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景区逐步开放,两家博物馆率先开馆,旅游产品上架预售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03-17 14:08

pic_817885

广州海珠湖的各种飞鸟。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资料图)

上周末,在广州外企工作的市民邹女士带上父母和女儿,到海珠湖公园“郊游”。广州市内公园、景区恢复开放的半个月,她和家人一有时间就去踏青。

为加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市各大景区、文化场馆自1月23日起相继暂停开放。停业一个月后的2月下旬,多个景区和文化场馆陆续“有序有限”恢复开放。

pic_808112

白云山顶。南都记者 马强 摄(资料图)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截至3月16日,广州市内66个A级景区中,包括广州塔、白云山、广州博物馆等23个A级景区和重要文旅项目部分开放。

3月19日,珠江游船也将复航,部分游船票价五折优惠。

一方面,文化场馆和景区秉持谨慎的态度,采取限制客流等措施加强防控;另一方面,部分景区和旅行社以促销产品刺激消费。可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旅行业,在加强疫情防控与急切恢复市场之间反复纠结。

游客预约购票入园

部分景区优惠吸客 

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和广州市文旅行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指引,露天场所和项目、自然类景区、低风险地区优先开放。 

2月22日起,海珠湿地有序有限对外开放一期、二期区域。“幸好提前抢到票,才能一家人过去走走。”邹女士告诉记者,由于门票限量,要半夜在公众号“秒杀”。根据海珠湿地公园恢复开放规定,湿地每天限制入园人数1000人,微信公众号开放购票时间为当日0点至16点30分,逢周一闭园。 

3月3日起,海珠湖实行预约入园,“周末门票更抢手”,邹女士说,海珠湖同样每天限制1000人入园,提前一周预约,但周五预约周末的票都没了。上周,她提前到周二(3月10日)预约周末的票,“终于成功了”。周六下午1点多的景区人很少,栈道、草坪、花海都很开阔,“从未见过人这么少的海珠湖!”邹女士感慨,去年曾到海珠湖游玩,花海里挤满了拍照的人。游玩期间,景区内的广播反复提醒游客主要个人防护,“即便脱下口罩拍照,工作人员也会提醒我们戴好。” 

根据广州市文旅行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指引,包括海珠湿地公园、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百万葵园、南沙湿地、宝墨园、白云山风景区、云台花园等一批低风险景区,率先在2月下旬有序有限恢复开放,只开放户外部分,室内场馆继续闭馆。 

恢复开放初期,景区游客稀疏,降价甚至免费是景区吸引客源最直接的方式。百万葵园推出88元2大2小任玩套票,有效期还持续到年底。据广东省文旅厅统计,截至2月26日全省已有144家A级旅游景区宣布免费向公众开放。 

测体温扫穗康码

泡温泉需戴口罩 

记者了解到,各恢复开放的景区均执行省市疫情防控指引,包括入园的市民游客需要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如有体温异常、咳嗽等不适症状的不得入园等等。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对外营业和开放场所落实“一人一日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做好人员疫情防控。疫情结束前停止举办人员聚集性的各类活动。 

从化多个温泉度假区及酒店2月下旬复业。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月24日发布《广州市温泉和沐浴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规定,温泉场所优先开放室外温泉池。严格控制客流量,同一时间温泉池及沐浴池最大容纳量按每人3平方米计算。顾客必须戴口罩(游泳及沐浴时除外)。3月初起,多个景区要求游客出示“穗康码”以查询健康状况。 

5236x3493_5e3f593072bfe4b83942d52a223d45

2020年3月7日,广州塔恢复营业次日,在西登塔入口处,工作人员在进行定时清洁消毒。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5463x3642_5fb4fe364e5f94d94a062bb2933b0c

2020年3月7日,广州塔恢复营业次日,工作人员在摩天轮观光层进行定时的清洁消毒工作。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广州塔景区3月6日恢复开放,南都记者现场体验了首日开放的防控措施。游客从广州塔西登塔口单向进入,红外线测温、验证“穗康码”、预约凭证后方可进入。据广州塔负责人介绍,广州塔原每天最大承载量2.2万人次,限制每天限制1000人,分6个时段,每时段大约只有一两百人。室内观光项目不开放,不进行任何室内活动;符合条件的商铺、餐厅逐步开放。 

