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琶洲会展中心。
“虽然整个行业现在卧倒了,但是我们依然在想办法匍匐前进”,广州西码展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军这样向南都记者形容当下广州会展公司的处境。
由于疫情导致全国在2、3月份的会展或取消或延迟,整个行业顿时陷入停摆中,但是行业里不少有志之士依然在冷静观察事态的最新进展,紧盯后续可能带来的商机。
现在因为疫情大家都没活干,等疫情过去了别人有活干你还是没活干,这才是让一些会展企业最痛苦的。每个会展公司从现在开始就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淘汰赛中,自己的公司如何抓住机会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
广州美博会等大牌展会已全部延期
每年3-4月,都是传统的会展旺季。行业龙头展会、超级大展都选择在这期间密集举办。按照历史数据,广东省这两个月的展会数量约占全年的20%,展览面积占全年30%以上。而会展业国内第三、华南第一的广州,去年2月至4月,春季广交会之前,琶洲地区举办的会展一共有65场,平均每天就有1.5场会展举行。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广州今年春天的会展旺季被打断。
“整个行业都卧倒了”,广州西码展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军告诉南都记者,公司原本6月份在广州有两个专业展,现在都延迟到9月了,目前还无法准确估计对会展业务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后面能办下来,业绩会降低10%左右,否则会到80%。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对会员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3月底,省内已经有不少于100个展会确定取消和延期。目前广州的一些行业品牌大展,如广州美博会、广州婚博会等已经明确全部延期,深圳的传统大展如深圳机械展、深圳珠宝展等也一样被迫推后。
调查还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一季度会展业务减少50%以上,另有超过六成的受访企业上半年会展业务减少超过30%。
业内普遍预计,等疫情过后会展行业会逐步恢复,但档期排在2、3月份的展览延迟到4、5月举办的话,将会对原本在4、5月举办的展览形成挤压,到时很多展馆在档期有限的限制下,势必“保大不保小”,像广交会、广州美博会这类品牌会展,肯定会被优先照顾,而一些规模较小的非品牌展,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档期。而这背后,中小会展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会展企业可能还好点,熬一熬还能过去,我们做展台施工才是最难的,全是中小型工程队,一下子没活干就倒了”,毕加展览董事长戴俊吉说。
”我们已接到韩国企业的参展请求“
“以前行情好的时候,全国同类型的展览,同一个企业可以参加五六个,今年可能人家就只参加两三个甚至一个了,这种情况下人家凭什么来你组办的展?”
在采访中,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登云向南都记者不断有沉淀有根基、能给客户公司开拓新业务的会展企业会才能活得更好。
王登云的公司承接的很多专业展都是全球性的,每次都有几百甚至上千的国外采购商过来。以目前的疫情发展看,这部分影响会比较严重,但他在考虑,争取向不能来的国外采购商提供本地的采购代理进入辅助参展。
刘松萍也认同王登云的看法。疫情导致的销售停滞等会让企业在疫后急需重新修复市场运营体系,而产业展会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之一,就看谁能抓住机会。
作为全国民营会展十强企业之一,王登云底气十足。其公司3月份在广州的3个展览全部延后,但王登云表示,目前公司内部士气并没有受到影响,公司没有给员工放无薪假或者减薪,相反还准备招聘更多人,为未来的市场开拓做人力储备。
王登云认为,疫情过后可能许多国外客商需要在国内建立新的供应链网络,这部分需求可以去主动开发。另外,相较欧美比较严峻的形势,东南亚算是基本稳定了,企业可以针对这部分市场进行重点开拓,“最近我们公司已经接到了韩国企业的参展请求,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现在反而是最安全的。”
去年11月3日正式启用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我们接到很多线上展会的咨询“
作为大规模人流聚集的群体活动,本次疫情已让会展行业开始思考两个全新的课题:如何打造无菌会展,即办展的同时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会展行业融合,让当下最热的直播、短视频等手段更好地为会展行业赋能。
