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娃妈妈把“战场”搬到学校,线上学习建议学生适时按“暂停键”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0-03-28 21:27

南都讯 记者吕婧 通讯员方铁民 直到录课播出前,她心里仍然惴惴。“也许也是责任感的体现吧,屏幕前的一双双小眼睛,让我丝毫不敢懈怠。”罗秋婵是开发区第八小学一名语文老师,中山市骨干教师。她也是一个二孩妈妈。参与微课录制后,常常要忙到凌晨,她只能把不满3岁的小宝留在家中,自己回到安静的学校,反复录制,把最完整的课堂呈现给学生。

微信图片_20200328192231.jpg

二宝留在家里回学校录制

2月26日晚上11点,罗老师接到录制微课的通知时,既开心又忐忑。“开心的是自己有幸参与到这次的线上教学的课程录制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她说,忐忑的是这时间紧迫,教学的对象和上课的方式都跟平时有巨大的变化,“能不能给家长、孩子一个满意的课堂,消除特殊时期社会各界对教育产生的焦虑”,一开始,罗老师自己心里也没底。

接到任务两天后,2月29日,就要进行第一课的录制。这两天的时间里,她要理清教案思路、制作课件、整理现场讲说稿,从白天到晚上连续作战,一直忙到凌晨2点。罗老师是一个二孩妈妈,小宝还不到3岁,正是粘人的时候,平时晚上一定要妈妈陪着睡觉。第一个晚上她对小宝说,“妈妈要干活,让爸爸带你睡吧”,结果孩子哭得声嘶力竭。“一节课规定20分钟,我用手机秒表倒计时总是被他的哭闹声打断,无奈,只能将‘战场’搬到了学校”,她说。   

为了能更好地在镜头前把最完整的课堂体验带给学生,罗老师已经不记得在课室里模拟练习了多少回。2月29日,第一次正式录制开始,尽管已经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站在大屏幕前,强烈的灯光打在身上,眼睛盯着一台不能给自己任何反应的冰冷机器,我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她笑着回忆,“总感觉喉咙异常地干燥,大脑似乎没有了日常的敏感度”。凭着对教案烂熟于心,她顺利地一镜到底。

团队共同努力课程获得肯定

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罗老师感受最深的,是整个团队由上至下的协调力与执行力。教研室的梁雪菊老师指引课程方向和实施内容,她在录播群中一再强调,必须拿着纸质教材校对课件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对,从细节上做到严谨有序。小组长杨艳老师按照有关规定要自行隔离,不能参与现场课堂的录制,但小组成员中的每一节课,每一个设计,每一个课件,都一个不落地逐字逐句地进行认真审核并给出意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多晚,她永远在屏幕的那一头,耐心地与我们交流。”罗老师说。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录制效果很不错。很多家长和学生在留言中给予肯定,表示课程条理很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很容易明白。不过,罗老师认为每一节课也会留下一些小遗憾,“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真实魅力所在,促使着我在下一节、下下节的课堂设计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说到线上教育,罗老师认为和日常课堂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师生的互动,没有具体的学情分析。所以她建议孩子在每一节课之前,要进行对课文和生字词的预习,也可以根据课后题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在线上学习时再与老师的教学进行呼应,这样会事半功倍。另外,在线上学习时建议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学要求按下暂停键,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老师授课时的任务,能更好地对课文进行学习。

图片由通讯员赖建沅提供


微信图片_20200325160147.jpg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滚动:如何给孩子更好进行“线上教育”,中山教育先行者在行动

1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