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诉讼按下加速键,深圳两级法院法官在线开庭过千次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03-17 23:11

南都讯 记者徐全盛 线上开庭、纠纷“云调解”、线上摇珠、判决书电子送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开庭等诉讼活动受限,线上诉讼却提速剧增,公开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深圳两级法院法官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开庭过千次,线上合议超过了200宗,其中速裁类案件实现线上庭审常态化,深圳中院速裁庭线上“云庭审”覆盖率达到100%。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对司法诉讼活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让深圳法院智慧诉服按下了“加速键”。

疫期线上诉讼成主流 最高法强调推进在线诉讼 

1月23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一级响应,1月2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深圳中院)即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调整有关诉讼活动事宜的通告(下简称:通告),对两级法院原定于1月31日至2月2日期间的开庭、调查、听证等诉讼活动一律改期,对原定于2月3日至2月16日期间的开庭、听证等诉讼活动原则上改期。

通告同时提及,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司法诉讼服务,案件具备以在线视频方式开庭条件的,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网上开庭,同时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立案、调解、递交材料等事项,建议通过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深圳移动微法院等线上途径办理,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提供或确认通过电子送达地址的,两级法院优先选择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电子方式送达传票和诉讼材料。

针对疫情期间的诉讼服务活动,2月18日,最高法印发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通知,强调深入推进在线诉讼,全面开展网上立案、调解、证据交换、庭审、宣判、送达等在线诉讼活动,推动在线办案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常态化机制。

1.jpg

移动微法院线上开庭过千次  线上“合议”超两百宗

2020年2月4日上午10点半,深圳龙岗法院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合议庭三名法官、原告代理人各持一部手机,通过手机端视频四地连线,利用“深圳移动微法院”小程序,顺利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也开创了深圳法院使用“移动微法院”线上开庭的先河。

2月12日上午,深圳知识产权法庭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平台,以视频开庭形式审理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二审案件,敲响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视频开庭“第一槌”。开庭审理时,法官、书记员在法庭端坐,而当事双方的代理人则通过视频“连线”,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在庭审完成后,合议庭成员马上进行了在线合议并形成了合议意见,最终当庭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也系疫情防控期间,深圳首例双方当事人均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参加诉讼的案件,双方都提交了新的二审证据,此次远程视频开庭过程中也对证据进行了质证。之后的2月13日,深圳中院速裁庭、民事庭、刑一庭、商事庭、深圳金融法庭等纷纷试水使用深圳移动微法院进行视频庭审。

值得一提的是,2月13日深圳中院刑一庭开庭审理的涉走私普通货物罪两宗案件,被告人在安装有网络视频设施的深圳看守所,与法庭现场的法官通过视频连线,同时庭审过程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实时直播,并当庭宣判分别判处两案被告人拘役二个月并处金额不等的罚金刑,一场公开直播的线上庭审顺利完成。

统计数据显示,在2月1日至20日期间,深圳两级法院共对611件案件采取了在线视频开庭的方式进行审理,平均审理时长43.4分钟。3月初深圳中院科信处处长范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深圳全市两级法官移动微法庭开庭达到了1100多次,线上合议超过了两百宗。 

2.jpg

滞留湖北深圳法官线上开庭25次  在线开庭当事人接受程度较高

实际上,通过在线诉讼,不仅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部分案件当事人身处外地甚至湖北疫区,以及包括滞留湖北的深圳法官等客观困难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廖泰琳是深圳福田法院的一名法官,因为疫情滞留在湖北恩施老家,在滞留期间,她向当地法院借来法袍,通过移动微法院等进行网上开庭,原计划开庭的案件都顺利完成庭审。3月11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廖泰琳上午同样在家进行了“在线开庭”。滞留期间截至3月6日,廖泰琳合计开庭达到25次,多的时候,一个上午会在线开庭四次。

“速裁类案件的案情相对简单,事实相对比较清晰,”廖泰琳介绍,早在春节前,她节后的案件开庭排期就已安排到3月底,疫情发生后又滞留湖北疫区,如何保障案件审理的正常进行成为关键,“案件的改期非常麻烦,涉及诉讼的流程比较多。”

在得知福田法院的法官同事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进行在线开庭后,廖泰琳也着手在家进行在线开庭,2月17日是她做法官以来第一次尝试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在线开庭,“助理在审判法庭,当事方也有人在家,进行三方连线,”廖泰琳介绍,此次开庭前,也提前跟当事人进行过沟通并提前测试,“线上开庭进行的很顺利,诉讼流程与线下没有区别,跟我坐在审判庭开庭一样。”

