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足迹吗?当然有!广外附设番禺外国语学校的语文老师曾维说,无论春天是悄悄到来,还是突然出现,都是有迹可寻的。快来听听,曾老师是如何“抓”住春天吧。
如何写活春天之“寻觅春天的足迹”
主讲人:广外附设番禺外国语学校老师曾维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广外附设番禺外国语学校的曾维老师。在这个春天,广外番禺的老师们准备了“如何写活春天”的系列课,带领同学们感受春天,写好春天。我本期主讲的小主题是:寻觅春天的足迹。
有的同学说,春天也有足迹吗?当然有了!春去冬来毋庸置疑,春天,不论它是悄悄到来,还是突然出现,都是有迹可寻的。请同学们带着发现的眼睛跟我寻觅春天的足迹,用对比的手法写初春景物。
气温的对比
冬天,祖国大地大雪纷飞,即便是我们身处的广州也是需要棉衣裹体,上学时候,同学们更乐意留在教室里,因为暖和,没有刺骨的寒风吹刮我们的小脸蛋,也不用缩着脖子快速行走。大家肯定不会像柳宗元诗中的人物一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大人们也甚少像芙蓉山的庄主一样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春天,何时已经到来了呢?虽然宋朝的程致道曾写“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真的吗?看杜甫的“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杜甫是不是比程致道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呢?看冰霜都没有了,气温肯定是升高了,什么原因呢?冬去春来了嘛!
其实判断春天气温与冬天气温差别的还有很多,比如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并未怒放,定是春才刚刚到,这几枝桃花应该是桃花中的侦察兵了。江水是否依然寒冷刺骨,看看河里有没有鸭子就知道了。所以,对比冬天,气温高了,就是春来了!
颜色的对比
想寻找春天的足迹,还可以在颜色上作对比,知春来。看,冬天是这样的:“早上,我推开窗户,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仿佛是雪的海洋,就连光秃秃的树枝上也都压满了厚厚的积雪,一棵棵像雪松一样,耸立在雪地里,漂亮极了!”也会是这样的:“山上的一层层树木都被染白了头发,看池塘的莲叶都已枯折了腰杆”。
春天是什么样子呢?“春天来了,小树发出了新芽。树叶经过了冬天的孕育,此刻最后发出了新芽。柳树也长出了嫩芽,芽嫩绿嫩绿的,长满了枝条。风一吹,仿佛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正翩翩起舞。”
对比冬天的白、银白,初春里呈现了嫩绿,星星点点的绿。对比冬天的枯木,初春的树干也逐渐湿润了,呈现生机勃勃之象。广东的同学们可能难以找到这种变化,但广东的同学们也能找到别无他处的奇特景致。广东气候的原因,树叶不会像北方在冬天凋零,它的新旧更替发生在春天,深绿的树叶还高挂在枝头的时候,嫩绿的新叶已萌生出来,乍一眼看去,像是枝头的小花,这是广州初春独有的美,独有的参差色调。
动物的变化
花草树木亦能感知春的到来,显露春的足迹,可爱的小动物们更是春天的信使了。看,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再看一段低年级学生的作文片段: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苏醒了。小青蛙从冬眠中醒来了,“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告诉人们:“春天到了,该种地了”。叫声吵醒了正在休息的小鸭子,她也“扑通”跳进了水里,浮在水面上自言自语地吟起了诗“春江水暖我先知”。百灵鸟唱起了动人的歌小蜜蜂被歌声吸引了,他也早早出来采蜜了。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里,羊妈妈也带领着小羊出来散步了。草地上的小花猫看到了落在花丛中的蝴蝶,就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身边,猛地扑了上去,可机灵的蝴蝶还是逃跑了。公鸡夫妇也领着孩子们来到草地上捉虫子。春天里的小动物真快乐呀!冬眠过后的小动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春天给小动物们带来的愉悦。
人的变化
春天到来,我们人类何尝不也是很欢愉呢?看小朋友多高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看韩愈多陶醉,“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再看一段现代文:“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春天在祖国大地遍布足迹,我们抓住春与冬的区别,运用对比的手法,再细微的变化、再悄无声息的足迹也能被发现,也能将春的足迹尽数呈现。
扫码收听更多南都非虚构写作课音频
扫码参与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征文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音频剪辑:实习生 龙锐 编辑 刘兰兰
编辑: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