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城市治理水平全面突破的重要契机。疫情“大考”的成效突出体现在数字化治理能力的高低,那么,珠海政务服务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日前,南都记者从珠海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获悉,疫情期间,该局不仅利用大数据技术,比对全市8区疫情数据,打造出社区风险防控图,指引居民合理安排出行,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小区内潜在密切接触者。
打造分区分级社区风险防控图
指引居民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珠海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标准科副科长胡勇介绍,珠海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分区分级“三图两线一平台”防疫复工智控体系,基于公安、政数、卫健部门共同搭建的疫情大数据风险特征模型,比对全市8区、24镇(街)、318村(社区)疫情数据,以重点地区人员、社区流动人员、复工工业企业为统计维度,划分红、橙、黄、黄绿、绿五个风险等级,打造分区分级社区风险防控图。
通过对社区风险数据的分析和监管,科学审拟复工方案,并与高德、百度等地图服务商合作,实施高风险区域交通疏导,指引居民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此外,还借助遥感监测卫星和夜光遥感影像,对工业生产、社会运行的恢复情况进行监测。根据观测数据,珠海正在“热”起来,重点工业园区已逐步复工,重大项目正加速推进,城市活力迎来“复苏”。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运用夜光遥感影像分析夜间灯光强度可以看到,二月以来,香洲吉大、前山片区、金湾互通立交桥、斗门珠峰大道等地夜间灯光逐步变强变亮,说明城市工商业秩序逐渐恢复。”
对“粤康码”进行大数据分析
提示小区有潜在密切接触者
珠海香洲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李伟介绍,日前,香洲区华南名宇通知小区居民使用“粤康码”作为通行凭证,一位从外地返回的居民申领该码后,经大数据分析提示为潜在密切接触者,该居民随即联系小区物业,小区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和街道并跟进后续事项。
“粤康码”是广东省通用的“健康身份证”,集合体温信息、健康证明等数据,可供防疫人员查询。“粤康码”能够提醒检测人员留意体温异常用户,实现体温检测结果联网、重点人群排查管控。
据统计,“粤康码”已为珠海市近7千名公交车司机、1.1万个公共场所、24万人提供健康监测服务,下一步将重点在各大口岸为入境人员做好健康申报工作。
此外,“粤省事”“粤商通”“珠海居家隔离服务平台”提供健康申报、入粤车辆登记、企业诉求响应、社区网格管理等多种功能,用户覆盖1000余个单位、30余万企业主和80余万市民,截至目前,珠海通过“粤省事”在线申报健康的用户占全省用户总数8%,通过“粤商通”上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个人健康信息在全省占比24.3%。高栏港区更是通过“粤商通”收集104家企业的诉求建议,对应出台18条企业扶持政策,并根据企业复工需求,派出7辆“复工返岗接送专车”到广西、湖南等地协助企业员工返岗。
目前整合涉及疫情的信息
共计25类4000多万条数据
珠海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发挥海量数据对科学决策的辅助作用,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省、市、区三级疫情数据汇聚共享通道,实现群众一次填报,多系统同步,管理部门统一调度使用,有效打破疫情数据孤岛,目前整合涉及疫情的信息共计25类4000多万条数据,为决策提供庞大数据基础。
据悉,疫情期间斗门区开发“出租屋统一登记表”小程序,收集4.3万间出租屋信息,交由公安部门筛查分析,辅助制定差异化的排查防控策略。金湾区上线“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管理平台”,出台9条应对疫情的企业扶持措施,对科技攻关项目、稳定产业产值增速、应急物资生产补贴及设备购置、正常供应应急保障物资等进行补贴,最高金额达1000万元。而横琴新区推出“企业复工监测系统”,截至目前已有758家企业受益。珠海华发市政综合服务公司就通过该系统上传企业信息、员工健康信息等,不到5分钟便办妥复工手续。
据了解,原本企业需到属地镇街(园区)及行业主管部门盖章,再通过现场认定方能复工,而今依托数据共享、网络审批,部门决策时效大大提高,实现行业高效监管、企业有序复工。
全市8类6671个事项
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办理
据介绍,疫情期间,珠海大力推广网上办事,引导群众“宅家”网上办、指尖办,尽量不前往实体大厅。全市8类6671个事项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办理,市级可网上办理率97.42%,区级可网上办理率80.82%。
如加快推进在线招投标,开通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绿色通道”,提供“不见面”交易服务,紧急为市交通局、海关、边检、学校采购多批测温设备及防护用品。12345热线开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专线,上线微信智能客服,普及防控知识、受理诉求、解疑释惑,接到疫情相关诉求7.1万件,办理复工复产诉求4千余件。发挥公共WIFI对智慧城市服务的支撑作用,24小时内完成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临时隔离病房区、市妇幼保健院将军山院区等重点防控单位的公共WIFI接入设计、施工建设及交付工作,为定点防治医院中大五院紧急开通政务外网专线,实现与省专家团队远程会诊。劳动仲裁部门也通过公共WIFI完成远程视频举证、答辩、审理等各项工作。此外,社区防疫工作也尝到了大数据管理的“甜头”。
“您好,这里是香洲区镇街健康服务热线。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我们需要向您询问几个问题......”,这是香洲区联合阿里开通智能外呼服务专线的一个工作场景。该专线协助社区进行居民防疫信息收集,摸排辖区内武汉相关人员,并对重点关注人员进行14日医学跟踪外呼,上线第一天就完成了3个社区1.3万居民的排查。
高新区鸡山社区为居家隔离住户安装“智能封条”,24小时监测开关门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由此产生大量即时详尽的数据有助于推动基层精细化管理。“‘智能封条’确实不错,只需几分钟时间安装,就能在手机上实时掌握居家隔离人员情况,数字应用的推广,真正缓解了一线工作压力,有效提升社区服务精准度,减负成果实实在在!”高新区鸡山社区唐书记受访时谈到。
珠海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不只是技术运用,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社会、服务百姓,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社区工作者少跑腿,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的理念,正是数字科技防疫的“硬核”所在。
疫情发生以来,珠海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政务数据“全周期管理”,从疫情信息监管,到疫情态势研判,再到防疫服务优化,用大数据技术筑牢疫情“防控网”,全力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洪晓可 黄亮聪
编辑:王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