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伊朗首次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过去一个月时间。伊朗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7日中午,伊朗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6169例,其中5389例康复,988例死亡。
2月18日,就在伊朗首次公布疫情的前一天,刘杰“先知先觉”地囤买了物资。此前他曾向国内捐回300多个口罩,自己留下10个。如今他选择留在伊朗,所剩口罩只有3个,囤积100斤米、30斤挂面,“可以在宿舍待到六月份。”
据刘杰观察,疫情下的伊朗采取了不少防控措施,但更多只是基于建议层面,德黑兰街头人流依旧很大,不停工、不封小区,伊朗的疫情社会并不是很让他放心。
3月5日,德黑兰一商场内收银员佩戴口罩工作。图/新华社
向国内捐300多个口罩,自己只留10个
1月下旬,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传到了伊朗,刘杰和众多中国留学生一样担心着国内的情形。“出门在外会更加关心祖国的情况吧。”他的舍友来自武汉,很了解疫情的严重情况,两人开始购买口罩,然后捐回国内。
“当时很多留学生都往国内捐口罩,我俩把宿舍周边几家药房的口罩库存几乎买空了。”刘杰和舍友一共买了上千个口罩,他买了300多个,剩下10个给自己,其他全部捐回国。他们将口罩交给一个伊朗的朋友,然后寄到国内的一个同学手里,再由这名同学与红十字会联系。
刘杰一直担心着疫情会不会传到伊朗。2月18日,也就是伊朗公布疫情的前一天,他和舍友外出囤买物资,面条、面粉、大米以及洗洁精等生活用品。
2月19日,伊朗卫生部首次公布两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可能我是预言家”,刘杰说自己提前一天“料到”了疫情。据他称,当时买的不少物资用到了现在。
疫情发生后学院里不少中国留学生开始不去上课,后来有伊朗学生也开始不上课,在一些学生的自发要求下,学校开始了停课。2月23日,学校下发停课通知,要求所有伊朗学生返回家乡。“这个消息是学校在晚上11点临时发的,说是明天放假,然后第二天又说后天还放假,就放到现在,其实也没有明确说停课,只是放假状态。”
学校关闭了学习区,外国人自行安排,待在宿舍或回国。“我们完全只能凭自觉,没有引导。”刘杰称出校门时,保安只要看到有学生通行卡就可以出入,并不会控制出行,也没有相关检测。
3月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一名消防员给公交车消毒。图/新华社
上网课:没想到学校还有这一手
停课的同一天,刘杰收到上网课的通知,“当时还是很震惊的,伊朗的整体网络状况并不是很好,没想到学校还有这一手。”他身边有同学开玩笑道,可能学校为了战争时期能上课早就设计了这一系统。
据刘杰介绍,伊朗网络总体较差,有时还会全国性停网。在去年11月17日到21日,由于石油价格波动,社会舆论有一些负面情绪,伊朗经历了5天左右的全国性断网。
网课并没有马上开始,由于网络系统以及设施的不成熟,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周多的调试才准备妥当,2月29日,刘杰开始上网课。网课上课率并不高,“选课四十多人,一般只会有十几个人上课。”网课时有卡顿、听不清。
很多伊朗老师年龄偏大,并不能熟练操作这一流程,有老师会建群通过语音上课,也有很多老师直接不开设网课,这样的效率在刘杰看来并不好。
据悉,伊朗当地政府并没有通知上网课的事宜,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刘杰称上网课是学校自行的安排,各所学校用的平台可能不一样,中小学生则没有网课安排。“伊朗经济发展差异大,很多农村来的大学生可能也没有条件上网课。”
伊朗没有停工、也没有封锁小区
在刘杰看来,伊朗并没有采取很严格的防疫措施。3月14日,他出门到商店购买生活物资,从宿舍楼到校门再到商场,没有经历一次体温检测。“伊朗目前的公共场合人流并没有少很多,也没有基本的体温检测措施。”
走进商场,刘杰发现90%的商铺都是正常开业,人流密集且几乎没有防护措施。“周中的人流尚且如此,很难想象周末时会是怎么样。” 刘杰说,中国专家组来了之后伊朗防控措施有所加强。“但中国的经验并不能真正在伊朗全部落地,可能与他们国情有关吧。”
据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消息,中国红十字会支援专家团队一行5人在当地时间2月29日凌晨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媒体报道称伊朗将中国诊疗方案译成波斯语向公众公布。伊朗卫生部长纳马基也表示从3月2日起伊朗在全国各地派出30万个医疗小组上门逐户排查疫情。
2月29日凌晨,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一行5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图/中国驻伊朗大使馆
伊朗借鉴中国经验,疫情严重的多个省份宣布征用展览中心等场地建设临时“方舱医院”。伊朗媒体10日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朗西阿塞拜疆省建立了“方舱医院”,设有200个隔离床位,用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目前伊朗的文化、体育活动已经全部暂停。”刘杰称伊朗官方虽然取消了周五的礼拜活动,但周中一些民间礼拜活动还是会有。伊朗没有停工、也没有封锁小区,街头的人流量依旧很大。
