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厕纸70元,一瓶消毒液卖560!盘点各国如何严打哄抬物价

南方都市报APP • 反垄断前沿
原创2020-03-25 18:19

原本每吨售价2万元的熔喷布,不到一个月价格涨到40万元;一台进价为276元的额温枪售价550元;小葱进价每公斤5.8元卖13元……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曝光5起价格违法典型案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多次表态,对坐地起价发“疫情财”的行为露头就打。

随着疫情的蔓延,口罩、消毒液、卫生纸等防疫用品大幅涨价的问题,也引起国外监管部门的重视。南都记者注意到,美国多个州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下令严禁商家哄抬物价。意大利反垄断机构近日宣布,正在调查亚马逊和eBay平台过度涨价行为。

疫情之下,如何保障重要商品价格稳定,怎么认定和查处哄抬物价行为,成为中外监管部门面临的相同考题。


市场监管总局:保障“菜篮子”稳定,严打口罩涨价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多次曝光价格违法典型案件。3月23日,南都记者统计总局官网近期公开的26起案件发现,蔬菜、口罩、额温枪等商品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重点,涉嫌哄抬物价的企业以生鲜超市和药店居多。

一些案件披露了商品的涨价幅度,比如超市平时售价2.5元/盒的生菜涨至19.8/盒,涨幅为692%。在总局曝光的典型案例中,涉事商品最低涨幅为25%,最高涨了20多倍,其中以熔喷布的涨价最为夸张。

pic_506490

资料图:熔喷布厂。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由于口罩生产核心原料熔喷布价格异常波动,市场监管总局3月初在江苏、浙江等8省份开展专项调查。总局查办的一起案件揭示了熔喷布市场的疯狂:上游生产商将原来每吨售价1.8万元至2万元的熔喷布以18万元卖给一名中间商,后经层层转手,价格被推高到每吨45万元,涨幅最高达到24倍。

在一些案件中,执法部门公开了商品进货价。南都记者统计发现,绝大多数商品的进销差价率超过100%,部分进销差价悬殊。比如有购物商场将每公斤进价3元的大白菜以55元高价售出,进销差价率1733%。在山西运城市场监管部门调查的一起案件中,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将85元购进的额温枪以800元卖出,进货价45元的测温仪卖590元,进销差价率分别达到841%和1211%。

南都记者梳理26起价格违法典型案件发现,已有12起公布处罚结果,执法部门开出的罚单以10万元至50万元居多,最高罚款180万元,最低罚没3600元。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密切关注熔喷布、额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价格,继续加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有关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全球战“疫”:厕纸、消毒液等紧俏,电商平台禁售口罩

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至3月25日,海外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30万,其中美国成为继意大利后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累计确诊病例突破5万。

疫情所到之处,口罩等防疫用品变得紧俏。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近期美国的口罩价格暴涨,疫情前售价一只不到1美元(约合人民币7元)的N95口罩在网上卖到20美元,部分商店的口罩在1月底已脱销。

不止口罩供应紧张,在全美首个确诊病例破万的城市——纽约州,多位华人告诉南都记者,一些商场的清洁用品被“一扫而空”,有商家已开始限购厕纸和消毒液。

WechatIMG3534.png

部分商场卫生纸的货架被清空。受访者供图。

防疫用品供不应求之际,个别商家趁机涨价的行为引起消费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不满。近日,美国多个州总检察长表示收到数千起疫情相关的价格投诉,人们普遍反映洗手液、卫生纸等商品涨价明显。

其中有商店被投诉每卷卫生纸卖到10美元,一瓶消毒液要价79.99美元。还有消费者称,在美国的免费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上,一名卖家以40美元的价格出售儿童防护口罩,并宣称防止病毒侵害的效果远好于N95口罩。

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令,严禁囤积抗疫相关物资及哄抬物价。不止美国,南都梳理发现,近期俄罗斯、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纷纷表态,将采取措施严打“坐地起价”。

据NHK报道,日本政府宣布自3月15日起禁止通过网络等途径倒卖口罩,违者将面临1年以下徒刑或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7万元)以下罚款。

在海外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意大利,该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近期表示,正在调查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和eBay,因为发现两大平台上一些防护用品无理由涨价,同时也将对部分涉嫌误导性宣传的商品展开调查。

