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五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考核意见公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4-17 22:33

南都讯   4月17日,广东省教育厅官网公布《关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考核意见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期满考核及中期考核的通知》的安排,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三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开展了建设期满考核,并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五邑大学两所高校进行了中期考核,形成了分校考核意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三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的建设期满考核,总体均达成建设预期目标。专家组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五邑大学两所高校的中期考核形成了考核意见。

公示期自4月17日至4月21日,共5天。 


南方科技大学


总体达成预期建设目标

建议:下一步努力成为全国高校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标杆 

在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期满考核意见中显示,经过三年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前沿科学研究、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育、国际化办学、服务引领区域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社会声誉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总体达成建设预期目标。

同时,专家组给出了下一步意见建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成为全国高校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标杆,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窗口。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及深圳市区位优势,高起点布局新兴学科,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学科高峰。重点突破国家级科技平台建设,着力推进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总体达成预期建设目标

建议:下一步大力推进联合创办新型研发机构 

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期满考核意见提到,经过三年的建设,该校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高水平理工科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路子,在推动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开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总体达成预期建设目标。

专家组给出的下一步意见建议为:一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特色。加强硕士学位点建设,积极参与学科评估。二是加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重点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提高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争取在国家级科技奖励上取得突破。大力推进联合创办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承担重大重点横向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东莞理工学院


总体达成预期建设目标

建议:下一步重点突破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 

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期满考核意见中介绍,通过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计划的实施,东莞理工学院紧密围绕广东建设全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突出理工科办学的特色化发展思路,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开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总体达成预期建设目标。

下一步意见建议包括

一是 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重点突破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提高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能力,加强与地方联合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二是 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加强对柔性引进人才的考核。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目前没有硕士学位授权点

建议:统筹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准备工作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中期考核意见中表示,自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计划启动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加强统筹谋划,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质量、产业学院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石油化工办学特色初步彰显。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思路清晰,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存在问题包括:学科和科研基础比较薄弱。学科建设水平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没有硕士学位授权点,要完成“进入世界ESI前1%或者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目标有难度。国家级项目及省级重点以上项目偏少,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数量偏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力偏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不足,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效益不高。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标志性成果偏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够深入,产教协同育人平台数量偏少,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柔性引进的人才比重偏大,人才引进在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中的引领作用没有凸显。获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

专家组建议:

一是  强化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优化学科专业和平台建设,在突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同时,适当布局与石油化工领域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工科。加强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规划和推进力度,统筹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准备工作。

二是  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石油石化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重点培育石油石化创新创业项目,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工程教育专业证为抓手,加快推进省级特色专业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三是  强化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人才的协同合作,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平台建设,鼓励教师结合产业需求开展高质量的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基金项目,撰写高水平论文、积极承担重大重点横向项目,开发专利技术等,提升服务地方需求的水平和能力。

四是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利用新校区建设契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引领作用,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加强柔性引进人才的考核。

 


五邑大学


学科和科研基础薄弱

建议:进一步推进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专业建设

五邑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中期考核意见显示,自进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行列以来,学校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并精心谋划,以人才培养水平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重要标志,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取得大幅提升,综合排名显著提升,较好完成了阶段性任务,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存在问题包括:

一是 学科和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平台及项目水平有待提高,国家级项目及省级重点以上项目偏少,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偏少,相应层次获奖数量较少。联合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偏少(目前只有2个),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授权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总数比例偏低(6.23%)。与实现“进入世界ESI前1%或者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 人才培养标志性成果偏少。高水平理工科专业优质课程数量偏少,人才培养形成性评价未扎实开展,人才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未有效运行。学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比较薄弱,侨乡特色优势体现不足,对外交流人数偏少,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偏低。

三是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新引进的部分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与原有教师队伍未能形成合力,团队作用不明显。博士学位师资占比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比例偏低。

专家组意见建议:

一是 进一步推进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学科专业建设,统筹做好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准备工作。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提高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重点突破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提升服务地方需求的水平和能力。推动与地方联合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探索多单位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二是 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切实推进“专业质量提升工程”和“高水平课程建设工程”, 以工程教育专业证为抓手,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侨乡特色,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交流合作规模与提升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学校影响力。

三是 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队伍规划。正确处理人才引进与现有人才队伍建设关系,提高团队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高水平人才引领作用,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

采写:南都记者 贺蓓

编辑:黄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