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选】春节宅家炸萝卜糕,品尝独特的年味儿

南方都市报APP • 非虚构写作
原创2020-03-11 20:00

网稿LOGO.jpg

年的味道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各自品味。同一个春节,各家有各家的过法。尽管今年的春节,少了远足,少了聚会,但在一方屋檐下,仍然有无尽的温馨快乐,年的味道久久不散。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第九期征文“我的春节”第三批优秀作品出炉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春节都有什么味道吧!

有味道的春节

作者: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初三15班李中意
指导老师:娄红玉

微信图片_20200311182716.jpg

锅里的萝卜糕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一朵朵油花在锅中绽开,如低声的炮仗,香气溢出,满屋都是新年的味道。我知道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味道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病毒来了,大家只能安安分分呆在家里,好像少了一些年味。大年初一的早餐照例是奶奶做的萝卜糕。很好吃,咬一口,绵密的口感中渗透着丝丝萝卜的香甜,腊肉的咸香若隐若现,还有些一点点烤焦了的味道,在口中回荡,这是熟悉的味道。

爸爸叹气道,奶奶老了,今年只做了一饼萝卜糕,以后怕是很难吃着了。妈妈眼前一亮,提议道:“过年不出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我们也来做萝卜糕,丰富一下我们的春节?”

切好的冬菇粒、腊肉丁,还有瑶柱丝,静静地躺在玻璃碗里,一切准备就绪,我负责削萝卜。萝卜很粗,先把萝卜切成十六块,一只手拿着刨子,另一只手拿着萝卜块,在刨子上来回磨动,这样的功夫不难却也不简单。磨太快容易划到手,太慢就无法完成任务。傍晚的楼道很安静,耳边只能听到刨萝卜发出沙沙的清脆声音,磨出来的萝卜蓉一团一团像软软的雪。一下又一下,我的耐心逐渐逐渐被磨去,手也肿了,唉!实在是不容易。妈妈过来帮我把剩下的萝卜削成丝。

下一步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入锅中爆炒,待香味溢出,收火,盛出。再倒入萝卜丝和萝卜蓉,煮熟。锅里的萝卜咕噜噜地叫,细烟徐徐冒出,烟在光下翻滚,旋转不断向上冲,然后被抽油烟机吸走。萝卜煮熟后掀开锅盖,轰的一下,一堆堆的烟冲出往四周跑,显得十分隆重。接着调味,放入盐、胡椒粉、糖,最后缓慢加入低筋面粉。雪白的面粉像冬日小精灵施展仙术,飘飘洒洒落入锅中。用筷子缓慢搅拌,慢慢地,萝卜泥变得黏稠,逐渐成浆糊状,待面粉加到一定的量,萝卜糕便成型了。萝卜糕在爸爸的锅铲下被赶着跑成一团,像一块厚实实的雪团。 

最后一步就是蒸糕了,糕蒸好后放凉,脱模。吃的时候切成块状,煎到金黄,这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广式萝卜糕。竹筷子夹起一片,萝卜糕的形状歪歪扭扭的,上面镶嵌一些颗粒,有香菇、腊肉还有一些瑶柱丝。原本雪白的糕被煎得焦黄,泛着油光,卖相并不如茶馆的那些好,味道并没有奶奶做的香,但却更有意义。

萝卜糕是广东人春节必吃的,糕寓意着“步步高升”,蒸糕寓意着“蒸蒸日上”,广东人最讲究的就是好意头。萝卜糕也许不是最好吃的,但是奶奶每一年都坚持做给我们吃,即使在疫情期间。或许,萝卜糕更是奶奶的一份心意,是奶奶给予家人的一种祝福。萝卜糕的味道是一种亲情的味道。奶奶老了,萝卜糕就由爸妈来做,爸妈又教我做,而将来我又教给我的小孩,生生不息。传统不断,长辈对家人的祝福也不断。做萝卜糕说到底也是一种传统的继承与学习。

我的春节假期,在机缘巧合下学做萝卜糕,才知道萝卜糕的做法并不容易。就说削萝卜这一步,不能快也不能慢,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无论简单与否,只有用心才能做好。

我的春节没有往年的热闹,但在家学做萝卜糕却让春节更有味道。也许我的春节不需要太过于浮夸,只要和亲人安安心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春节也可以变得很有味道。 


嘉|宾|点|评

今年的农历新年是特别的。作者身处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但却没有选取宏大的题材,而是截取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广州一户普通人家学“做萝卜糕”镜头,构思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这是其一。其二是作者的语言老到且富有表现力。开头从听觉、视觉、嗅觉全方位描写做萝卜糕的情景,然后到叙事入题——“满屋都是新年的味道。我知道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味道的春节。”很有鲁迅先生《祝福》开头的风格。第三,文章最后用三个自然段来议论显得枝桠横生,删除最后两段,这样结尾会令人回味无穷:奶奶老了,萝卜糕就由爸妈来做,爸妈又教我做,而将来我又教给我的小孩,生生不息,传承不断……

(点评嘉宾:王春雷,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平|台|介|绍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

福利卡.jpg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执行:南都记者 叶斯茗

插画:林军明

编辑:刘兰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