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广东超8成孵化器运营遇挑战, 专业孵化器迎发展新机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0-03-26 10:29

寻找孵化力.jpg

2020年初,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孵化器运营遭受影响。这场“战疫”也成为检测孵化器科研孵化能力的一次“大考”。

2月初南都科创课题组联合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发起广东科研孵化力“战疫”案例征集活动。活动期间,不仅涌现出了一批向疫区捐资捐物,输送温度的孵化载体及在孵企业,以人工智能及生物制药为主的专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还在“战疫”中显示出了孵化协同“作战”能力。

伴随活动进入尾声,南都科创课题组结合此前调研,联合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情报所)展开广东孵化载体调研,推出《广东科研孵化力“战疫”调研报告》,并形成双创行业发展建议。

数读

挑战与应战

孵化器方面,调研显示,在疫情期间,孵化器遭遇创新创业整体外部环境变化,孵化器运营收入下降、经营活动大幅减少,生存压力增加。

在孵化器运营收入上,受疫情影响,以租金收入为主要收入方式的综合孵化器压力尤其大,而专业孵化器相比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孵化器报告图1.png

另一方面则是疫情防控影响下孵化器经营活动的减少,调研显示,超9成的孵化器已基本停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常规性活动。

在孵企业方面,由于在孵企业大部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且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抗风险能力较弱。在疫情影响下,大部分在孵企业面临较大的租金及员工成本支出压力,而创业项目、技术研发等创业活动基本停止,孵化绩效降低。

孵化器报告图2.png


为应对疫情,孵化器及在孵企业也积极“应战”,展现温度与科研孵化能力。10家以上的生物医药类专业孵化器主动扛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重任;20家以上的在孵企业防疫技术攻关和紧缺物资生产。

调研数据显示:全省220家孵化载体复工复产率约96.9%;其中已有约86.3%的孵化载体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预计2-4月将累计减免租金1.3亿元;

据抽样调查反馈,约36%的孵化器面向在孵企业主动开放公共服务平台,免收为期1个月至半年的科技服务费,累计减免服务费2105.5万元。这些措施,既有效地为在孵企业减轻了创业成本,也将孵化服务的温度在疫情期间维系下来。

此外,抽样调查中66.7%的孵化器主动开展防疫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超2000万元。

孵化器报告3.png


调研发现,在疫情期间,广东省多个专业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扛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重任。

疫情期间,广东省包括达安创谷、冠昊生命等超10家生物医药类专业孵化器加入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中,并取得了一系列抗疫科研成果。

其中,既有孵化载体依托的龙头企业快速孵化抗疫产品,包括达安基因、华大基因等多家企业全国率先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并供应抗疫一线使用。

也有依托科研资源的孵化器在孵企业迅速响应,开发出火神山医院VR云监工系统、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无接触AI测温系统、一小时速测便携式新冠检测仪、智能配送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产品,有效支持了包括武汉等多地抗疫防治工作。

除了直面疫情科研攻关领域,在疫情救治和社会防控方面,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物资生产供应保障同样重要。调研显示,疫情期间广东有一批孵化器组织在孵企业高效率、高质量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

此外,也有一些孵化器在孵企业结合自身生产条件和抗疫需求情况,积极灵活转化生产,为抗疫物资保障贡献力量。

受疫情影响,大多日常有许多创业者工作生活的孵化器变得“冷清”,但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广东孵化器在疫情期间通过减免在孵企业租金、提供线上孵化服务等方式,维系了孵化温度。

综合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广东孵化器和在孵企业主要涌现出四种抗疫模式:

科研“战疫”,攻关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助力复工,“跨界”生产紧缺物资;

减免租金,在线提供科技服务;捐款捐物,兼顾社会与行业责任。

这四种模式都以疫情需求为驱动,从各类孵化器自身产业定位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了孵化载体科研创新的社会效益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由此,民生科技领域相关产业发展的专业孵化器通过此次疫情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智库建议

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要发挥“双创”积极作用,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发展。

这意味着,随着政府各项支持双创发展政策陆续出台,孵化器将在疫情结束后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会是关键。结合广东孵化载体目前遇到的实际情况及各地政策分析,南都科创课题组与情报所从四个方面出了智库建议:

第一,针对孵化双创实施精准、实惠的系列“暖企”政策。在孵化器面临创业压力时,政府可以通过给补贴、搭平台、促融通等多种形式,为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在特殊时期营造更加顺畅的发展环境。

第二,积极创造复工条件,促进助力复工产品供需企业对接。建议各个孵化载体可以通过建立园区防疫联合小组等方式为复工做好防疫工作及物资保障。目前针对广大企业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特殊需求,已有不少企业研发了相关助力复工产品,建议搭建助力复工产品供需资源对接平台,发挥企业市场力量,通过产品互助提高复工复产效率。

第三,重点引导孵化器摆脱以场租为主的孵化运营模式,加快建设民生科技相关专业孵化器。疫情之下,专业孵化器受租金影响情况明显小于传统孵化器。广东可以继续推动综合孵化模式发展,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专业方向,发挥专业孵化器培育新兴产业的主体作用。

第四,鼓励孵化器之间进行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共享。疫情期间涌现出了如“共享员工”这样促进资源共享的案例,还有科研机构将其研制的科研原料向社会共享,节省了科研成本、取得了社会效益。由此,更大范围的科研创新力量间也可以加强协作、进而构建共享生态圈。

出品:南都科创课题组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南都科创课题组牵头人:任先博

南都科创研究员 徐劲聪 实习生 郭静怡 莫等娴

数据说明:除220家孵化载体外,南都科创课题组重点调研征集活动中50个孵化器典型案例。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全省42家省级以上典型孵化器进行抽样调查。

  扫码阅读完整报告:

二维码.png





 

编辑:任先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第三届中国孵化器TOP评选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