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称“庄稼人”,是贾宝玉口中的“贫婆子”,贾母呼唤的“老亲家”;她三进荣国府,所谓“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得过贾家切切实实的帮助,最后也于万难之中救了王熙凤之女巧姐;她心地宽大,任大观园里的姑娘丫头们逗乐取笑,同时又情商超高、自出机杼,有着村野人的聪明和见识。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曹立波做客朝内166文学讲座,以视频直播的方式,与红楼同好们共同探讨《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讲座主题为“小人物的大视野——刘姥姥进大观园详解”。
一出场就体现出不凡
曹雪芹写贾府上下,羁绊众多、人物纷繁,究竟从何落笔呢?于是想到这“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的一个人家,就从刘姥姥说起。其实刘姥姥家也并非在“千里之外”,既然当日能够步行在自家和贾府之间往返,理应就是在京郊的一个农户。
曹立波说,刘姥姥一出场就表现出她的不凡。她女儿家中很艰难,女婿只是唉声叹气的,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她要到贾府去碰一碰。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原话是:“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有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曹立波认为,这体现了刘姥姥的开放、通达、不保守,具有自我挑战的意识。
“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直到现在,刘姥姥的这句话也经常被人们引述。所以她抱着试一试的信心,于是带着板儿走进了荣国府。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没有见着贾母,只见了周瑞家的、平儿和王熙凤。有意思的是,作者借刘姥姥的眼睛,补笔写出了王熙凤住处的豪奢、平儿的尊贵和凤姐儿的排场。
刘姥姥初见王熙凤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满屋中之物都是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又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及至到了王熙凤跟前,见她“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一番描写,混杂着无知、讶异和倾心羡慕,比起之前林黛玉进荣国府时的所见所感,别有滋味。
换个视角打量大观园
曹立波指出,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全书极为精彩的章节,也为读者认识大观园提供了一个陌生化的角度。
贾母和刘姥姥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十回左右的时候,刘姥姥、贾母一行人来游园的时候大致到了这样几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先到的潇湘馆,然后是秋爽斋,再接下来他们乘船一路向北又看了蘅芜苑,到吃饭的时候贾母看好了藕香榭,她借着水音儿听着曲儿,一方面是精神食粮,一方面是物质食量,贾母是一个特别会享受的老太太。在藕香榭这一带,酒足饭饱之后去栊翠庵,到了栊翠庵院子里贾母说,我们刚吃了酒肉,你那里面供着菩萨,拿点茶水就可以了。妙玉就奉上茶来了。”
曹立波指出,栊翠庵品茶的时候,为了招待贾母一行人,妙玉拿出来的是很名贵的茶具。里头有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曹立波说:“我查了一下成化年号的时间段,是1445-1487,我们就按乾隆(1736-1795)初年来算,减一下,也是250多年。如果《红楼梦》写在乾隆年间的话,这个茶杯也是250多年前的,也是很珍贵的古董。”这个小盖盅,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了要摔碎,在宝玉劝说下“给了那个贫婆子”,因“她卖了也可以度日”。
出了栊翠庵,刘姥姥一个人误打误撞闯入了怡红院。“我们发现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刘姥姥到黛玉的潇湘馆误认为是公子的书房,到了宝玉的怡红院她却认为是小姐的绣房,她的种种错觉也是一个特殊的视角。”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在秋爽斋摆饭,凤姐儿和鸳鸯撺掇着拿刘姥姥取笑逗乐,她也不懊恼生气。及至“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又有不俗的表现。曹立波说:“行酒令的情节,刘姥姥也是很不示弱的。大家看一下这三组古牌的造型、颜色。第一个是鸳鸯说‘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说‘是个庄稼人’。接下来鸳鸯又说,‘中间三四绿配红’,上三下四,上绿下红。刘姥姥说‘大火烧了毛毛虫’,这个‘三’像毛毛虫,下面的四点像大火。接下来鸳鸯又说‘幺四真好看’,刘姥姥说‘一个萝卜一头蒜’。以前我还曾经错觉过,是不是这个颜色要区分一下?现在看来应该都是红的。鸳鸯又说‘凑成便是一支花’,刘姥姥说‘花落结个大倭瓜’。这个老太太虽然没有多少文墨,但是她还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一个不讨人厌的老人。”
