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重启器官移植 三位肝肾移植患者获新生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0-04-21 14:37

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张阳 丘小红 李菁菁 于浩  受新冠疫情影响,基于防控需要,一般性外科手术都被迫暂停。再加上临床供血紧张,用血量往往较大的器官移植也被迫暂停。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新启动了此前因新冠疫情一度中断的器官移植工作,接连开展了一台肝移植手术和两台肾移植手术,三位患者迎来新生。

11年乙肝病史患者,“换肝”后重获新生

20200421132345073989.pn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超副院长肝移植团队开展肝移植手术。通讯员供图

患者林先生(化名)是一名在深圳工作的普通职员,36岁,有11年的乙肝病史。3月29日,林先生进软食后呕出大量的鲜红色血液,当地医院建议做肝移植,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刘超副院长团队。经检查,林先生患“急性肝衰竭”的可能性极大,只有接受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

在焦急的等待供肝之际,4月11日,林先生又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夜间突发肝性脑病,出现严重精神和行为异常,紧急转入ICU救治。幸而在转入ICU的第四天,好运眷顾了林先生,苦等救援器官的林先生成功通过CORTS系统匹配到了肝源。4月15日,在肝脏移植中心主任刘超副院长带领下,历经6个小时,顺利完成了肝移植手术,林先生重获新生,术后恢复良好。

专家连夜开展手术,挽救肾功能衰竭患者

20200421132345181576.jpe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合影:黄健主任肾移植团队与OPO团队 。通讯员供图

在开展的两台肾移植手术中,23岁的陈小姐(化名)三年前因确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被迫走上了漫长的透析之路。一年前,当得知肾移植是改变生活的最好选择后,她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登记成为肾移植等待者。新冠疫情肆虐期间,被困在家的陈小姐再次出现水肿、呼吸气促。在她担心感染而犹豫是否再次向医生求助之时,通过CORTS系统分配,陈小姐匹配到了合适的肾脏。然而一波三折,陈小姐双肺有少量炎症成为能否开展手术的“拦路虎”。

恰逢周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各相关专科组成强力专家组,为陈小姐进行术前评估,在排除新冠肺炎后终于确定可以开展手术。在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教授的带领下,肾移植团队连夜奋战,在4月13日凌晨为陈小姐成功完成肾脏移植手术。术后陈小姐恢复良好,并将于近日出院。另外一位肾移植受者张小姐(化名)也恢复良好,拟近日出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曾一度暂停了器官移植工作。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院器官移植中心积极投入复工复产中,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为更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编辑:游曼妮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