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95后女生留武汉当志愿者:花光积蓄买物资,瘦15斤说值得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3-26 11:43

90x.jpg


屈玲玉最近哭的次数变多了。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各地驰援湖北的医疗队陆续返航,她开始经历分别。

作为志愿者,从大年初一起,她开始为医护人员送去各类生活物资,匆匆见面,送货,再离去,一周内可能要见好几次。不同于以往,这次医疗队回家乡,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黄色鸭舌帽,干练短发,牛仔外套,是屈玲玉的标配。有医护人员可能记得这位“小黄帽”,但很少人知道她的真名。别人问她,她只回“志愿者”,熟悉一些的,会叫她的小名“屈屈”。

微信图片_20200326104742.jpg

戴着小黄帽的屈玲玉在帮忙搬运物资。

这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1996年出生的姑娘,去年来到武汉工作后,过年被滞留于此。疫情期间,多家商铺关门,物资短缺,拉着一个小手推车,她开始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医护人员购买急需物资、帮忙搬卸援助物资、为居民剪头发……

采购物资用掉13万,其中有屈玲玉这几年存下的全部积蓄8万元,还有亲友、爱心人士的筹款。她原本想今年在武汉开餐馆的梦想也被搁置。

“钱没了可以再赚呀,医护人员值得我的付出,况且我还瘦了15斤,更值得了。”屈玲玉告诉南都记者,这个月她还获得了山丹县“优秀志愿者”的荣誉称号。

上《焦点访谈》之后,越来越多人知道屈玲玉的名字,有人旁敲侧击想进行商业合作,全被拒绝。她喜欢“志愿者”这三个字,干净,和当初来武汉只是想看樱花一样,她不需要额外利益。疫情结束后,她还是朋友眼中的“屈屈”,父母呼唤的“宝儿”,将和武汉一起开启新生活。

微信图片_20200326104659.jpg

屈玲玉用手推车送物资到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送别

3月24日零点过后,屈玲玉还在往便签上写爱心寄语。

这是广西援湖北医疗队送别礼物的一部分。天亮后,甘肃和广西驰援湖北医疗队要返乡,时间紧张,她要准备350份礼物。

礼物有200件T恤,150份糖果礼袋加上爱心寄语。原本都想准备T恤,医护人员逆行来湖北时是冬天,很冷,都穿的厚棉服。现在春天来了,屈玲玉想给他们准备些轻薄的衣服带回家穿。

不过手头有点紧了,她没这么多钱买350件,加上亲友捐助的3800元,买了200件。

提前两天,屈玲玉在朋友圈收集写给医护人员的爱心寄语。有人将网络上的大段祝福感言发给她,她直接回复,不用再发。心里有些郁闷:“祝福语是最真实、最质朴的,要由心而发,如果从网上搜的话,我为什么不自己搜呢?”

还好,最后顺利征求到150份祝福,学生、志愿者、老师、商家,各类人群向她发来寄语。

微信图片_20200326104555.jpg

屈玲玉为广西援湖北医疗队准备送别礼袋和爱心寄语。

一位澳洲留学生说:“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外科医生,所以很心疼所有医护。疫情发生后,就算在海外也真的时刻牵挂着你们的安危。生命的表白太沉重,前线的你们辛苦了。”

便签也是心形,屈玲玉将这些话手写在便签上,用订书针和每一份礼袋订在一起。

早上5点,屈玲玉起床开始收拾。睡到自然醒在疫情暴发后成为一种奢侈,即便有时想晚起,也会被求助电话叫醒,甚至凌晨4点多也曾有人打来电话。

8点半,她到达广西医疗队所在的酒店,将礼物送了出去,有位医疗队的护士说:“今天终于知道你叫屈屈了”。以往,她都是买好东西送去就走,觉得留名字没有必要。

一个小时后,甘肃医疗队的送别现场又出现了屈玲玉的身影。来不及一一道别,她匆忙把礼物放在他们乘坐的大巴上。这是来自家乡的医疗队,有一位护士将收到的鲜花转送给她,拥抱时,屈玲玉说:“有机会到老家约碗牛肉面”。

对于家乡的医疗队,屈玲玉更加关注。得知甘肃先后派出六批医疗队援助湖北时,她多方打听,奔赴丁字桥、汉口火车站等多地为他们送去物资,承诺缺什么就找她,保证送到。

每个外地医疗队离开时,屈玲玉都想送别,但有时白天很忙赶不上。几天前,佛山医疗队返乡,她没有去送别,提前一天定制了一个大蛋糕送过去。护士抱着她感谢,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提醒自己不能哭,此时的别离是踏实,是心安。”

滞留

去年9月,结束了河北保定的工作,屈玲玉来到武汉。

这是她第一次到武汉,想法很简单,武汉有樱花。微风吹过,落英缤纷,她想看春天的樱花。

揣着2015年毕业后存下的8万多元,屈玲玉一路南下。初到武汉,她觉得这个城市很大,有货物汇聚的码头,有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但一个朋友也没有,她在熙攘的人群中感到孤独。

