岩石的氧同位素,证实了长久以来的“大撞击猜想”,即月球的确是地球遭撞击后形成的。
长久以来,宇宙科学家推测月球是在大约45亿年前地球遭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后形成的。不过,科学家多年来研究发现,月球岩石中的氧同位素跟地球岩石完全一致,因此“大撞击猜想”仅仅被视为一种假说。
最近,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科学家重新研究了阿波罗号宇航员带回地球的月球玄武岩,并改变了取平均值测算的办法,发现月球岩石的氧同位素的确跟地球岩石的氧同位素不同,前者就是来自“大撞击猜想”中的游荡行星“赛娅”(Theia)。
这就是说,大约45亿年前,火星大小的游荡行星“赛娅”撞击了地球,撞出地球一大块,二者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月球。
科学家们发现,越是深入钻探取样,月球岩石氧同位素跟地球越是不同,这证明游荡行星“赛娅”在大撞击后并没有消失,而是包裹在月球内部。
编译/采写:南都记者 陈林
图片来源:EPA
编辑: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