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主,工改工为主导,我们全力支持配合你,模式方面可以探讨。”
“我们的现代产业园都不是招商的问题,而是选商的问题,不要’新瓶装旧酒’。你们对陈村的城市地位和产业定位要清晰。”
3月18日早上,夹着雷声和雨水的强对流天气席卷佛山。顺德陈村镇镇委书记黄志捷戴着口罩,连轴跑了两场会议:一场是与镇内企业家讨论村级工业园自主改造的模式方向,一场是跟产业载体开发商探讨招商问题。而就在不到24小时前,开创顺德多项“第一”的陈村重点村改项目莱茵工业区正式动工建设。
春雷和春雨,寓意着万物复苏。比春雷来得更快的,是陈村从“镇”跑向“城”的高质量发展脚步。陈村坐拥粤港澳大湾区、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等一系列叠加新机遇,在固守“疫情阻击战”阶段性成果同时,将以“村改+”的发展思路,快速打响一场事关城市发展、经济产业的“机遇抢滩战”。
陈村镇党委书记黄志捷
梳理图谱 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
2月10日,全国有序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作为中国机械装备工贸名镇的陈村,制造业机器已经轰然转动起来。3月初,据陈村经科部门统计的数据,全镇工业用电量恢复到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与复工率、返岗率这些数字相比,工业用电量更实在地反映了这座城市的产业“转速”。
2月初,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接到口罩生产商急需包装设备的“救急”电话,就立刻加紧研发出口罩包装机,短短半个月内接到近1000台机器订单。高速的智能化生产线马力全开,但却一度苦于上游钢材企业尚没开工,原材料供应不足。松川机械便向陈村镇政府求助。第二天,陈村镇政府不但帮助其协调了原有供应商的库存,还利用大数据为其联系到一家新的供应商。
同样在政府的牵线下,镇内两家企业在这次复工中完成了“跨界牵手”。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对口罩的需求量暴增,原本主要生产婴幼儿纸尿片的广东佰分爱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决定跨界生产口罩。得知消息后,陈村镇政府迅速联系上了镇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隆深机器人发挥智能制造优势,快速推出口罩生产线。如今佰分爱已向隆深机器人购买口罩生产线,即将争分夺秒投入口罩生产。
重大疫情之下,制造业机器能够快速转动,不仅反映了企业的内生动力,更展现了政府部门的魄力与担当。“陈村产业门类齐全、配套协作能力强,我们系统梳理出终端产品生产、原材料、设备和零配件重点企业的产业链图谱,不管是缺不锈钢等原材料,还是缺机械等生产设备,甚至缺员工等等,我们都尽力去协调。”在黄志捷看来,逐个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保障产业链各环节顺畅衔接和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是陈村推进复工复产的“大招”。
截至3月23日,辖区内企业复工率达100%,员工返岗率超95%。专业市场方面,金锠国际金属交易广场、力源物流城、顺联机械城复工率达100%。
村改就是陈村高质量发展的“纲”
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的厂区门口和办公室入口,分别装上了两套热成像测温系统。2月10日复工以来,公司研发部门在原有智慧安防的产品基础上,加班加点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用于防疫的热成像测温新产品,测温精度从±0.5℃提升到了±0.2℃以内,不仅充当了自家企业复工的“智能哨兵”,更陆续在全国多个医院、学校、高速出入口、社区、高铁站等场景上线。
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门口装上了热成像测温系统
这家主要为政府、地产客户提供通信网络、公共安防、智慧城市、LED亮化照明系统、电气成套设备系统等一站式优质配套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主营业务按下“暂停键”的时候,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去年11月,昇辉控股搬进了这座仅花了400多天就建成的企业总部大楼,项目预计达产年实现纳税2亿元以上,亩产税收超过700万元,成为陈村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总部经济的龙头标杆。
“陈村的大企业不算多,但有大批在细分市场里的’隐形冠军’、国内龙头,这次疫情,对于这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来说,反而是一次机遇。”在防疫复工两手抓的关键时期,黄志捷从年三十起已经连续忙了60天,走访了多家企业,企业化“危”为“机”的诸多案例,让他更坚定要抢抓“窗口期”,谋求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顺德距离广州南站最近的一个镇街,陈村在粤港澳大湾区、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三区叠加”优势下,无论是城市还是产业都有了全新的定位。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寄望,这里要打造成三龙湾的“主战场”,广佛全域同城的“排头兵”、顺德对接大湾区的前沿阵地。
如何把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兑现成真正的发展先机?村改就是陈村高质量发展的“纲”。陈村不缺产业,就缺空间。如今,陈村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推动村级工业园区改造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跑起来,跑出更快的速度。
25个村改项目全面铺开
2月18日下午,随着“轰隆隆”的钩机作业声响起,与广州南站仅一河之隔的莱茵工业园复工拆除,正式拉开了陈村镇春节后村改总攻的序幕。
