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黄晓明、尹正主演的民国情感戏《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海棠红》)热播过半,这出讲述一代京剧名伶商细蕊与爱国商人程凤台因戏结缘、相识相知的故事,延续了《延禧攻略》的原班幕后人马,精致唯美的服化道和熟悉的“爽剧”配方之外,这一回,有京剧国粹的魅力和“士为知己者死”的主题在其中,有了更深的传统文化内涵,这部“非典型”于正剧显然想再造一个爆款,引来热议不少。
《海棠红》采用“双男主”设计,黄晓明透过程凤台完成“去油”成为热话之一,尹正能否还原“绝代名伶”商细蕊一角,也是观众最关注的焦点。尹正的旦角扮相初登场,颇让人有些惊艳,显出不同寻常的韵味和美感;商细蕊台上风情万种,台下一点女气不沾、人情世故欠缺的“戏疯子”形象,也让角色绽放异彩;不过,有一部分观众认为,尹正面相圆润,稍微缺乏一些绝代名伶的风华气度。
清明小长假期间,尹正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他是如何看商细蕊那份中性之美,及与过往同类经典角色的差异?作为京剧门外汉,他如何在短时间内修炼出伶人的娇媚之气?对网友给予他的评价或质疑,他如何回应?尹正一一道来。
角色
角色的丰满程度前所未见,表演他有自己的门道
有人说,《鬓边不是海棠红》能不能爆,关键之一看尹正把绝代名伶商细蕊一角演得如何。这个角色既要有一分翩纤少年郎的娇柔之美,还得有商郎那份轴、神经质、动辄撒泼放痴、与世人两样的执拗性情。上了旦妆的尹正,一颦一笑间,眼神、台词、姿态都有一股娇嗔之美,嘴巴撅着的感觉,又有点孩子气,不像以往影视剧中凄凄切切的乾旦形象,很有自己的特色。
男演员挑战京剧名伶这样的角儿,有珠玉在前的经典案例,尹正难免被拿来对比。但他认为自己想演商细蕊的初心不在致敬,而在角色的独特性和丰满感。“这个人物的丰满程度是我前所未见的。他是个乾旦,他在舞台上饰演一个女人,风情万种,让人恍惚;但他下了台后,却一点女气都不沾,还是一个能动手就不啰嗦的人,一言不合就跟人家打架;原著里形容他饭量极大,认字还认不全,不由分说就生气,这人得多轴啊。在创作上,这个角色我想给他加点词都加不进去,因为他本身太丰满了,他对我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不想活在经典角色的影子之下,他得揣摩出表演这个角色自己的门道。“我不觉得商细蕊是一个为戏而疯魔的人,唱戏归唱戏,做人归做人,他拎得特别清楚。台上我是杨玉环,下台了我就是商细蕊,我学会用这个人物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待人接物,到现场发挥的时候就会比较自然、放松而不是给劲儿,举手投足都是他。”
以外貌来讲,尹正脸型偏圆润,不同于常人想象男旦的清俊纤瘦之感,播出之初曾被网友质疑,他也在微博上大方自侃。但“圆润”这回事,事出有因,他说:“人瘦了肯定好看,但创作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每天要吃很多东西。商细蕊只要不唱戏,就是在跟人掐架、要么就是在吃,瓜子花生饼干,一直在往嘴里塞。我中间尝试过偷偷减肥,因为我很爱这个角色,非常希望他好看一些,减了之后,戏曲老师跟我说:‘你是不是减肥了?你还是别减了,你现在的扮相明显没有前段时间好看!如果脸太消瘦,你化妆唱戏的时候就太寡淡了。’人家毕竟是戏曲老师,他的专业意见比我们简单谈论好看更重要。”对失败的减肥经历,他坦然接受,要戏美而不是个人美,他更看重把商细蕊的特点塑造得更到位。
京剧
观察是必修课,戏曲大家的举手投足都是功夫
《鬓边不是海棠红》不同于《延禧攻略》,不是后者那种节奏明快、明刀明枪的风格,它更像是一部写情的戏,梨园春色、京剧京韵萦绕在全剧中,“戏中戏”别具韵味。剧组邀得梨园泰斗毕谷云先生,京剧名旦尹俊、牟元笛作为戏曲顾问,为尹正和剧中演员传授国粹雅学。京剧糅合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表演艺术,单单学习一个“咬手绢”或兰花指的动作,也须花上一定功夫,幸好尹正有超强的模仿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已能达到不俗的表演水准。