食物疗愈人心,热干面与莲藕汤成了屈玲玉的最爱。向来热爱品尝各地美食,她对餐饮业很感兴趣,梦想能开一家自己经营的餐馆。在武汉,她去了一些餐厅工作,学习店面设计和管理模式。去年12月,屈玲玉正式入职一家餐馆当主管,计划着来年6月自己也能盘个店面当老板。

武汉的冬天不同于北方,阴雨天多,湿冷的空气时刻沁人。年底时,开始有消息传来,有不知名的病毒传染性很高,要戴口罩防范。餐饮业更注重食品安全,屈玲玉开始戴上口罩工作,心里只觉是一场“流感”。

2019年的最后一天,当时还被称为“不明原因肺炎”的新冠肺炎病例由武汉市卫健委首次披露。屈玲玉没有注意到这个消息,临近年关,这个在武汉的外地人更在意的是家乡。

这天夜里,她发朋友圈:“街上人来人往,而我只是想家的思绪开始泛滥,真的好想家。”

此后,武汉多个新冠肺炎病例浮现,人传人的信息被确认。1月23日,为防止疫情扩散,武汉史无前例的宣布“封城”,切断对外交通。

900多万武汉市民和留守在这个重点疫区的外地人,开始等待疫情好转,屈玲玉被滞留武汉。一时间,所有商场、饭店几乎全暂停营业。1月24日晚上,她吃了一顿最难忘的年夜饭——挂面,配上“老干妈”。

屈玲玉坐不住了。她想,自己买不到东西,这种困难肯定也是任何人都能遇到的,尤其是医护人员。第二天,大年初一,她一早就出门,在街上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朝最近的医院开去。

来到武昌洪山区的一家医院,她看到看病的人很多,排着很长的队。当时,屈玲玉戴着一个很薄的口罩在院内张望,一位护士提醒她:“你知道这是发热门诊吗?”屈玲玉问得直截了当:“你们缺吃的吗?”

对方说,缺,但看着这位个头小小的姑娘,又立马反问,你是不是学生?屈玲玉急了,连声否认,说自己已经工作,缺什么她去买。但被护士拒绝,转身继续去忙工作。

屈玲玉并没有放弃。一家一家医院跑,记录下医护人员的需求,在加入的志愿者微信群中,也看到不少医护人员反映物资紧缺。

她的“小推车运货”爱心之旅由此开始。

推车

这辆长宽均不足1米的手推小板车是屈玲玉借来的。她想,捐款的效率没有自己亲自将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来得实在。

“有没有批发指甲刀的?”

“请问哪里可以修眼镜,一位医护人员的眼镜坏了。”

“武汉哪里有卖鞋的?”

“需要自热米饭和泡面的医疗团队和医院请私信联系我。”

屈玲玉的朋友圈记录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日常需求。去超市成为屈玲玉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面包、矿泉水、泡面、发夹、秋衣秋裤、卫生棉、棉衣……各种物资由她亲自采购配送。

微信图片_20200326104709.jpg


1月31日,屈玲玉从超市采购食物,5箱饮用水、5箱泡面、4箱面包,她从红色绳索将它们绑在推车上,前往6.6公里外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不料走到半路,捆绑货物的塑料绳断裂,堆得一人高的生活用品瞬间倾倒。

没有备用绳,屈玲玉只好向爱心车主求救。以往,只有去很远的地方,她才会寻求爱心车主的帮忙。“这些车主加油也是自费的,我能自己去送的,没必要麻烦他们,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

在爱心车主的协助下,物资顺利送达医院。晚上,她收到护士发来的视频,四位护士手上各抱着一箱食物,戴着口罩看不见全脸,却都眉眼弯弯地逐个道谢。

甘肃援湖北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鞋子坏了买不到,她把自己的鞋子洗干净烘干,一早送了过去。医护人员说,有个重症老人特别想喝牛奶,她立马买了牛奶送去。考虑到陕西的援湖北医疗队可能吃不惯米饭,她又拖过去500份麻酱凉面。武汉降温的那几天,她给广西援鄂医疗队送去羽绒服御寒。

最多时,屈玲玉运过400斤的大米,推到半路车坏了,爱心人士又给她捐了一辆。每天至少跑2趟超市、送3趟货,一个月来,小推车跟着她累计走了1000多公里。

有时,屈玲玉买了好几箱面包送去医院,护士还非得让她拿走一箱留给自己,还有护士看她每天都来医院,要送她防护服,她都没有答应。她知道,这些对她们来说,更加珍贵。

有护士为她担心,屈玲玉当然也害怕过。她每天戴好口罩,一天用上8次洗手液。最开始几天进出医院的衣服,她甚至都想扔掉。

面对关心,她反而发了一长段话宽慰对方——“每一个志愿者,都知道存在的风险,都怕死,但是你们不也怕吗。不要担心这么多,保护好自己,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平平安安。我们志愿者也会努力保护自己,努力疫情结束后全身而退。”