一个月后,莱茵工业区举行了动工建设仪式。作为首个全国资成分的村改项目、首个新型产业用地村改项目、打造对德对欧的重要招商平台,这个由企业自主改造的重点项目开创了顺德多项“第一”。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7.83亿元,拟建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设有生产制造用房和设计研发用房等产业用房,配有生产服务、行政办公、生活服务等配套用房,将打造为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吸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能源环保、智能制造、无人机、机器人等主导新型产业进驻。
这无疑给了陈村总商会常务副会长梁树洪不少信心。在莱茵工业区动工的第二天,这位本地企业家主动约上了黄志捷,沟通村级工业园自主改造的模式和方向。他和几位企业家在岗北片区租用了100多亩的村级工业园,如今已经完成改造设计方案。“改是大势所趋,不改就错过机会,工改工的项目,我有兴趣和信心,就想看看企业能怎么参与。”梁树洪说。
随着村改政策和规划逐渐明朗,对以产业为导向、工改工为方向的改造,企业和村民接受程度比以往更高。企业家主动“找上门”求改造的状况,渐渐成了陈村常有之事。黄志捷说:“今年陈村要完成2400亩改造目标,这不是压力而是动力,所以我们的打法调整了,思路也调整了,以前是3-4个项目的“单打”,现在是25个项目全面启动、全线出击、全面介入”。
目前,陈村镇村改工作已经全线铺开,仙涌工业区改造项目方案正进行投票表决;石洲岗北工业区已完成土地测量评估,正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弼教工业区项目正进行测量评估,其他各项目正有序开展前期工作。
招商也选商,不能“新瓶装旧酒”
在村改过程中,以什么模式改?要改成什么样?改造后的空间载体要“装”什么?一直都是最受关注的话题。在村改按下“加速键”的当下,清晰而快速地相应这些问题尤为关键。
“我们谈好了一个产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制造项目,对方希望能尽快落地。落地时间很重要,一拖好项目好企业就可能跑别的地方去了。”3月18日,一家确定落户陈村的现代产业园区开发商表达了期待加速项目落地的想法。
陈村把建设高标准现代产业园区与项目招商同步推进,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标准现代产业园,甚至把招商放在前面,明确企业的需求,让村改项目改造更具主动。黄志捷说:“在建设高标准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要多花心思在设计上,以莱茵工业园为例,在环保、承重、安全体系、园区功能规划建设等方面都有超前的理念,我们不能想着10年后再一次推倒重来”。
在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时,陈村尽力保障本地龙头骨干企业增资扩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腾挪需求,呵护好本土制造业的根基。同时,引入国内一流的产业园区运营商,招引一流产业资源,重点培育高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打造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比如,为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等平台“孵出”的企业提供落地转化空间,寻找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事实上,陈村当前的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已经非常清晰,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加上佛山完备的产业链条,对企业很有吸引力,相比招商,更注重选商。“只要项目规划好,陈村的现代产业园都不是招商的问题,而是选商的问题,不要‘新瓶装旧酒’。”黄志捷在与上述开发商讨论的时候不断强调这一观点,陈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科学规划产业空间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提升现代产业品质。
“村改+” 撬动各方资源变“镇”为“城”
面对新机遇的陈村,除了产业的迭代升级,还需要城市面貌的华丽变身。去年底,一份以陈村镇居民为调查对象、历时4个月完成的《陈村镇公共服务改革需求研究报告》正式出炉。报告显示,当地居民对于交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文化场所及设施等城市配套有着较高的期待。
“村级工业园改造绝不是简单的拆与建,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撬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必须跳出村改谋划全局。”对于当前的发展形势,黄志捷用“村改+”和“新基建”两个关键词,概括了陈村变“镇”为“城”的思路。
去年,陈村提出谋划“一城·一芯·三片区”高质量发展格局。其中“三片区”,指在陈村东部15.8平方公里纳入“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连片建设范围的空间内,计划建设三龙湾核心生态科技示范区、顺德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区、顺德粤港澳科技转化示范区。
黄志捷认为,“村改+”,就是要将村改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文化内涵、发展城市经济有机统一,链接各方面资源,推动土地的连片整合和提升。“‘村改+’,就是以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村级工业园改造中,因地制宜融入整村改造、土地收储、乡村振兴、生态环境设施建设等,在村改项目推进中一并考虑,实现城乡形态和人居环境大提升”。
而在新基建方面,陈村将以民生项目为切入点,规划储备项目库,发动企业与政府一起开篇布局;针对三条在建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积极探索TOD开发模式;以佛陈路和白陈路的提升改造为示范,打造“交通+智慧+景观”三位一体的城市黄金轴线;以智能制造产业、新兴产业为基础,探索5G的应用场景等。
“通过村改,陈村的空间格局会进一步打开,带动产业升级、城市提质,3-5年的窗口期内,陈村的城市发展、产业经济会有大变化,我们信心很足。”黄志捷说。
采写:南都记者 关婉灵 拍摄:南都记者 郑仲
编辑:胡嘉仪,关婉灵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十大镇街专访:顺德复工村改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