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2020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下称“《供应计划》”)。记者从《供应计划》获悉, 2020年度东莞计划供应住宅用地49宗,共229.6222 公顷。
全市建设用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
当前,东莞全市土地管理和发展大局面临的紧迫问题。从自然资源上看,全市建设用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原因包括全市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高、全市人均耕地面积少,后备资源不足,以及因全市土地资源紧缺,省下达给东莞的年度用地指标相对较少。总的来说,2020年度东莞用地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供需矛盾尖锐。
在全市建设用地后备资源紧缺的形势下,节约集约用地是唯一出路。十三五时期,全市土地利用必须坚持“三量”:严控总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此,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优化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为导向,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启产业地区布局新篇章,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供应。
另外,根据重大基础设施优先原则、重点地区优先发展原则、产业引导与空间聚集原则,供应空间布局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项目用地一般根据项目需要布局;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一般根据各地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布局,实施扩容提质工程、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计划供应49宗住宅用地
而这也有利于切实加强土地供应计划管理,调整用地结构和产业布局,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市场调控作用,保持东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功能布局优化,进一步完善市镇交通、商贸等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开拓东莞高水平崛起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更加广阔的前景。
根据《供地计划》,东莞市2020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计划供应16宗商服用地,总面积30.3552公顷;商服用地中有3宗三旧改造项目,面积为4.3523公顷。同时,计划供应住宅用地49宗,总面积229.6222公顷,住宅用地中三旧改造项目8宗,面积为20.0027 公顷。
构建土地管理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供地计划》还提出,将积极构建土地管理新格局,落实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办事。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优先保障全市“三重”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园区建设、民生工程等用地需求,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来服务扩大有效投资,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启产业地区布局新篇章。加快统筹建设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突破行政界限,跨镇域整合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以大学创新城引领中部地区提升发展水平,构建松山湖与周边镇垂直服务、对接联动机制,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山区片等东部各镇产业统筹规划,探索设立高端先进制造业转移园,加强与粤海和深圳的对接,强化产业合作和配套服务;探索打造珠江口东岸现代产业集聚区。
在“三旧”改造方面,推动旧改常态化、长期化,“改造盘活”,提高集约用地水平,探索组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中心。完善利益平衡机制,引导集体和民营资本参与“三旧”改造。
采写:南都记者 黄慧萍
编辑:黄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