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0—24时,湖北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其中武汉市1例。
从1月23日武汉开始实施出行禁令,至3月17日,“封城”已经55天。
武汉依然那么大,土地面积8494平方公里。现代社会里作为“人的延伸”的种种交通工具被切断了。火车、飞机、地铁、公交,以至于后来绝大多数的私家车,如今陷于停摆状态。开放式街区和老旧小区的路面上,一排排颜色和形态各异的“硬隔离”人工围栏竖起,相应的,武汉市民的活动范围被迫大大缩小了。
英雄的武汉,因为有英雄的武汉人民——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武汉市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值得敬意。这组图,带你了解全市住宅小区打围封控,武汉人识大体、顾大局,克服种种困难,宅在家里"硬隔离”,是怎样一天一天数日子熬到而今的。
民主路
江汉一路
一元路
吉庆街
大兴路
崇善路
3月12日下午,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第44场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政协主席、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胡曙光表示,“整个武汉市是一盘棋,如何做好外防输出、内防扩散?采取小区封控是非常重要的。”
他提到,1月23日武汉市开始封城,小区封控是2月11日开始的,“前一段时期对这个认识没到位,也是吃了亏的。从现在来看,成果是非常明显的。”
控制传染源
1月23日凌晨,武汉发出一份措辞简短的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这份冠以“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1号)”的通告后来被人简称为封城通知。自此,武汉人的生活被前所未有地改变了。
在封城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基层防控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社区小区防控并不严格。2月6日,中央指导组社区防控专家组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吴浩一行来到武汉。后来,他向媒体表示,社区管理流于形式,情况不容乐观:“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所有人都知道取胜的关键在于传染源能否全部被控制,传播途径是否被切断。而这些工作重点必须是在基层,只有在社区控制了传染源,才能断了新发病例的路”。
2月11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2号通告。通告称,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决定自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所在楼栋单元必须严格进行封控管理。
崇仁路
胭脂路
大兴路
大兴路
彭刘杨路
民主一街
汉正街
解放路
严控之下的围蔽
市民的生活范围再次退缩了。2月12日,南都记者在武昌区一小区门口看到,有专人把守,并设置测温点,进出者手持相关证明。快递小哥到达门口外,等待居民出来取东西。门口贴有“封闭管控”的大字提示。武昌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严格封控管理,对进出人员登记、测量体温,每户3天只允许派一人外出购物,不允许在小区院内散步、遛狗等。对非封闭型居民区,也要加强因地制宜设卡管控措施。
2月14日,武汉市再发通知,明确住宅小区封闭管理的主要措施,要求对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时,一个小区一律只保留一个出入口。老旧小区、开放式居住区通过打围方式实现硬隔离。出入口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测温登记,审核放行。
对于小区居民的出入,通知要求一律严格管控。除就医以及防疫情、保运行等岗位人员外,其他居民一律不得外出。小区人员出入一律测温、登记。无特殊理由,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小区。
伴随着防控举措升级、再升级,个人的空间被局限于一隅之地。路上的车还是少,行人数的过来,环卫工成了最引人注意的劳动者。不仅街上空前安静,社区小区内外也少见人影进出。居民留在了家里,把“居家过日子”贯彻到底。社区人员、下沉干部、志愿者,或许成了每天进出的固定面孔。即使是平日追求闹中取静的户部巷社区,在全面封控的当下,没有“闹”的衬托,“静”中带有一丝孤单。