屏幕快照 2020-03-24 下午12.42.06.png

亚马逊回应。

对于外界的质疑,两大电商平台回应绝不容忍第三方卖家借机抬价。3月23日,亚马逊发布声明称,在美国冻结了近4000个涉嫌哄抬物价的卖家账号,下架了超过50万件商品信息。eBay也宣布禁止卖家上线口罩、洗手液和消毒湿巾等物品,以打击网上哄抬物价行为。


从什么时间点起判定抬价?中美判定方式类似

市场供不应求,商家大幅提高商品价格是变相抢劫吗?一直以来,很多经济学家对此持保留意见。一个理由在于,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可能抑制商家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物资的流通。

今年2月,湖北省洪湖市一药店6毛口罩卖1元被罚4万的消息引起争议。有观点认为执法过严,未考虑经营者的合理利润空间,且商家可能怕被处罚干脆不卖口罩了。也有支持者认为,执法部门依据规章办事并无不妥。

“影响价格的因素太多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江莉告诉南都记者,“你很难断定一个企业的定价合不合理,政府应不应该去干预它。”

在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反垄断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潘志成看来,疫情严重的地区生产和运输基本停顿,而佩戴口罩又成为人们出门的刚需,此时需求和供给失去弹性,涨价已不能刺激市场供给。如果放任商品涨价,价格将无限攀升,进一步加剧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要防止不法商家借疫情“坐地起价”,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商家的利益,促进资源分配效率,疫情期间究竟该如何认定哄抬物价?南都记者查阅发现,在中国和美国的相关规定中,首先均明确了判定抬价的时间节点。

考虑到国家卫建委于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宣布,将新冠肺炎为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市场监管总局以1月19日为界。具体到地方,有的省份依据当地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时间点,比如贵州规定五类重要商品以1月25日前的销售价格为原价,1 月 25 日后不得超出原价。

在美国,南都记者注意到,大多以各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时间为节点。

3月4日,在确认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宣布进入防控疫情紧急状态,同时颁布保持物价稳定条款——在未来6个月内,受到保护的物资涨价幅度不得超过10%,但如果因劳动力或材料的成本价格上涨,可以例外。这些商品包括医疗物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建筑材料、运输、酒店、住宿租赁房屋等也均在受保护之列。

美国密歇根州在3月10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五天后,该州州长下令要求,若企业或个人已从零售商处购买了任何产品,不得以明显超过购买价的价格转售产品。此外,不得以高于2020年3月9日售价20%的价格出售任何产品,除非能证明价格上涨是由于产品推向市场的成本增加所致。

不难理解,当新冠肺炎人传人的消息被证实,地方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部分防疫商品在短期内的供求必然大幅上升,涨价随之而来,而以此为节点能较真实地反映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水平。


如何认定抬价?美国看价格涨幅,中国按进销差价率

在明确了时间节点后,何为过度涨价?据南都记者了解,美国各州对哄抬物价的定义不尽相同,部分州并未明确标准,有的则以价格上涨幅度来判断。一些州规定,在当地进入“紧急状态”后,部分商品不得涨价10%或15%,还有将涨幅限定在25%以下。

不同于美国,国内以进销差价率作为判定哄抬物价的量化标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2月1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销售同品种商品,超过1月19日前(含当日)最后一次实际交易的进销差价率的,可认定为哄抬物价。

因为各地防疫物资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市场供需状况不同,在上述指导意见中,总局并未对进销差价率作明确规定,但地方在执法时细化了标准。

据潘志成观察,目前全国各地市场监督执法机关对口罩进销差价率的上限规定一般在15%-35%之间。比如贵州、陕西、山东为35%,安徽、黑龙江是30%,云南为20%,湖北、湖南、广西、青海为15%。

所谓进销差价率,在天津、重庆等省份明确的是,销售价格与购进价格之间的差额与购进价格之间的比率,即进销差价率=(销售价格-购进价格)/购进价格×100%。但在江西等省份,进销差价率=(销售价格-购进价格)/销售价格×100%。