3月15日,有志愿者求助说,一位65岁的确诊患者病情加重,希望能穿一套新衣服。哈尔滨援湖北医疗队的护士帮忙接收时,希望屈玲玉拍一段视频给患者加油。

平日里,老说自己不善言辞的屈玲玉捧着送给老人的鲜花,几乎是一口气在现场录完了视频。

“希望您有一个好的心态,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您,我帮您买了衣服、袜子还有鞋,希望您能开开心心的,我们都期待您能尽快好起来。您要知道,您不是自己一个人,您还有我们,您就把我当成您的一个小孙女,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和医疗队说,我都给你买。”

前2天,她刚去武汉的古和禅寺送医用酒精,将从寺庙得到的平安果一齐交给了护士。

本命年

3月7日,是屈玲玉24岁的生日,本命年,她为自己买了双红袜子。

这天,有志愿者定做了一个蛋糕送她,上面画着她的侧影,戴着口罩,穿蓝色外套,推着装有物资的小推车前行,走在一片葱郁的草地上。有杨柳低垂,落在她标志性的小黄帽上。

微信图片_20200326104725.jpg


和许多爱漂亮的女生不同,屈玲玉像个“假小子”,留着干练的短发,从不穿裙子,打扮中性。或许和1996年生的同龄人也不一样,她自认无趣,不打游戏,不追剧,不追星,不看直播和短视频,最大的爱好就是美食和户外运动。

今年她的生日愿望,原本应该是筹集资金开店,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在她的想象中,这得是一个颇有古风韵味,又混合着点江湖侠气的饭店,具体是什么菜品,还没来得及研究。

但钱已经没了。自费为医护人员购买生活物资,屈玲玉的积蓄已经见底。

不得已,她向父母和盘托出自己在做志愿者。此前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说自己每天窝在家里。

好在,获得了父母的理解和资金支持,朋友们知道后也自发进行了爱心筹款,在外生活的窘迫暂时得到缓解。

即便没钱,她其实也不怕。她曾和一位志愿者说,如果有一天,所有东西都买不起了,就帮她找个搬物资的活儿,哪怕出一份力也可以。

出力的活儿,屈玲玉也早在进行了。3月初,加入善缘义志愿者团队后,有任何求助需求,忙得过来她就会去帮忙。3月11日,她和团队帮忙送1200箱牛奶到中南医院,卸完货是晚上7点多。突然又接到任务,武汉高速路口有外地捐赠来的12吨洗手液需要卸货运送。

夜幕里,屈玲玉站在货车上,一箱又一箱转运,身边其他的志愿者都是男性。直到凌晨2点,屈玲玉才回了家,由于临时找不到仓库存放,有志愿者睡在了货车上,看守物资。

“其实很多人问,屈屈你还记不记得你是女孩子,我都是回答,疫情里没有男女。”屈玲玉告诉南都记者,很多人可能觉得她是一腔热血,会很快放弃,但不是,她只想让人们知道,当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的时候,这个城市会好得很快。

好像为自己说出如此“正式”的话感到害羞,她继续补充道,“没有人是天生的大力,我也会累,会有憋屈的时候,但很多人也给了我关怀,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努力。”

作为群里最小的妹妹,屈玲玉将受过的点滴善意记在心里。2月2日,一位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爱心人士说要给她送晚饭,她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没事,姐姐,我家里有泡面,我回家煮煮。”

“太心疼你了,所以今天有空,给你送一次饭,不能总吃泡面。”拗不过对方用保温盒送来自己做的饭,屈玲玉吃到了过年以来最丰盛的一顿晚餐。

感受到一点温暖的时候,她会有点想家,特别是一向坚忍的父亲凌晨说“想哭”。

2月20日2点46分,52岁的父亲突然发来三个字“睡不着”,她问怎么了,父亲说“每天都这样”,要她快点休息。随后又说“操不尽的心”,特别担心她,想大声哭出来。屈玲玉连声安慰,说自己没事。

过完本命年生日的第二天,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疫情结束后想回家当个孩子。

这位在家吃橘子,都要母亲从冰箱拿到卧室的孩子,被疫情期间的各种求助推着向前成长,每天处理100多个微信群的信息,学着将几百份捐赠食物合理分配,协调爱心车主及时接送医护人员,甚至还义务帮医疗队和社区居民们理发。

微信图片_20200326104752.jpg


屈玲玉有一个推子,但她只会剃光头和3毫米的头发,便邀请了一位理发师一起当志愿者。一开始,她剃个头要10分钟,慢慢熟练起来,过手100多人之后,最快只要3分钟。有医护人员晚上10点半了,还专程赶来她的住所楼下,二人借着路灯的黄色灯光在街边理发。

3月19日,她被社区邀请去为居民理发,从下午1点站着理到6点。一位中年男性居民的要求,让自诩为“快乐的剃头匠”的屈屈既犯难又开怀。

“他说,不想全推,想要郭德纲那样的发型。是不是很可爱啊?”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雅婷

编辑:张亚莉,刘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武汉战疫

27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