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侯玉晓 中山市西区广丰小学语文老师刘芬,自2月底接到中山市教体局为全市孩子录课的任务,她就开始带着5岁的娃天天往学校跑,进行备课练课。她同时担任着语文教师、十八线主播、孩子妈妈等多项角色。“在特殊时期,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全力去站好自己的岗位,我希望在后方坚守,为居家学习的孩子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说。
因为常往学校跑,学校值班的保安总要问:“你又来加班了呀!”中午的时候,保安又打响她电话:“刘老师,你的外卖到了,又带着娃吃外卖呢!”为了能给学生录制出好的课,刘老师总是要反复地修改、试教,这样带着娃加班也就成了她的常态。
3月20号上午,刘芬老师正为她的第六节录课做准备,这次她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赵州桥》,赵州桥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课文中也写到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创举”,刘老师苦思冥想,决定在补充文字等资料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小学生会感兴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从中感受石拱桥的坚固。可是录课的现场也不能当场做实验,看到一旁正在玩耍的孩子,刘老师马上“抓”他过来拍摄了。
刘芬老师的孩子小洛洛还在读幼儿园大班,因为家人上班无法看顾,他每天都跟着妈妈,做着妈妈的“小跟屁虫”,这已经不是小朋友第一次帮教师妈妈录视频了,之前在教师妈妈授《荷花》一课中,他也献出了自己童声帮妈妈录音频。他不仅要给教师妈妈当小助手,还要给妈妈练课的时候当小观众,还陪着妈妈去教体局录课。
除了市录课的任务,刘芬老师本身任教三年级语文,还承担着平时白日里和自己班上的学生进行线上教学直播课、线上批改作业、线上答疑等教学任务,有时也常常用深夜的时间来备课,细致思考课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哪里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哪里能增强孩子的听课兴趣,减轻孩子的线上学习疲惫感?有时录课前还会修改自己的设计,只为了呈现最好的课堂效果。而语文课每天都要播放,所以录课的任务一节接着一节,从未停止。
刘芬:中山市骨干教师、中山阅读推广人,广东省小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广东省青年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滚动:如何给孩子更好进行“线上教育”,中山教育先行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