“演员的必修课,是观察。几位戏曲老师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是功夫。我平时观察牟元笛、尹俊老师的坐姿,他们永远不驼背,坐凳子只坐半张;他们一伸手,手型就非常漂亮,手指头绝不会弯着、散着架子,他那胳膊也不会伸得特别直,他是抡圆了地伸;他们站得很稳,重心永远前倾,讲究八方不动。”这些观察到的细节,尹正全放在心底。“京剧文化博大精深,戏里商细蕊能够问鼎梨园,证明他一定是苦练,没有捷径可走。我现在的练,跟老师们小时候受的罪比,根本不算什么事。我只是一有空就在手指上捏一捏、掰一掰,因为京剧讲究手指得翘,翘才会漂亮。”他就无论坐车、吃饭、看剧本,只要有一只手是闲着的,他就在捏兰花指,以达到与人物形神合一的境界。
尹正还一度有过痴想,想在戏中真唱,“但人家这么多年苦练出来的嗓子和这种真韵味,怎么能是短时间内掌握的呢?”他也是完美主义者,最后打消了这念头。“现场我们放着牟老师还有一些名家的录音,我就对着嘴型演。我需要做的是把一个优秀京剧男旦演员的精气神儿做出来。比如笑的表情,他是一直在笑的,并且不能露齿,嘴只有一条缝,不能张太大。我看很多名家唱戏,发现一件特别神奇的事儿,他的嘴根本就不动,但声音发出来了。”
从未如此深入过京剧文化的尹正,这次被剧本带入了国粹的世界,美的震憾之外,艺术者炽热的内心也投射了他自己。“商细蕊特别喜欢唱戏,他觉得唱戏是这辈子最好玩的事儿;我觉得演戏是最好玩的事儿,从不觉得累,找到一个好本子就欣喜若狂。这个时候,就是我跟商细蕊靠得最近的时候。”
情谊
人与人一旦成了知己,总觉得欠了对方些什么
商细蕊与程凤台在民国乱世中展开一段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情,还有在抗日救国洪流中并肩作战、保护京剧文化传统的家国之情。对首度合作的尹正和黄晓明来说,这是一次颇具挑战的演绎。
尹正自言是《海棠红》的剧迷,开播后一集不落地看了,最让他触景生情的是第六集,“程凤台听着商细蕊唱的《长生殿》,他那一大段独白,包括程二爷回家时在茫茫大雪中几乎把魂儿都丢了,他与‘杨玉环’隔空式对话,我都特别喜欢。”这段画面也打动了不少观众。
“这两人是该着了,上辈子谁欠谁的不知道。人与人之间一旦遇到知音,你就会付出,你总觉得欠了对方点什么。商细蕊是天选之子,在这故事里谁唱得过他?他活得如此潇洒任性,大闹梨园会馆、对会长儿子大打出手,公然挑战权威,是个混不吝的人物,但他活成了程凤台最想活成的样子。程凤台是个有头有面的商人,住着王爷的王府,但他背负着很多伤痛。目前,一直是商细蕊在给程凤台捣乱,程凤台给了商细蕊最大的安全感,因为商细蕊是捡来的娃,他这种脆弱又执拗的劲儿,说白了是因为缺爱。有了程凤台的照顾、给他兜底,他以后想惹祸也会忍着,别给对方惹麻烦了,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和蜕变。这两人成了知己,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种灵魂伴侣的感觉。”
在尹正看来,与晓明哥最难忘的一场对手戏,正是第六集中他们因戏结缘,因戏成为知己,夜间把酒言欢侃侃而谈,双双醉倒的一场戏。“我们两个就喝真酒,在10分钟内喝了一整瓶酒,喝完后我们就醉醺醺地把这场戏拍了。晓明哥是一个特别认真的演员,他大可不必做这样的事,就可以演一个醉酒的状态,但他初心未改,为了演好角色,他一切都上真的。酒后的醉意,让我们两人达到了一个共同频道,把这场戏回归于自然和纯朴。”
尹正坦言,黄晓明是一个前辈和好哥哥,无论他对表演专业的认真程度还是为人处事,都是自己欣赏和学习的榜样。在表演这一路上,尹正觉得自己恰如商细蕊,“我贪好戏、好剧本。能演戏太好玩了,如果可以,我会一直演下去。在观众面前出现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观众面前做了什么。”
撰文:记者蔡丽怡 实习生陈子丹
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