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的文艺化提升与正能量表达——以南都娱乐周刊的转型为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周刊
转载2020-04-16 22:45

编者按  2020年第2期《中国记者》刊发《娱乐新闻的文艺化提升与正能量表达》,介绍南都娱乐周刊的转型之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新闻观为遵循,寓教于乐,摒弃“三俗”,打造新型娱乐新闻。特予以转发。 

当前,公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多元化的“文化供给侧”已经形成,催生了新闻品种愈加丰富。娱乐新闻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受众面广泛,社会影响大,既是生活的积极调剂,也存在消解正向文化风尚的风险。怎样做好娱乐新闻,寓教于乐,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都周刊传媒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南都娱乐周刊为重点,进行文艺化提升与正能量表达,作为党领导下的市场化媒体,有一些心得。

1111_meitu_26666.jpg

本文原刊于2020年第2期《中国记者》

娱乐新闻的属性和功能再认识

南都周刊传媒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拥有一报一刊:南都周刊和南都娱乐周刊,分别为周报和半月刊杂志,是完全市场化的媒体。创办于2006年,由南方都市报代管。一报一刊同时有官方微博微信,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传播渠道,南方+和南都APP,以及第三方传播平台,形成传播矩阵。一报一刊分别定位为“有温度的城市新闻”和“引领快乐潮流”,内容新锐,形式活泼,观点独到。受众以中产阶层和年轻群体为主,覆盖具有相当的忠诚度,在媒体生态中独树一帜。

南都娱乐周刊专注报道通俗文化领域,形成了品牌效应,被称为“中国娱乐第一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仍有纸媒形态的娱乐杂志。创办以来,以严肃的态度报道娱乐新闻,并且举办了“明星公民盛典”等公益活动。由于主客观各方面原因,市场化媒体生存的压力、同类媒体竞争的态势、新媒体兴起后传播格局的挑战、娱乐新闻的自身特质等,一段时间忽略了媒体的社会责任,舆论导向出现偏差。

痛定思痛,需要重新认识娱乐新闻的属性和功能。美国传播学者威廉•史蒂芬森提出,虽然大多数传播活动具有工具性,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但有一种传播本身没有信息传播的特征,传播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它能够带给人快乐。①有人据此提出,娱乐新闻就是消遣放松,不承担教化功能,甚至宣扬“新闻娱乐化”“泛娱乐”“娱乐至死”。虚假、三俗、恶炒等歪风一度盛行。

威廉•史蒂芬森的观点有一定合理性,确实有一些信息没有意识形态属性,只为满足人的“快乐本能”。这种本能是正常的,能使人释放压力,促进心态健康。得不到满足,会导致负面情绪甚至心理疾病。娱乐新闻的基本属性正是在于此,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没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信息,在娱乐新闻并不是主流。娱乐新闻的本质和主体仍然是新闻,而不是娱乐。“新闻”是价值观,“娱乐”是功能性。这一价值观,和时政新闻及广义的严肃新闻是一致的,需要符合政治要求、职业要求、业务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舆论导向、公序良俗、真实即时客观全面,娱乐新闻同样必须遵循。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有别于严肃新闻,通行浅阅读、美阅读、悦阅读。

作为省级党委机关报集团主管的刊物,南都周刊传媒必须贯彻党管媒体的原则,坚守政治站位。在此前提下,发挥市场化媒体的独特优势,提供丰富和新型的新闻资讯,扩大受众群体,占领舆论阵地,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探索新路。孤立的娱乐新闻和信息可以只满足“快乐本能”,但机构媒体不能无底线地迎合,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社会风尚。适度娱乐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过度娱乐则降低文化品位,动摇全民精神共同体的基础。只追求娱乐而忽视教化,会削弱人对公共利益的责任感,对艰巨工作的承受能力。娱乐新闻不能只让人满足浅层次的“快乐本能”,还要从愉悦中有所启发,在创造中获得成就感,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快乐。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奶头乐”理论,本是为了安抚财富分化后的穷人,后扩展为对他国进行颠覆的一项战略。让目标人群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自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传播迅速便捷,娱乐新闻“自带流量”,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有很强影响力。要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做好娱乐新闻的报道,为新闻业界的风气树立标杆。“娱乐化倾向是商品经济下市场竞争、社会背景下受众娱乐需求的产物,包含对新闻附有的严肃政治性和道德劝服感的反叛,对新闻娱乐化的理性批判是当前媒体环境下的重要课题”。② 

