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伙的两段志愿者故事:从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到接种新冠疫苗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3-29 20:35

从1月到现在,31岁的张航一直在做志愿者。前一段时间,他是免费给医护人员上下班提供车辆的志愿者,和其他同伴一起轮班倒保障医护人员的用车。现在,他是一名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作为首批接种疫苗的108名志愿者之一,目前正在隔离观察中。

两段志愿者经历不同,初心却始终如一:张航觉得,身在武汉,这是他应该去做的事。

瞒着家人逆行来武汉

在张航的印象中,以前的武汉像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热闹,有人气,军运会之后,他眼见着武汉一天天发展的更好。他的老家在湖北荆门,自2006年在武汉参军,此后便一直在这里生活、工作,早已把武汉当成自己的家。

微信图片_20200329200132_副本.jpg

张航。

疫情突然之间来袭,一切变得有些不一样。1月底的武汉街道是一副他从未见过的场景:小区是封闭的,入口处都有挡板,路上没有人,也很少有车。想起以前的武汉,张航觉得心里难受。

“不在武汉,不在湖北的人是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的,想起来很心酸。”张航告诉南都记者。

1月28日,在老家荆门过年的张航逆行回武汉。来之前,他瞒着家人,说要去外地出差。直到回武汉之后,才告诉他们,自己是来当志愿者的。

张航所在的公司发起了免费给医护人员提供用车的活动,联系各大定点收治医院,建立起医护人员免费用车的简化流程,组建了保障医护人员用车的工作小组。张航向南都记者介绍,有用车需求的医护人员跟医院提出申请,进行登记后,就可以在所在地附近的用车网点就近取车免费使用。除此之外,张航和同在武汉的同事孙松在用车问题处理完之后,还主动承担起志愿者的工作,帮助运送物资,接送一部分不会开车的医护人员上下班。

微信图片_20200329200138_副本.jpg

孙松。

春节期间,武汉城内能用的车并不多,张航回忆起刚开始做志愿者时,“满地找车,运到离医护人员最近的地方去。”直到后来,武汉交通一步步恢复,也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团队加入到接送医护上下班的行列中,车辆紧缺的情况才有所缓解。

张航主要接送的是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他和孙松一般每隔4小时换一次班。频繁的上下班也意味着,张航和其他志愿者们需要整天待命,一直忙碌着。“加上我的同事孙松,还有另外2个志愿者,我们一共有4个人一起轮班,24小时轮,确保医护人员需要用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随时都在。”

在抗疫一线当志愿者的日子里,张航说,熬夜是家常便饭,和其他志愿者们白班夜班轮着换,有时候凌晨两三点钟睡觉,当天早上八九点又得投入到工作中。有时候,累到直接坐着睡着。

微信图片_20200329200151_副本.jpg


“肯定是累的,但累并快乐着。”张航告诉南都记者,他觉得志愿者做的工作很有意义。

生活中的成就感有时候很简单。通过自己的付出,能保障医护人员下班后就能回到驻地吃饭、洗漱、得到很好的休息,张航觉得值得。他和孙松提供最多服务的是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的队员们,这支医疗队除夕夜便从上海赶到武汉支援,先后驻扎在汉口医院和火神山医院,张航也跟着他们一起转场。

如果没有车辆,在汉口医院时,医疗队队员们从医院到所在酒店要走20分钟的路,转运到火神山之后路程更远,光车程就要40分钟。“而且走路上下班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张航告诉南都记者。

和医护人员相比,张航觉得自己算不上辛苦。从进入医院前的消毒等准备工作算起,直到走出医院下班回家,厚重不透气的防护服里,最长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张航还记得,医护人员都戴着口罩,谁也不认识谁,但每次接送他们上下班时,他们都会对张航说,辛苦了,谢谢。

“其实,这句话应该是我们武汉人对他们说。”张航感慨。

医护人员、志愿者……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张航见证着武汉一天天在恢复,他说,慢慢地,在路上跑的车多起来了,人们心里的恐慌也逐渐消除。

凌晨看到招募疫苗志愿者立刻报名

3月24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消息,自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也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得知武汉将要“解封”,张航很开心,“离汉离鄂通道可以打开了,说明很快就要回归我们正常的生活了,武汉也要恢复生机了。”

彼时,随着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的进驻、志愿者团队的不断壮大和交通运输的逐步恢复,接送医护人员的人手不再那么紧缺,张航的这段志愿者使命在2月底已告一段落。

新使命同样和志愿者有关:张航主动报名,成为一名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

据新华社消息,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自抵达武汉以来,集中力量展开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3月16日20时18分,他们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因为参与志愿者工作,张航很早就加入了共青团洪山区委的志愿者群。3月19日晚上11点多,群内贴出招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的通知。张航还记得,3月20日凌晨3点多,自己才留意到这条消息,几乎没怎么多想,他就报了名。

与上一次当志愿者的经历类似,这一次,张航在报名前仍然瞒着家人。3月20日上午,他才告诉父母和女友,自己要参与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了。

张航告诉南都记者,家人们有些担心,但还是支持他的决定。学中医的女友叮嘱他,要注意身体,接种前和接种中都不要感冒。

正式接种疫苗以前,张航还需经过严格全面的体检。据张航介绍,第一批志愿者招募了108人,需分批体检,“只要有一项不合格,都不会让你接种疫苗的。”3月21日,经筛选和体检通过后,张航注射了疫苗,随后开始集中隔离。“注射之后我还是挺平静的,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疫苗志愿者,总是需要有人来做,我也希望这个疫苗能早点投入使用。”

害怕吗?总会有人问张航。他说,会有担心,但仍然相信,医学这么发达,没什么好害怕的。

隔离的日子里,除了身为疫苗志愿者的相关事项,张航的生活在一点点向原本的轨迹靠拢。他所在的公司逐步准备复工,在此之前,张航有一系列工作需要准备。

哪怕是在隔离期间,张航也时不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和同事线上沟通工作事宜,有时候忙起来,时间被排的很满。等隔离结束的那一天,他期待着能早日回到工作岗位,武汉也能变回他心中的样子。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编辑:张亚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