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2020年高考一天天临近。从晚上10点一直持续到快12点,河北邯郸的罗晓一家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家庭会议。家人们讨论出的结果是,让罗晓到姑姑家去学习。罗晓是河北衡水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疫情之下,原本要在大年初五返校的她,假期被延长再延长。
被疫情打乱学习节奏的日子里,罗晓仍然每天学习近13个小时,同时,学习没氛围、情绪易被影响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她。为了全力支持备考,罗晓的家人承担起买生活物资的任务,在家说话、看电视也会特意放低声音。
寒假延长:人在放假,精神不能放假
“我们开家庭会议其实也是给妹妹开导一下,让她不要有太大的压力。”罗晓的哥哥罗明向南都记者介绍,妹妹在衡水中学文科班读高三,学习刻苦,成绩能在班里排到前五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妹妹的寒假延长了不止一倍。
有“高考工厂”之称的河北衡水中学,以其高升学率与严格的教学模式闻名已久。罗明介绍,刚放寒假时,衡水中学就给每一个高三学生发了一张长长的时间安排表。“我还没醒,妹妹就已经坐在那学习了。”罗明告诉南都记者,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除了吃饭时间,妹妹几乎没有间断地在学习。
即便是寒假,高三学子的生活也是忙碌的。罗明告诉南都记者,每天,老师都会在微信群里要求学生打卡完成各项任务,学习了多少单词、背了多少篇文言文等,细化而详尽。“妹妹的作业非常多,每天都安排得很满。但她说,和学校相比,家里还是轻松多了。”
1月底,“轻松”的日子第一次延长。1月28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推迟开学的通知,决定全省所有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学期推迟开学,开学时间另行通知。
收到延迟开学通知的那一天,罗晓对家人说,“挺好,又能多睡几天懒觉。”
延长的假期里,罗晓首先感受到的是不断增加的作业量。2月11日,衡水中学官网发布致全体同学的倡议书,书中称,“距离正式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要清楚,虽然时间在放假,但精神不能放假。”
随之而来的还有全新的教学方式:2月13日起,罗晓和她的同学们开始上网课。
网课备考:被窝里听课,开摄像头考试
起初得知学校延迟开学时,罗晓的爸妈曾担心过她的学习,还在上大学的罗明开导他们:“不要给太大压力,她有什么困难就尽量帮着她,没有困难就鼓励她。”
疫情不可避免地影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邯郸的防控措施日渐加码,罗家所在的社区每户三天才可以出去一人买菜。通常,这个任务落在罗明的身上。做个体生意的爸妈无法出门,只能在家休息,陪伴老人。
留在家里的人变多了,分贝却似乎比以前还低。罗明告诉南都记者,为了支持妹妹罗晓备考,家人平时说话、看电视都会放低声音。罗明说,复习到第几轮、想考什么学校等这类的问题,他从不问妹妹。“现在是挺关键的时期,她一般也不跟我多说话。”
因为疫情,高三学子们的学习阵地不得不全部转移到了线上。罗明告诉南都记者,为了上网课,罗晓下载了三四个软件,每个软件上不同的课程、打卡、交作业等。网课有直播也有录播,但录播偏多,因为可以反复回看。每天,还会安排在线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打卡活动。
网课时代的高三老师和学生们都各显神通。罗明曾旁观过几次妹妹罗晓上课,有的同学趴着听,也有的钻在被窝里听。“我听说有老师会给衡水本地的学生送考卷,一兜一兜的。”在家学习,一样要考试。罗明回忆,考试时,罗晓会把摄像头打开,学生在这边坐着,老师在屏幕那边看着。
疲惫不适:网课缺少学习氛围,期待开学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疲惫。
罗明告诉南都记者,有好几次,他都看到妹妹坐在电脑前上着网课睡着了。“早上起来她在被子里看网课,回过头再看,她已经睡着了,有时候听课会闭着眼听。”
有好几次,妹妹问罗明,“哥,有面膜吗?我痘痘都熬出来了,我好累啊。”罗明只好安慰她,熬一熬就过去了,总不能不学吧?“她就会说,不行,我要回去学,然后噔噔噔又跑回去学习。”
罗明向南都记者介绍,上网课复习的过程其实没什么乐趣,偶尔有同学没关麦,妹妹罗晓都会笑很久。再后来,当罗明和妹妹罗晓聊起有关疫情的新闻时,罗晓便有些苦恼。
和学校相比,她并不太适应上网课的学习方式。“在学校,看到别人努力就不敢放松,但在家里学习就没有这种氛围,多少会有种累了想休息念头。”罗明告诉南都记者,情绪特别失控时,妹妹曾躲到房间里偷偷哭。
“过几天就开学了。”有好几次,罗晓都期盼着开学。
但开学的通知迟迟未来。2月28日,衡水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郗会锁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表示,对于广大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复学问题,与高考成绩相比,师生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我们觉得还是不开学为好。”2月29日,河北省发布通知,继续推迟开学,继续开展在线教育。
在家的时间再次延长,罗明和父母决定给妹妹罗晓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经过商议,让罗晓到姑姑家去学习。“姑姑家有个读高二的表弟,可以一块学习,互相监督。”罗明告诉南都记者,要不然,这么长的假期,对眼看高考一天天逼近的高三学生来说,会很难度过。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罗明、罗晓为化名)
采写:实习生 郭美婷 南都记者 詹晨枫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武汉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