因此,南都娱乐周刊对办刊方向重新定位:遵守政治纪律,尊重行业规律,娱乐新闻进行文艺化提升与正能量表达。

以构建正能量文艺言论为提升抓手

娱乐新闻与文艺新闻有天然的交集,二者报道对象多有相同,报道方向不同。文艺新闻着眼于构建精神高地,树立文化标杆,既跟进文艺界热点事件,也报道冷门的高雅艺术。在当前的传播格局下,文艺新闻需要放下身段,与娱乐新闻有更多的融合。娱乐新闻则要提升品位,摒弃唯流量论,借鉴文艺新闻的高远立意和采写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③这是文艺新闻的遵循,也是娱乐新闻文艺化提升的指引。娱乐新闻要摒弃声色犬马、感官刺激,用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传达美的旨趣。

南都周刊传媒单独成立了党支部,改变了过去党员归属于南都报系一个党支部的做法。南方都市报分管编委担任党支部书记,并负责内容把关和建设。采编工作按照集团和南都的统一部署进行,把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要位置。党支部确定两个业务带头项目,分别是支部书记带头的“构建正能量文艺言论”,一名党员编辑带头的“新媒体内容导向把关”。前者的实施重点在南都娱乐周刊。

构建正能量文艺言论,以加大正能量报道为基础。南都娱乐周刊扩大报道范围,不再围着热门影视和明星转,更多地关注主旋律影视,小众但有社会意义和艺术创新的影视,挖掘演艺界人员的职业闪光点而不是八卦消息。作为广东的媒体,关注粤产影视,为本地文化建设鼓与呼。

图片1_meitu_1333434.jpg

南都娱乐周刊纸刊评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档电影,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片《照相师》

一年多来,南都娱乐周刊的文艺化提升取得显著成绩。有四篇影评被学习强国刊登,分别是评论电影《港珠澳大桥》《照相师》《南哥》《榫卯》,得到广东省有关部门、影视界、受众的高度评价。大力推介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和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片,包括广东制作的《大江大河》《太阳升起的时刻》等,提前谋划,第一时间推出,社会反响良好。大力推介粤产文艺片,如《梦想之城》《爱不可及》《歌唱动荡的青春》《梦想之战:踢球吧,阿妹》等,专访一线电影人,如东莞微电影《一页莞城》导演,为广东建设电影强省添砖加瓦。

南都娱乐周刊纸刊增加了一个整版的评论版,公号加大正向评论力度,以言论树立刊物旗帜。评论选题兼及热点和冷门,比如评建军81周年献礼片《浴血广昌》;评论方向激浊扬清,点赞女演员嫁给武警、《最后的棒棒》剧组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批评“娘炮”、天价片酬、演员私德缺失;评论队伍以内部人员为主,刊物负责人带头采访撰写,专访《战狼2》编剧刘毅,探讨主旋律商业片的方向;建立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包括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州各大高校的专家、作家、教授。

娱乐新闻和所有新闻品种一样,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不能闭门造车。南都娱乐周刊主动对接党委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等研究机构、头部影视公司,交流情况,获取信息,争取支持,在主流话语界获得认可。刊物负责人以自己的业务表现,成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有利掌握政策,保证报道方向。

学习“娱闻”长处增强正能量的亲和力

在文艺化提升的基础上,娱乐新闻的正能量表达水到渠成。题材决定有了表达的基础,但不等于表达能对受众入心入脑。在这方面,需要保持娱乐新闻的优势,让正能量表达有亲和力贴近性。

