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票“开口说话” 广东税务部门用大数据为复工复产“把脉”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03-29 22:27

微信图片_20200209220610.jpg


“复工复产十天,广东企业开票户数相当于去年同期的47.9%,第二周(第8天)起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复工复产两周,对税收中占比较大的重点税源企业、省属企业等三类企业进行了专门统计,企业开票占比基本高于一般企业,表明大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相对较好,但从开票户数看引领作用还不够大。” 

“复工复产三周,广东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提速,单周趋势继续向好,从日均开票户数看,第二周比第一周多77.1%,第三周比第二周多72.1%。” 

“前四周复工复产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累计开票水平已达同期八成左右,开票户数持续增加,但企业内外销金额同比下降需关注。” 

……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广东省税务局成立了税收经济分析团队,税收经济分析处、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业务部门联合形成的数据分析“流水线”,高效完成数据管理、数据演算、政策分析、撰写报告。通过深挖增值税发票数据“潜力”,跟踪广东复工复产的运行情况,透视各行各业运行中的难点,并点对点精准解决供应链问题。

021.jpg

工作人员演示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开发的助力复工复产的智慧大屏 。

每天43亿条数据  聚合成经济“晴雨表”

 “我们每天要分析处理逾43亿条发票数据,110亿条货物明细数据,从近2000个行业、83个经济类型、20个地市(不含深圳)等不同维度,产出30余张统计报表,力求及时、精确反映当前我省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广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处长袁红兵介绍,发票是企业经营的商事凭证,实时记载着交易货物和服务种类、数量、金额等明细信息,具有全方位反映经济活动的独特优势,当海量发票数据聚合起来,就是一张清晰的“经济运行态势图”。

在税收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目前,广东省税务局还通过发票信息进行“建模”,推出“税收发票综合指数”,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反映复工复产情况。

税收经济分析要充分发挥辅助决策作用,时效性是一大关键。“每天中午,前一天的税收数据准时处理加工完毕,推送到分析人员界面上。”广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业务骨干苏达文介绍。

 “疫情期间,我们迅速开发建设了助力复工复产的智慧大屏以及专题应用,能够直观地展示全省复工复产的税收数据情况,还可以下沉到市县区,为多个部门、各个层级做好复工复产工作进行数据赋能。”广东省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负责人赖竹华介绍,为了尽快完成平台搭建,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从大年初二开始着手开展数据准备,团队成员借助远程办公软件就智慧大屏建设开展线上研讨。

从数据提炼亮点  把脉行业“钱景”

数据备好了,分析“接力赛跑”。广东省税务局的税收经济分析团队开启高强度的复工复产分析“流水线”工作模式,连续三个星期不间断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从庞大的原始数据中找准主题,选取分析维度,筛选所需数据,提炼梳理观点,并用分析软件制作直观清晰的图表,让数据“开口说话”。

赖竹华指出,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这次疫情中文化娱乐、住宿餐饮、教育等行业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产业的逆势发展,例如科技和医药制造业、在线教育、在线娱乐,这些产业在近两个月来呈现小幅逆势增长态势。?

10天、两周、半个月、三周、四周、一个月、五周……一份份综合分析报告跟踪反映着复工复产情况。与此同时,专题分析也在同步推进,透视省内支柱性产业受疫情影响情况。

 例如针对广东重要的汽车产业,我们发现部分汽车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在省外。比如有的在湖北,这一情况对我省汽车产业链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从这个关键问题切入开展分析,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袁红兵透露。

据悉,截至3月23日,广东省税务局已经完成了19篇复工复产相关的税收经济分析报告,其中在复工复产一个月的时间节点,创下了不到三天时间完成一篇优质报告的纪录。

022.jpg

佛山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辅导纳税人使用“产业链智联”平台,发布产品供应信息,查询供货企业。

补上供应链“断”点  解决家电行业原料困境

在特殊时期,税收大数据还为企业生产发挥着“牵线搭桥”的效用。赖竹华介绍,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在疫情期间,有些企业上游的生产资料供应不上,导致整个生产链条断裂。税务部门通过语义分析、智能分析、模糊匹配等大数据处理技术,探索为企业的供需链搭建桥梁。

广东新宝电器是全球知名小家电供应商之一,占全球小家电市场份额的10%。在开展税收分析过程中,税务部门通过增值税发票数据“顺藤摸瓜”,发现新宝电器的上游供应链中,有一家位于外地的供应商尚未达到当地复工复产要求,导致供应链受阻。更重要的是,由于该供应链涉及佛山多家重点企业,这一“断链”问题极有可能会影响本地制造业的顺畅运转。

找出主要问题后,佛山税务部门迅速向上级税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通过与供应商所在地多个部门沟通合作,对该供应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复工复产,供应链接通了。新宝电器最新开票数据显示,过去半个月以来,企业开票数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7%,开票金额已恢复到92%,表明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得到明显好转。

在珠海横琴,承接市政运营的多家公司因复工复产后业务开展需要,急需防疫物资。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税务部门通过“税源地图”大数据,成功帮他们与进口防疫物资的珠海市绿松贸易有限公司搭桥牵线,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023.jpg

“产业链智联”平台的界面信息和建设架构示意图,平台利用税收大数据搭建起产业链供需桥梁。 

佛山税务搭建产业链智联平台  企业自搜匹配到供货商救急

在运用税收大数据“一对一”服务企业的同时,税务部门也在思考,能否扩展数据服务的广度和维度,让困难企业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自己主动发起查询和联系,直接有效促进复工复产。佛山税务部门率先探索实践,创新推出产业链智联平台,供企业自主公开产品和寻找货源。

 受疫情影响,原包装材料供应商无法按时供货,导致隔纸等包装材料短缺,广东伟经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面临无法按时交付出口订单的风险。抱着试试的心态,企业在产业链智联平台搜索“隔纸”“牛津布袋”等关键词,并向几家原材料供应商留下联系方式。“没想到没过多久,真的有供应商主动联系我们。”伟经金属财务总监陈志恒非常惊喜。目前,通过产业链智联平台,伟经金属已经与佛山市德印包装有限公司取得联系,正在进一步商谈合作细节。

据佛山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20日,产业链智联平台已经汇集了全市12万户企业3000万张增值税发票的商品数据,企业可以在平台上智能检索目标产品相关供应商信息。平台还可以通过后台智能分析,综合评估相关企业的产能产量、纳税信用评级、税收风险因素等要素,优先排序已授权公开、信誉高、产量大的企业名单。

微信图片_20200209231537.jpg

                              南都观察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林江

税务大数据全新用武之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制造业企业措手不及,也让广东税务的大数据有了全新的用武之地。

过去,税务机关对税务数据的应用主要在于进行纳税企业的数据挖掘,为税收征管工作效率的提升、税务稽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而现在,税务数据的应用已经拓展至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及时向政府提供行业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为政府推出惠及企业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撑。这是一种对税务数据的创新应用。

面对复工复产的挑战,不少企业需要了解其所在的行业到底处于产业链的哪一个环节。对于管理服务部门来说,如何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精准定位一个行业或者企业,了解与国内国际同行的差距、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帮助?答案是广东企业的大数据应用。

广东税务应用税务数据而形成的“智慧大屏”、“产业链智联平台”、“税收发票综合指数”等,都让企业确实受益。广东税务大数据也在帮助纾缓企业压力方面的政策制定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统筹:尹来 李文 游曼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岳瑞轩

微信图片_20200209224013.png

即日起,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对广州疫情防控一线创新案例进行梳理报道、深入调研,为疫情防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这些案例也将成为今年南都城市治理榜评选的基础资料。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州战“疫”力深调研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