3.jpg

在深圳龙华法院,疫情期间截至3月8日,龙华法院速裁庭运用深圳移动微法院开庭数占全院81%,庭长方永梅介绍,速裁庭法官基本都用过移动微法院在线开庭,“客观因素上,速裁类案件相对简单,但案件量比较大,占到民商事案件的50%、60%,案件审理时限拖不起,”方永梅介绍,“只要能够在线开庭的案件,我们就告知当事人,大多数当事人都很愿意在线开庭,不需要跑到法院来回折腾也能节约时间,目前在法官和当事人群体中,在线开庭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

在方永梅看来,通过移动微法院的在线开庭,不仅能减少因为疫情对案件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方便和保护了当事人,避免因为出行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此外,移动微法院还覆盖了线上立案、在线提交证据等诉讼功能,也给法官提供了很大便利。

判决书实现电子送达  诉讼证据可在线提交

据悉,深圳移动微法院系利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实时音视频交互等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诉讼业务全流程在线流转,并提供诉讼服务网上办理等,除了视频庭审,移动微法院也同时覆盖咨询诉讼、立案登记、递交诉讼材料、电子送达等诉讼功能。

疫情期间,“移动微法院”也是深圳法院开展在线诉讼活动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当事人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智能手机APP就能轻松打开“深圳移动微法院”,通过手机号码、身份证件号码验证与人脸生物特征识别等步骤后即可完成注册,各方诉讼参与人均享有诉讼平台专用账号,从而确保各方诉讼参与人身份真实性,实现“人、案、账号”匹配一致。

“登陆移动微法院会有相关指引和认证,法官、代理人、当事人等诉讼主体均可登陆,”深圳宝安法院法官吴楚楚表示,对法官而言,移动微法院相当于掌上法院,“登录系统可以看到法官办理的案件,不仅可以进行移动庭审,也可以进行判决书送达,基本覆盖了诉讼全流程。”

2月26日下午2时31分,在宝安法院民事速裁庭的办公室里,吴楚楚登录深圳移动微法院,将一份判决书的电子版本上传到系统。随后,她电话联系该案的原告王先生,告知其判决书已经上传系统,待其查收,几分钟后,系统显示原告王先生已经点击查看该份判决书,系统也自动生成电子送达回证,至此,吴楚楚完成了深圳基层法院首例以电子方式送达的判决书的全部流程。

“在使用移动微法院时,会先行告知当事人电子送达的流程,当事人同意采用电子送达方式的,就可以实时送达电子判决书,”吴楚楚介绍。截至3月11日,吴楚楚通过移动微法院线上完成了41次开庭,线下开庭的仅有两三宗,在她看来,移动微法院的一大便利优势还在于诉讼证据的提交,“素材案件很多电子证据,当事人可以直接通过移动微法院提交,法官直接就可以看到,而且当事人有什么事项要沟通的话可以通过移动微法院留言,所有留言都是公开且系统记录在案,在方便法官的同时,也是一种保护。”

疫期速裁结案数提升  前海法院在线审理案件数占比近八成

统计显示,2月期间,依托审判业务管理系统、深圳移动微法院、电子卷宗系统、视频会议平台、E网送达平台五大智慧“引擎”,深圳中院速裁庭共审结案件1285件,占全院二审民商事案件的59.66%,法官人均结案数高达80件,结案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但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下降,反而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案件审理等业务,疫情期间深圳法院在线调解也在提速,依托深圳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深融多元化平台,疫期调解立案、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类案推送、在线评议等均可在线进行,调解员、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数据显示,2月3日至29日,“深融平台”在线立案调解共计8962件。

在破产审判方面,2月14日,深圳中院推出“深圳破产微法庭”小程序,该小程序具有公告发布、债权申报、债权审核、债权分组、远程会议、组织表决、投票统计等多种功能,提供破产案件全流程支持,债权人可自行录入并上传相关的证明材料,完成线上债权申报,同时,小程序具有的多种会议模式,也能灵活支持数人到千人规模的破产重整案件。 

更早前的2月11日,深圳中院率先开展了线上摇珠工作,历时30分钟全程录音录像的线上摇珠顺利进行,也在破产案件程序方面探索出新方式,据统计,2月期间,深圳法院共完成破产案件委托摇珠74件,举办线上公开摇珠会2场,通过摇珠程序选定中介机构43件,组织线上专家诊断暂予监外执行案件18宗。

疫期至今,线上诉讼在市区两级法院全面铺开,以前海法院为例,2月3日至2月23日,前海法院已成功在线审理案件96件,占所有开庭案件总数的78.69%,网上立案1073件,占所有立案数的98.35%,安排网上调解921件,线上送达442次,网上办理查封和冻结279件,促进线上执行和解10件。

编辑:柯晓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