2月20日,记者所见,武昌区建设新村社区一处路口被隔离板围挡,提醒此路已封,疫情期间禁止通行。不光是建设新村社区,武汉不少老旧社区和小区为了严格防控,都采取了这样的硬核围蔽措施。围蔽不代表停滞。如同人的呼吸,城市仍在运转,在围蔽界线之外,出现最多的是快递员和外卖小哥。从线上到线下,他们见证了武汉市民的需求和生活状态。
高雄路
莲花湖路
球场街
黄陂街
黄陂街
千万级生活需求
1月26日晚,湖北省召开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武汉市长周先旺表示,因为春节和疫情的影响,目前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还有900万人留在城里。
千万左右人口的城市,很难确切得到市民究竟需要多少生活物资,供应量达到怎样的量级。可以确定的是,武汉几乎每个社区和小区都经受了疫情带来的重压,承受过或多或少的悲伤。除此之外,普通人群有生活需求,特殊人群还有生存需求,比如癌症、慢性病、特殊病人的用药需要。
在武昌区,记者了解到,居民有生活物资、药品采购需求,可以用手机扫码各小区门栋处的二维码,关注武昌区确定的商超网上采购平台采购,由商超安排人员进行定点“无接触投递”,还可以直接联系社区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下沉干部了解团购方法、提交采购需求,集中团购。对于老人家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人员,可直接电话联系网格员、社区干部,电话反映物资和药品采购需求。
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了洪山区中南民族大学社区。社区负责人称,2月17日确定了封控期间居民后勤保障实施细则。依托学校开发的小程序,每周居民有两次采购物资机会,既有套餐选择,又有个性化需求。
中南民族大学东家属区,全封控管理已经一个月。小区内的小路上,几乎见不到一个居民。上午近10点,装着肉类、水果、老干妈、20斤蔬菜包的小推车与地面摩擦生响,一栋、二栋、三栋、四栋……它们被推到各栋楼下,分发给待在家里的居民们。
分发物资的志愿者手里拿着一份清单,上面有每个人的姓名和电话。但志愿者有时候不需要打电话。这里是有点年头的老楼,楼层没有太高,也没有电梯。站在楼下的志愿者向上喊了几嗓子,叫个名字:“你东西来了!”或者,径直跑上去,敲门,把物资袋放在门口。不一会,门口开了,露出半个人影,物资真正进了家。
据介绍,社区最多的一次物资采购达到33种。记者看到一份采购单,详列每户的地址、电话和采购物资的总价,一般是一两百元,少的几十元,多的六七百元。居民需要的生活物资包括蔬菜、肉类、水果,挂面、大米、面粉、馒头、鸡蛋、盐、葱姜蒜、香醋、牛奶、酸奶、牛肉酱、胡椒、鸡精、酵母、酱油、白砂糖、菜籽油,以及电池、抽纸、84消毒液、卫生巾等。
双柏前街
胭脂路
民意四路
吉庆街
高雄路
无疫情小区内居民可有序活动
3月13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降至4例,已连续数天处在个位数的扫尾期,3月16日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武汉保卫战胜利在望。
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胡曙光说过,无疫情社区的创建工作是打赢武汉保卫战分区、分级防控的重要举措。
3月6日,武汉公示第一批无疫情小区、社区、村(大队)名单。截至3月5日18时,全市无疫情小区2076个,无疫情社区79个,无疫情村(大队)1171个。
“无疫情社区”建成之时,就是社区有序解封之日,其目的就是要推动整个城市逐步解封。截至3月14日,武汉无疫情小区累计数量4871个,占比68.6%;无疫情社区累计数量382个,占比27.2%;无疫情村(大队)累计数量1778个,占比91.5%;全市第一批共有10个街道(乡镇)进入无疫情街道(乡镇)公示阶段;第二批共有11个街道(乡镇)新申报无疫情街道(乡镇)。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疫情防控组封控管理组组长罗平介绍,为了在全市推进无疫情小区创建,武汉市制定了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其中包括被认定的无疫情小区可以酌情调整管控等级,让居民们在小区内有序地活动;对于各类居住在无疫情小区内且未离开过小区的人员,将其连续居住时间纳入离汉外出和复产前隔离观察的有效认定依据。
高雄路
崇仁路
高雄路
沿河大道
临江大道
文:南都记者 马辉 谭庆驹 图:谭庆驹
编辑: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