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面孔:从疫情的伤痛中醒来,用热爱去唤醒生活!

南方都市报APP • 感光度
原创2020-04-17 23:30

有江河湖泊的城市,必然有生活气息。长江加汉水,还是千湖之城,武汉是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城市。

pic_840376

2020年3月29日傍晚,武昌,即将恢复营业点汉街,负责消杀的志愿者在进入下一个现场之前整理防护服,他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工作,防护服上已经出现破洞。

武汉人的性格,具有一个码头城市的人的特点:风风火火,说话嗓门大,倔强又热情,热爱生活。路边过早,游长江,广场舞,江滩垂钓等,都是武汉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者说,这就是“烟火气”。

面对疫情,为了打赢这一仗,武汉人把原本有的烟火气藏起来,老老实实把自己关在家里。900万人,76个日夜,安静等待,隐忍。很难想象,每个武汉人的内心都经历了什么。

pic_840380

2020年4月3日,武汉武昌,汉街上的市民,遮阳帽被用作了面屏阻挡飞沫。

3000x2000_4e61a2d02b61341bba1a5b666beade

2020年3月29日傍晚,武昌,汉街的园丁,手上的菜刀是用来当铲子用的工具。


3000x2000_f0390ebd734231a521861949a87462

2020年3月30日,武汉武昌,汉街上陪女朋友逛街拎包的男士,戴着使用过滤芯的防毒面具。


现在的武汉渐渐苏醒。随着公共交通恢复,无疫情社区数量增加,街上的市民越来越多,商店渐渐开门,小食店门前也排起了队。4月18日,武汉即将迎来解封的第一个十日。

武汉人们,在解封的前后,慢慢重新回到了街头。

虽然口罩手消还是标配,排队还要隔开距离,握手都只能用碰手肘代替,武汉人却已经用各种姿态,展现着不服输的精神。穿着防护的市民,用各种装扮走在街头。用一位摄影师同行的话来说:“武汉的人,很努力地在自己的审美认知里面,展示着自己。”

pic_840403

2020年4月13日,汉口,61岁的快递员刘师傅。4月10日刘师傅从监利回武汉复工。父子俩都在同一个快递点,儿子是快递点的站长。刘师傅说每天要送快递10小时左右,但是他喜欢出来跑、多活动对身体好。儿子也会把距离较近和不需要上太多楼层的任务分配给父亲。


女人们的颜色都很鲜艳,男人们则藏着很多细节。

4月8日,武汉江汉码头,保洁员应女士今天第一天回到码头上班,为了搭配工作用的马甲,应女士特地穿了红色的卫衣,还在社区的理发店特地电了个头发。65岁的李阿姨,4月11日第一次出门采购食品和消毒水,一身大红,在黄色路障围绕的街道上,显得特别亮眼。

2000x3000_7ca66286d57ff91d5c284c9073fb85

2020年4月8日,武汉江汉码头,保洁员应女士今天第一天回到码头上班,她在社区的理发店特地烫了个头发。


2000x3000_9297e826f35f2a2216aef63f9ca674

2020年4月11日,汉口民主一街,65岁的李阿姨烫了头,打扮了一身红色出门采购食品和消毒水。


4月5日,汉口天声街,60岁的许叔叔自封城以来第一次出门,为此他特地搭配了一番:一身三件套的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花领带点缀得恰到好处,让人眼前一亮。家住武昌民主路一带,64岁的刘叔叔,4月11日第一次去汉口看望女儿和外孙,他特地穿上8年前,妻子60岁生日给他花3800块钱买的皮衣,把裤子熨得起骨,走路带风。

2000x3000_4fce317d6a034c8bf71614361e27f7

2020年4月5日,汉口天声街,60岁的许叔叔接近三个月来首次出门,为此他特地搭配了一番。


2000x3000_d99f03678126f667039dfedcdab5ba

2020年4月11日,武昌民主路解放路天桥,64岁的刘叔叔手提着女儿给他送的酒和烟返回黄鹤楼附近的家里。在封城以来他第一次去汉口看望女儿和外孙,为此他特地穿上8年前妻子60岁生日给他花3800块钱买的皮衣。


