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门学科,358万字的教材; 220万字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150万字的真题,700多万字的基础阅读材料。
如果你计划参加司法考试,这是你需要提前了解的备考难度。罗翔的视频课程,可以让其中刑法部分的准备变得轻松易懂一些。
罗翔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3月9日,他入驻B站后发布的第一个问候视频,成为当日全站第一,播放量破660万。至31日,只发了9个视频的他,已收获359万粉丝。
罗翔入驻B站的第一个打招呼视频。
永远像证件照一样的靛蓝背景,背后打上“厚大法考”四个大字,一个戴着眼镜、头顶微秃的男人端坐着,操着湖南口音的塑料普通话,把传统印象中“恐怖”“犯罪”“高深”的刑法知识点娓娓道来。
罗翔爱在视频里举例子,“张三”则是第一男主角。
在这些奇幻的案例中,张三偷鸡、强奸、伤害大熊猫、毒杀,基本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张三做不到。最可怜的是,张三不但要作为加害人,偶尔还要作为被害人串场。
有资深粉丝从罗翔的只言片语中总结了“张三”的一生:他抢劫过,被抢过,杀过人也被别人杀过。他离过婚,现女友很是“冰雪聪明”,能在他开车撞人后,拿主意让他肇事逃逸。他有个属蛇的儿子,孩子考上985大学的那年,因为太过高兴跑去颐和园放生了985条毒蛇。生活最难的时候,他造过假币,把100块造成了50块。后来张三终于有了不少存款,戴上了劳力士,让周围人眼红不已。
但不管他犯了多重的罪,下一节课总能如约而至。因此,“张三”在B站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法外狂徒张三”。
B站有关“法外狂徒张三”的视频。
“第一次听罗翔的刑法,就觉得眼前一亮,很精神。”
如今已在深圳一家律所做实习律师的晨曦(化名)告诉南都,在两年前的一次试听课后,他成为了粉丝。此前觉得法学院课程太无聊而昏昏欲睡的他,就此打起精神。
打开2018年B站上传的罗翔讲授法考视频,就已可见各行各业的观众为此“上头”,他们在弹幕上留下自己的专业:物理、自动化、水利、外语、国际关系、土木工程、室内设计、软件工程、临床医学,甚至还有挖掘机专业的人员前来打卡。
相比于各种有趣的段子,晨曦更喜欢罗翔在课堂中穿插的法律格言,例如霍姆斯大法官的那句“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罗翔在课中提到的一些真实发生过的经典案例,也常能启发晨曦。例如,每年讲到敲诈勒索罪,他必提到的郭利案,提醒学生们注意敲诈勒索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评价刑法学罗翔老师?”有网友提到,他不经意煲个心灵鸡汤,就能上升到哲学高度。
他曾在课上提到一个学生的悲惨经历,读完本科考上研究生,也过了司考,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学籍是假的,领不了司考证,研究生考试也白费了。这个同学没放弃,而是准备一年自考,再次参加司考,最后重新考研成功。
深受感动的罗翔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爱比荷泰的名言:“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他还鼓励听课的同学,如果人生的95%不能由自己决定,那就要像这个同学一样,去努力那剩下的5%。
有学生对社会的正义性有所质疑,他用了“圆圈正义”来回答这个问题:“世界上存在完美的圆,虽然人类用各种仪器都画不出最完美的圆,但是不代表这个圆不存在。正义也是一回事,人们总是追寻正义,是因为正义是真实存在的,但完美的正义很难实现,要坚信正义,要不忘初心。”
各行各业粉丝在罗翔的视频下打卡。
罗翔的忠实受众还包括B站主站运营总监刘智。
“我有时工作累了,也会听他的讲课内容。”刘智告诉南都记者,起初是被一个个神奇的案例、出乎预料的比喻吸引,但随着解读的深入,经常在突然间被其震撼。“原来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些笑话里,竟然会藏着这么严肃的命题,有点像周星驰的电影。”
“最直观的在内容上,他做到了专业性和幽默性的兼顾。世界观非常豁达跟包容,如果不是一个豁达的人,无法使用这么幽默的表达方式去讲课。”刘智说。
《人民日报》3月29日评论罗翔的走红: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采写:南都记者 诸未静 实习生 郭美婷
编辑:向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