当地时间 3 月 10 日,伊朗国家电视台一名男主持人在节目中突然跪下,恳请大家尽量待在家里,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没人能够避免感染病毒,危险是真实存在的。我这么说是作为一名男性、一位哥哥、一位父亲,请你们听我的话。”
最近伊朗官方建议,公众上班出行减少乘坐公共交通,但效果并不明显。刘杰称伊朗会在晚上对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进行集中消毒。“听说伊朗会下发通知减少公共交通的班次。”
伊朗境内各地的防控措施还不太一致,单就德黑兰南北部而言都有很大差异。 “北部是富人区,防控会多些,中部和南部就要差些,甚至没有防护。” 刘杰称北部的一些购物中心会给人们发一次性手套,也会要求每个人对手部消毒。
“伊朗各地发展差异较大,德黑兰南北部就像是两个国家一样。”
另一位在伊留学生也说到政府曾下放口罩到药店供人们领取,但她一位伊朗朋友家中附近的药店并没有口罩,“口罩都到富人区去了。”刘杰称在伊朗的阿富汗人比较多,他们可能是伊朗经济收入最低的人群,从阶层上来说也是最低的,他们这些人几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戴口罩出门会被行“注目礼”
身边的伊朗同学并不是很害怕疫情,“他们可能是太爱学习,很关心什么时候开学。”刘杰出门戴口罩时会有伊朗朋友告诉他,“我们伊朗人身体好,不怕病毒,”至今仍有伊朗同学聚集在户外踢足球。但也会有少量伊朗朋友称很担心。
伊朗官方建议多洗手消毒,对戴口罩并没有很多要求。“伊朗人认为只有生病的人才戴口罩。”德黑兰街头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戴口罩,在刘杰看来主要还是因为买不到口罩。“伊朗有8000万人口,口罩日产能可能只有100万,医疗供应都不足。”他认为医疗物资不足是伊朗疫情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
德黑兰一家药店门口贴着口罩等物资短缺的告示。图/新华社
美国长期制裁伊朗,伊朗应对疫情的医疗设施存在很大空缺,本国产能也跟不上。据新华网报道,伊朗中央银行行长赫马提在12日曾宣布,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50亿美元贷款,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在伊朗什么类型的口罩都买不到,什么类型都买不到!”
刘杰戴口罩出门时,会有伊朗人绕着走。“有的时候他们会盯着你看,就像是在行注目礼一样。”有一次他用打车软件乘坐出租车,司机得知是中国人戴口罩后便说不载。刘杰认为这种情况很奇怪,街头出租车挤满了不戴口罩的人,却拒载戴口罩的人。“伊朗人坐车喜欢拼车,疫情之下他们依旧不改,这是他们的一种坐车文化吧。”
目前伊朗人们的生活如平常一般,商铺照开,也没有出现像欧美国家一样的恐慌性购买行为。刘杰称他买物资一般也都是去商店,不像国内方便,可以网购。“伊朗的网购还不太成熟,实体还是最主要的渠道。”
伊朗人有贴面礼的习惯,在政府的倡导下已明显减少。可能是由于更注重手部防护的原因,伊朗不少人都戴着手套,握手的礼仪还是很多。“伊朗人属于特别热情的那种,可能见到人就要全部握一遍手。”
囤100斤米,暂不回国
伊朗疫情前给国内捐了300多个口罩的刘杰,现在自己只剩3个口罩,“买不到口罩,并且伊朗口罩优先本国人。”刘杰认为这可能和疫情前中国人大量买口罩有关,“此前中国在伊人员买了太多口罩捐给国内,造成了伊朗市场一定的空缺。”
伊朗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中国留学生都选择回国,有人中转回国,有人乘包机回国。“身边有来自武汉的留学生,他们对疫情认识很深,对伊朗的应对水平持怀疑态度。”南都记者了解到已有三批共473名中国公民乘坐包机分别抵达了兰州和成都。刘杰称他没打算回国,还是留在伊朗比较好。
“其实坐飞机回国是很危险的,人流接触太密集。”刘杰担心会在回国途中被感染,据甘肃卫建委消息,包机抵达兰州的两批中国公民已确诊37例。他认为自己隔离在宿舍安全系度会更高。
其次让刘杰担心的是回国后的安排,此前他曾向家乡卫建委咨询相关事宜。“先是坐包机回国后会集中隔离14天,回到家乡省份还可能会再隔离14天,回到小区又会被隔离14天。”三个14天的隔离让刘杰有点哭笑不得,“回国隔离和在伊朗宿舍不都一样吗,在宿舍我还有趣一点。”
刘杰还认为回国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安排。他在伊朗已经四年,现在才读大三年级,本就比同龄人慢了一级,很担心学业被延迟。“回国之后哪天能回来还说不定呢,现在起码能跟着上网课。”
刘杰说自己毕竟一个人在外面时间长了,在宿舍里待着不出来,感觉还好,也不是很害怕,家人在听了他的意见之后也表示支持。他说自己已经囤了100斤大米、30斤挂面、蔬菜肉类也都齐全。
“这些物资够我在宿舍隔离到六月份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刘杰为化名)
文/韩佳良
编辑:潘珊菊,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