不忘打扮的同时,生活也在延续。

武昌得胜桥,理发店的杨师傅在口罩外还戴着自制的呼吸罩,这样他就可以在和客人理发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把呼出的空气排到身后。汉口武商广场外,下班的年轻人,穿着各式雨衣或者防护服组成的防护装备,也不让人觉得违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在某个程度上,时尚竟然变得多元化起来。

2000x3000_2051c6e2701a23b831e5a064ae77a4

2020年4月11日,武昌得胜桥社区,理发师杨师傅戴着自制的面罩。他表示,因为理发的时候要和顾客近距离接触,他用洗衣机的罐子和矿泉水瓶自制的面罩,可以呼吸到背后的空气。




2000x3000_1ae5d6316d6cb57fa8803e74057890

2020年4月9日,汉口中山大道,逛街的年轻人。


2000x3000_2294941b0f7781c9000d0e86432bef

2020年4月9日,汉口中山大道,黄先生和女朋友自封城以来第一次出门约会。

3000x4500_cf0e819678232e81799681ce277eb7

2020年4月9日,汉口,江汉一路,在时尚公司任职HR的李小姐穿着雨衣上班,身后是被拆卸掉的隔离带。





2000x3000_546f98d5b52d83280edc572718d7fc

2020年4月16日,汉口武商广场,72岁的李阿姨去银行办业务。为了不让在广东工作的儿子担心,她不仅戴了口罩、护目镜,还把家门钥匙装了个塑料袋。在被问到钥匙旁边还挂着的开瓶器时,李阿姨笑称自己爱喝精酿,保持好心态很重要。


2000x3000_0519eb4d1a6f9d5b8ea35096170fd8

2020年4月16日,武商广场,营业员李女士今天第一次自己坐公交回家,住在武昌的李女士之前一直是家人接送上下班,今天回程第一次公共交通,家人叮嘱她穿上了“全套”防护服。李女士表示,明天应该不需要穿得那么夸张了。

pic_840407

2020年4月16日,汉口武商广场,22岁的兰小姐(右)和23岁的同事黄小姐走在下班的路上,她们是公司的会计,4月9号回到公司上班。她们表示公司3月30日就复工了,但二人在选择观察了一阵后才回来上班。她们说回武汉后觉得还挺安全的。


每个生活在武汉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同时,也默默承担。24岁的周思辰来到汉口江滩拍摄,她是视频博主,总爱随身带着一个河马公仔陪伴自己,从封城的第五天开始,她就一直拍摄关于武汉的视频记录。周思辰说,河马是她的朋友,可以交流,也会孤独。汉口车站街,身穿雨衣,背着小猪佩琦书包的的志愿者站在社区门口给进出的居民把关,他告诉记者,书包是女儿给他装手机用的。4月6日,67岁的武汉市民张华带着7岁的狗狗“虎子”逛街,这是居住在汉口的张华自1月23日以来第一次来到武昌逛街。张华的女婿,此刻依然坚守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抗疫一线,还没回家。

2000x3000_778353b968b81e208220562f1db199

2020年4月13日,汉口江滩,24岁的周思辰,视频博主,封城的第五天开始拍摄关于武汉的视频记录。


2000x3000_18e773df09e05c899111b040b1662b

2020年4月15日,汉口江滩,摄影师阮阮和朋友来到江边拍照。


2000x3000_3f386678c6848add895f58ae71cf8b

2020年4月11日,武昌得胜桥社区,市民应师傅和他的狗。


2000x3000_c61eaea0683ac279c122667b98163b

2020年4月6日,武昌汉街,67岁的武汉市民张华带着7岁的狗狗“虎子”逛街,这是居住在汉口的张华自1月23日以来第一次来到武昌逛街。她的女婿是医生,至今坚守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抗疫一线。



2000x3000_814932f4a0e5a324404a35248f07e5

2020年4月5日,汉口大智路老汉口火车站外,社区志愿者背着自己女儿的小书包在社区门口执勤。


生活在延续,坚守也还在继续。

春天降临,武汉从疫情的伤痛,封城的无助,到终于重获生机。这背后,是这座城市人们的巨大付出和牺牲。经历过疫情的武汉人,用行动告诉我们,他们依然在这里。口罩下的脸孔只露出眼睛,也藏不住热爱生活的光芒。这些面孔,就是现在武汉的写照。


图/文:南都特派武汉记者 钟锐钧

编辑:谭伟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专题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