这两种计算方式分别被称为顺加法和倒扣法,均是价格管理中常用的两种作价方法,相比之下前者稍加严于后者。以进价15元的口罩卖90元为例,如果规定进销差价率的上限为15%,那么在重庆的进销差价率为500%,商家按规定最高销价为17.25元,江西的进销差价率则为83%,商家最高可售价17.65元。

有市场监管系统的工作人员认为,进销差价率的分母应该除以进价而不是销价。因为执法部门查的是,销价比进价高出多少后带来的不合理定价。“即便按除以销售价格的计算方式也行,但是最好能全国统一一下。”他说。

pic_479897

资料图。 新华社 张维堂 摄

对比中美两种抬价标准,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郑佳认为,从定量计算上分析,很难简单评估两种计算方式哪边更严格,而且通常判定是否哄抬物价,还需考虑到复杂的人力和运输成本计算。

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助理教授谢丹夏看来,美国哄抬物价判定的难点主要在立法层面,各州有自己的反价格欺诈法;中国的难点主要在司法层面,立法是统一的,但是具体执行什么样的标准,各地区还是有差异。

在国内,如何避免出现类似“6毛口罩卖1元被罚”的争议?潘志成告诉南都记者,比较理想的执法是进销差价率上限与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弹性一致。弹性越大的地区,进销差价率上涨的尺度应该更大,相反弹性越小的地区,进销差价率上涨的尺度也应该更小。


执法与处罚:何时动用反垄断法?

南都记者发现,疫情期间各地出动的价格执法人员多来自市场监管系统。一名地方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查处哄抬物价的案件主要由市场监管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部门负责。

据市场监管总局披露,截至3月19日,全国价格违法案件共立案14800余件,已处罚8800余件。《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指出,经营者违法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有哄抬物价行为的,最高罚款300万元,严重者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此前有个别哄抬口罩价格的商家就遭到顶格处罚,收到300万罚单。

疫情之下,美国各州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大多数州,紧急时期哄抬物价被视为违反不公平或欺骗性的商业法规,有损消费者利益。

张江莉告诉南都记者,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下设的消费者保护局,具有对价格行为监管的职能,主要任务是保护消费者对抗不公平的、欺骗性的、误导性的商业活动。

屏幕快照 2020-03-25 下午3.26.53.png

美国FTC声明。

3月9日,FTC向7家公司发出警告函,警告这些公司不得虚假宣传自家产品具有治疗或预防新冠肺炎的功效。

另据南都记者了解,美国各州检察署也设有消费者保护局,地方层级则多配备消费者保护部门。以纽约州政府为例,州检察署下设消费者欺诈和保护局,由专员提供有关消费者交易及争议处理的咨询和调解服务。

目前,纽约市已签发了550张哄抬物价的罚单,罚款总额达27.5万美元。在泽西市,一家名为99美分梦想商店也因哄抬酒精等商品价格,被警告罚款9万美元。

根据一些州的法案规定,如果商家出现哄抬物价的行为,每次违规最高可罚1万美元,若再犯罚金为2万美元,还可能构成轻罪处一年监禁。同时州检察长有权就价格违法行为提出民事诉讼,最终由法院作出裁决。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抗“疫”之时,各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也在行动。

据南都记者了解,近期日本有药店将口罩与昂贵产品捆绑出售给顾客,遭到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的警告;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称,将严查过分涨价和误导性宣传防护用品功效的行为;俄罗斯反垄断局也提到正在调查药店是否协同涨价。

WechatIMG3536.png

美国司法部发文。

美国司法部7日发文警告,在生产、销售口罩、呼吸器时,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出现固定价格、串通投标、划分销售市场等垄断合谋行为,否则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会抡起反垄断“大棒”对准价格违法行为?张江莉告诉南都记者,一般在行为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或者通过垄断协议共同涨价时,反垄断法才会介入。

潘志成指出,“反垄断法不会直接对价格进行监管,而仅对破坏价格机制运作的违法行为加以制止,通过这种间接的手段来保障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围对南都记者表示,价格的变化依赖于供需关系,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自然上涨。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愿意出高价的人可以获得商品。

“疫情期间的价格监管应结合实际,既要考虑市场运行的效率,也要考虑疫情防控、分配公平、社会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问题。”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编辑:蒋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