南都娱乐周刊年轻受众居多,存在“追星”现象,这在一定年龄阶段属正常,不必谈之色变,而是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学习演员的职业闪光点,超越个人私生活的狭窄视野和恶俗趣味。“受众往往是无意识的集体,也是力量十分强大的群体,要挖掘自己真正的道德兴趣点”。④娱乐新闻要报道明星,但绝不等于明星新闻,更不等于虚假新闻、低俗新闻。

《浴血广昌》中年轻女演员卢秋宏是焦点,着重介绍她的敬业精神,做足功课揣摩剧本,拍戏时受伤流血仍然坚持,以红军精神演红军。同样是年轻演员,完全不同于“小鲜肉”流量明星。这篇报道的跟帖评论,一片为卢秋宏点赞。同时,报道也不惜笔墨,介绍在片中有精彩表现的老艺术家祝希娟,让年轻人知道,老艺术家也是值得追的“星”。

2_meitu_1.jpg

南都娱乐周刊对电影《港珠澳大桥》《南哥》《卯榫》的评论,获学习强国刊登

对于年轻受众而言,明星是他们关注的第一焦点。对演艺圈人员而言,怎样成为明星是他们的追求。演艺圈对媒体宣传有需求。作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娱乐专业刊物,南都娱乐周刊选择报道对象,坚持以德为先,编辑部而不是资本拥有决定权,因此能够把控报道风格。既不恶意贬低,也不谄媚吹捧。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固然有自身的努力,演艺行业的公开性、话题性也是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引导明星和受众,回归演艺的职业属性,有利增强正能量的落地。黄景瑜因为《破冰行动》受到一些非议,南都娱乐周刊对年轻演员多予鼓励,刊出专访,他坦承“没有人会那么一帆风顺”,表现了真实的一面。这样的报道,已经超越了娱乐新闻,成为励志的人物新闻。《欧豪:有一种“拼命生长”的韧劲》,也是这一类型。

今年的国庆献礼片精彩纷呈,南都娱乐周刊在全国媒体中较早推出全景式评论。按照娱乐新闻的规律,要关注明星评点表现,南都娱乐周刊关注的角度在于剧情和表演,积极肯定,也与人为善地指出不足。这与一些商业聚合平台及自媒体落井下石的恶评,完全是两个方向。评论从现象中发现变化,指出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献礼片在三个时代的表现方式变化,以及横向比较的电影类型变化。这一认识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易被受众理解接受,体现了大众媒体推广主旋律电影的价值。

南都娱乐周刊对主旋律影视的评论,注重融入作者的生活体验,具有散文的色彩,是一大特色。这在评论粤产影视中体现得尤其明显。《照相师》讲述深圳改革开放历史,作者融入自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去深圳,以及在深圳参加“深飘”聚会;《梦想之城》讲述外来妹在佛山打拼成为企业家,作者融入对主角原型、广东首批全国外来工全国人大代表之一胡小燕的了解;《南哥》讲述广州扶贫干部郭建南殉职的事迹,作者融入自己的扶贫经历。受众通过影视认知社会,是间接的,这样的写法,屏幕内外结合,直接反映社会状况。正能量的可信度和到达率因此提高。

3_meitu_3.jpg

南都周刊传媒党支部到深圳、东莞开展党建活动,参观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和东江纵队纪念馆

南都周刊也报道通俗文化,从文化现象的角度,剖析社会价值,自带文艺化属性。它需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追求“深度”而晦涩,拒受众于门外,自然也谈不上正能量表达。这也是主流媒体的普遍问题。南都娱乐周刊的启示在于,只要有想法、有方法,娱乐新闻能够做到提高站位,文艺新闻也能够做到放下身段。


(作者系南方都市报编委、南都周刊主编。高级编辑。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

注释:

①转引自《新闻学论集第20辑》入选篇目《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麻醉与反叛:新闻娱乐化倾向下媒体与社会的互动》,《传播力研究》.宋文倩.2019年第21期

③《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第1版

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与对策》.《科技新闻传播》.周栩睿.2018年第12期

编辑: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