“这几天我忽然接到很多会展企业的咨询,要求帮他们做线上展览”,广州腾威会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魏巍告诉南都记者,一场疫情让传统的线下展览和线上展览的融合变得越发迫切。
但据魏巍观察,目前很多专业会展虽然也有网上展览的内容,但是体验感并不好,有些只是把一些咨询和参展商资料、展品资料放在网上给大家看,还有一些只是简单增加网购和直播板块,并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上海量的大数据优势发挥出来。
未来通过场馆3D建模打造虚拟展馆、通过算法对采购商和参展商进行交易撮合、把会展的精彩亮点进行推广吸引流量等,魏巍认为将会是新增量。
此外,魏巍认为,目前会展安保组织更侧重于治安秩序维护,后抗疫时代肯定要增加公共卫生安全的投入。智慧场馆的建设和组织都对会展企业的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富曼展览亚洲首席执行官马颖也强调,B2B商贸对接落地还是需要线下见面,但是可以先加强线上内容营销及直播、对参展观众提供安全码快速通道等网上技术辅助。
顺德潭州国际会展中心。南都记者 郑俊彬 摄
我们展台施工企业试图”争上游“
下游配套的展台施工企业也在想办法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试图从单纯的展台施工扩张到企业大型活动包装策划一条龙服务。
作为会展产业的下游配套企业,戴俊吉的公司现在主要靠给以前积累下来的客户企业做内部展厅和网上销售的直播间,也就这块业务还能让公司运行下去。
毕加展览董事长戴俊吉分析,以前公司只帮客户企业做展台和展厅,现在也想办法拉上其他合作伙伴,最近在通过直播帮合作伙伴进行业务培训,还帮他们拉订单。
比如有些公司做完展厅还要做大型活动,这需要活动策划公司,他们要租多媒体音响设备,也需要找器材公司,还有企业做网上直播需要营销包装,“只要我和合作伙伴能满足客户企业的需求,大家一起合作拧成一股绳,肯定还是有市场机会的。”
不过,相比新技术未来如何给会展行业赋能,眼下更为紧迫的事情是疫后的会展行业重启。
“大型会展的重开就是风向标,等它开了,整个行业就开始复苏了。”
会长答南都问
希望能保证延期的会展不取消
南都:你认为这个行业最需要作出何种改变?
刘松萍:每个会展公司从现在开始就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淘汰赛中,自己的公司如何抓住机会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南都:你对政府的扶持政策有何建议?
刘松萍:政府部门当前最紧要的事情是保证延期的会展不会取消,尽量让它们高质量地完成。特别是在会展行业重新启动前能够提前和业界沟通,一个会展的前期工作至少需要两个月的准备期,政府部门应该尽量给足企业时间。
南都:可否用一句话给同行加油?
刘松萍:疫情导致的销售停滞等会让企业在疫后急需重新修复市场运营体系,而产业展会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之一,就看谁能抓住机会。
欢迎加入"百业万企 托举2020"队列
千万不要让疫情成为你的危,别人的机!今年复工复产以来,无论是行业精英还是专家学者,都在用这句话反复提醒业界同仁。
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年,亦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咬紧牙关,坚定必胜信念,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今年各界努力的方向。
为发挥智库型媒体优势,南都将借助APP端,倾力打造“南都超链接”平台,并围绕“托举2020”这个主题,推出行业调研报道、中小微企业疫后应对公开课、云论坛、复工神器等系列产品,挖掘和传播各行各业涌现的商业新思路和新突破,为企业的复工复产提振信心,疏通堵点。
在此,南都特发出倡议,希望有更多的行业协会、企业加入到“托举2020”系列活动中来,以新的能力、新的服务,链接各方资源,一起在这个迟来的春天播种希望,收获硕果!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
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
广东省化妆品学会
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
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
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
……
名单持续邀请中(排名不分先后)
欢迎拨打南都热线电话:020-87388888加入我们
统筹:黄海珊 裘萍 邹莹 尹来 任先博 谢冰
执行统筹: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数据整理:袁炯贤
编辑:大乐 实习生 彭晓冬 朱蓝
编辑:黄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