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区“国考大敦断面” 连续5个月水质达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03-26 17:33

南都讯 见习记者丁慧 记者董晓妍 通讯员赵雪峰  自2019年11起至2020年3月,东江北干流国考大敦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已连续5个月稳定达标。 

东江北干流国考大敦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是增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增城聚焦国考大敦断面水质达标,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举全区之力决战决胜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实效。 

力破“源头治污”难题 

过去一年,增城区以强化污染源头综合整治为核心抓手,打出了一套“‘源头减污挂图作战’行动+‘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五清’专项行动+村级工业园整治”的溯源灭源组合拳,力破水环境治理中的“源头治污”难题。 

通过与环保、公安等部门的通力协作,2019年以来,增城共查处了涉水环境违法犯罪案件411宗,目前作出行政处罚386宗,移送公安部门涉嫌刑事犯罪9宗、行政拘留16宗,羁押涉案嫌疑人员30多人。 

一系列数据更好地说明了治污工作取得的成果。2019年以来,全区累计上报污染源30545宗,占全市上报总量37.73%,上报、整治数量均居全市各区第一;全区完成广州市下达的新一轮疑似“散乱污”企业(场所)17157处核查,推动全区2871家“散乱污”场所全部完成清理整治,提前完成整治目标任务;全区累计清理水面漂浮物9.29万吨,清淤河道长度330公里,拆除河湖管理范围内违法建构筑物1558宗,面积62.94万平方米,拆除数量全广州排第三;全区累计排查92个村级工业园的涉水污染源580个,其中核实未接入管网的污染源为183个。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东江北干流33条一级支流综合整治顺利推进,大敦断面水质逐步向好,黑臭现象已经消除,劣五类支流基本消除。此外,全区5条纳入住建部考核的黑臭河涌整治均完成,全部消除黑臭,并实现长制久清;纳入广州市考核的金紫涌、何屋涌、百花涌和8条黑臭小微水体也实现了不黑不臭。 

今年将新增污水管道530公里 

为了在全区构建起一个系统的污水收纳及处理管网,增城坚持整体统筹、分类处理、分步实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补齐治水公共设施短板。2019年,全区已新建污水管网489.88公里。 

一方面,增城启动了《增城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力争经过三年努力,提高污水处理效能,至2020年6月底实现“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基本消除全区黑臭河涌,实现东江北干流大墩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的目标。行动计划推进的25宗提质增效项目也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全面完工,将新增污水管道530公里。 

针对现有公共排水设施中存在问题和缺陷,增城区组建成立了由专业人员构成的区排水公司牵头进行修复。自2019年3月至今,全区共巡查9630公里管网,出动巡查7139人次。同时,增城计划投资85亿元建设25个提质增效工程,目前24个项目已进场施工,已完成新建污水管29.6公里,完成新建雨水管渠15.7公里,完成错混接整改1.4公里,完成管网清淤18.8公里,达标单元创建158.3公顷,清污分流1公里。通过落实管养和工程措施,各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均得到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25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加快推进。目前,全区已有15个村进场施工,65个村完成招标,预计年4月底前将完成60个村的查漏补缺工程,剩余192个村的工程也有望于9月底前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将新增1400公里。

编辑:游曼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