刘姥姥的人生比李纨丰富
在讲座中,曹立波将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和李纨相对比。他认为,相比于年轻守寡的李纨,刘姥姥的人生更丰富,个性也更立体。
凤姐儿和鸳鸯打扮刘姥姥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刘姥姥逛大观园时是秋天,大家采了很多菊花,凤姐儿和鸳鸯等人就将“各色的折枝菊花”给刘姥姥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打扮得像个老妖精”。但刘姥姥自己也非常识趣、非常幽默,她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曹立波说,其实刘姥姥的一生,虽然很贫苦,但是她的内心似乎比李纨要丰富得多。正如在“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一回里,周瑞家的将12朵宫花分别送给贾府里的女孩子,唯独从李纨的窗下绕过去。曹立波认为,李纨只有摘花的份,只有赏花儿的份,但是这个花儿跟自己却没有缘分。
李纨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他指出,《红楼梦》写了很多“圆形人物”,像杯子这种圆形物体,它没有正面和反面,只有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三国演义》之前章回小说里的一些人物,有的是平面的,比如说只能看到关羽的忠、勇,只能看到诸葛亮的智,只能看到刘备的仁,你似乎无法看到他的侧面或者反面,这样的人物就是平面化的。在《水浒传》《西游记》当中我们能看到人物比较丰富的侧面,但是它的优点和缺点还是有界限的,还是能分得很清的。《红楼梦》里的人物特点在于他是圆形的,无法区分他的优缺点,有的时候优点之所在也就是缺点之所在。凤姐、宝钗、黛玉等等,这些精心打磨的人物都是这样的。”
但是有些人物似乎没有经过作者的精心打磨,比如说李纨,曹立波认为她身上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也许作者还没来得及写缺点,或者不忍心写她的缺点。
大姐儿和巧姐在四十二回后合二为一
在讲座最后,曹立波谈到了王熙凤到底有几个女儿的问题。他告诉读者,《红楼梦》中王熙凤原本有两个女儿,一个巧姐,一个大姐儿,到刘姥姥到过以后才合二为一了。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庚辰本为底本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芒种节饯花的时候,书中有一句“凤姐等并巧姐,大姐”,意思是凤姐两个女儿都来了。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这时候大姐和巧姐的年龄层分出来了,作者写道:“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这时候大姐还没有名字,巧姐是有名字的。
“小说有一个不断的精炼化的过程,所以开始是设置王熙凤两个女儿,后来发现可能是金陵十二钗名额有限,贾府草字辈的女子只能放一个,于是就给了贾巧姐,王熙凤身上抱着的这个孩子,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从此在在四十二回之前的那个贾巧姐就不存在了,只有王熙凤抱着的这个女儿,取名为巧姐,所以合二为一了。”曹立波分析说。
刘姥姥、巧姐与王熙凤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刘姥姥这个人物与巧姐的命运息息相关。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又有她的《红楼梦曲·留馀庆》:“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亲娘,幸亲娘,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虽然是《红楼梦》当中一个很小的女孩,但是她这个判词却把她家族的兴衰,把世态炎凉都写进去了。王熙凤是小说当中很复杂的一个人物,大家经常说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她手里真的也有几条人命,从张金哥的孔雀东南飞,到贾瑞,到尤二姐,但是她也做了好事,就是善待刘姥姥。”
刘姥姥、板儿、巧姐和王熙凤 87版《红楼梦》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留馀庆》里才唱到:“幸亲娘,幸亲娘,积得阴功”。正是贾府上下的惜弱怜贫,让巧姐这个小女孩最终逃脱了悲剧命运。“所以《红楼梦》当中塑造刘姥姥这个形象的时候让人感觉到,用今天的话说是暖暖的,很贴心。”曹立波说。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