室内大厅主要作为游客通道,游客循着统一动线前行,轮候电梯按指示线间隔1.5米。记者从广州塔二楼大厅电梯上塔,下塔游客电梯直下一楼,上下游客避免接触,同电梯只容纳6人。上塔电梯直达顶层的室外游乐项目,即“极速云霄”和摩天轮。广州塔免费提供免洗消毒液供游客乘坐前消毒双手,同行的游客可以同舱乘坐摩天轮,当游客离开球舱时,安排清洁人员对球舱内进行消毒。 

pic_815441

珠江夜游的船只来来往往。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资料图)

同为广州旅游地标的珠江游船自1月26日起停航,计划于3月19日晚复航。疫情防控期间,珠江游实施限流措施,每航次船舶实载率不超过40%。所有游客进入码头需测温并出示穗康码,全程佩戴口罩。 

pic_809911

广州融创雪世界。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资料图)

广州融创雪世界3月10日起开放滑雪区,是目前广州恢复开放的唯一全室内景区。

记者向融创雪世界客服了解到,滑雪区仅开放中午场和下午场,即每日12-18点,游客需在景区微信公众号或旅游平台上选定日期、预约购票,入园时佩戴口罩、测温并出示身份证和门票。

疫情防控期间,雪世界入园人数从原来每天3000多人次调整为平日1000人次、周末2000人次。恢复开放后,每天售票量数百张,周末入园人数100多人。景区方面强调,每天都对公共场所、滑雪设备进行消毒。 

陈家祠、广博率先开放

每日限制人流量

日前印发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规定,公共文化场馆(站)的每日进馆及预约人数,不超过正常开放日30%;3月10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正式恢复开馆,这是广州地区第一家恢复开馆的博物馆,广东省第三家恢复开放的博物馆。此前,茂名市博物馆和佛山市高明区博物馆已恢复开馆。

陈家祠恢复开放当日,记者走访了解到,每天开放时间为09:00-17:30,当日早上10时共有6名预约了门票的观众进入陈家祠参观。该馆每日的观众接待量为480人次,每小时可预约60人次,观众可通过微信“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服务号”预订门票。 

为何陈家祠能率先恢复开馆?据陈家祠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复工复产的相关指引,有敞开空间开放的博物馆可以率先恢复开馆,而陈家祠刚好符合这些规定。目前陈家祠只开放露天场所和敞开式展厅,封闭性展厅、服务场所均暂不开放;暂不接待团体观众;暂不提供人工讲解服务。 

pic_788105

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资料图)

3月15日,广州博物馆恢复部分展区开放,成为广州第二家恢复开放的博物馆。该馆目前恢复开放的区域为镇海楼展区内的镇海楼及广场区域,其他展区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广州博物馆采取实名制线上预约,每日参观人数限额为300人,实行分段控制人数,每小时不超过40人次,记者了解到首日开放共215人次进馆,其中省外游客69人。 

相关

政府发文刺激文旅消费

旅游机构上架预售产品 

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酒店陆续复工,但旅行社仍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旅游业今年发展仍不明朗。有旅游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国内到全球疫情发展来看,今年旅游市场不容乐观,国内旅游业最快要到5月才回暖,出境游则要看欧美国家的疫情防控情况。 

各级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旅游企业。广州市的“穗48条”提出多项扶持文旅企业和刺激文旅消费的措施:统筹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园区发展;对疫情结束后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专场惠民演出和新兴文化旅游消费给予资金支持,组织“广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广州文旅惠民券”等。

3月6日,广州市出台《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复工复产专项金融服务的措施》,提供50亿元的专项贷款额度支持广州地区文化旅游企业融资。上市公司“岭南控股”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广之旅因实际经营需要,拟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支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人民币1亿元,授信期限为自2020年 2月28日起一年。

旅游业也积极“自救”。3月以来,旅行社在线上业务逐步重启,销售期限较长的自由行产品。如广之旅在官方微信号近日预售包括省内温泉度假酒店和三亚等地的酒店套餐;在线旅游平台“童游”推出桂林、清远、韶关、顺德等景区和酒店的预售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使用期限覆盖了暑假、国庆甚至部分可以持续到2021年,而且价格较此前“双十一”等年度促销时更优惠。可见旅行社都迫不及待恢复市场,试水预售产品刺激需求、提振游客信心。 

在线旅游成为疫情下旅游业新机遇,“云旅游”是不少驴友“宅家”旅游方式。广之旅总裁朱少东表示,疫情进一步推动线上消费模式和信息获取方式迭代,旅游业需借助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的力量,实现从线下到线上全覆盖。 

采写:南都记者 赵安然 董晓妍 张沛

编辑:邹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