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杜甫纪录片海外走红!主创:诗里的团结是当前全人类需要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4-23 17:48

近日,英国国家广播电视台(BBC)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片中,BBC资深主持人兼撰稿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走访中国多个城市,回溯杜甫起跌浮沉的人生足迹,该片在英国引起许多居家抗疫网友的关注和点赞。据悉,这是首次以纪录片形式,将中国诗人杜甫介绍至全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此发文称,“杜甫的伟大与悲悯正引起西方共鸣”。

4月22日,南都记者对话迈克尔·伍德,他向南都记者表示,“我希望通过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故事,向当今世界强调我们共同的人性,这在当今时代是如此的重要。”

微信图片_20200423124905.jpg

【对话】

南都:中国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为什么选择聚焦杜甫?

伍德:是的,中国有很多非常出色的诗人,在大众的认知中,如诗人李白等也为很多人所称道。但在我们眼中,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我们与不少中国的专家学者也交流过意见,他们认为杜甫当之无愧。如今,杜甫仍然受到很多中国人的爱戴,比如我们走访中国时遇到很多人,他们都对杜甫的诗很熟悉,中国的学生都在学习他的诗。

微信图片_20200423125738.jpg

BBC资深主持人兼撰稿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

南都:为什么选择以重走杜甫人生轨迹的方式介绍他?这是怎样的一段经历?

伍德:其实我从小就喜欢杜甫,他生活在一个如此有趣的时代,对中国文化如此重要。因此,作为历史学家和电影制作人,我很想通过一次“历史的旅行”,向西方介绍这位中国文化偶像。

去年9月我们来到中国,按照杜甫的人生轨迹先后走访了河南巩义、洛阳,陕西凤翔,四川成都,重庆白帝城和湖北宜昌三峡,又去了湖南长沙等地,拍摄大约花了三周时间。这次拍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最美好的回忆都是和人在一起,中国人非常热情好客,我能体会到他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热爱。

南都:这次拍摄遇到哪些挑战?

伍德:作为纪录片制作人,总会不断面临挑战,例如在河南拍摄时我们遇到了暴雨,但我很喜欢和中国的摄制组在一起,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此外,忠实准确地将诗歌从一种文化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文化语言,又不丢失其意境,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像杜甫这样的诗人,我们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但杜甫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善于谈论现实生活中“具象”的东西,例如友谊、战争、痛苦,这在英文语言中都能有力地体现出来,而由伊恩·麦克莱恩这样的艺术家来朗诵,我相信对传达诗中的意境很有帮助。

微信图片_20200423125819.jpg

英国国宝级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朗诵杜甫的诗。

南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选择在这样的时间推出这部纪录片,是巧合还是特别的安排?你觉得推介杜甫的诗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伍德:其实是巧合,但我觉得时机很好,因为新冠肺炎之下有国家对他国发出指责,尤其美国出现了一些针对中国的负面言论和偏见,而这是一部以西方视觉看中国非常正面的纪录片,它能帮助外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真正感受。

杜甫的诗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传达了全人类共有的经历和精神,这当中包括爱、友谊、家庭、孩子、欢乐、失落等,还包括当前形势下所需的团结和同理心。在西方,我想不到有其他学者能像杜甫一样,在表达我们人类共同情感方面如此出色。

我希望通过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故事,向当今世界强调我们共同的人性,这在当今时代是如此的重要。同样,我把杜甫与但丁、莎士比亚并列,也希望让观众意识到,不要太以欧洲为中心的方式思考。

南都:据了解这并非是你首次聚焦中国历史,你为什么喜欢中国历史?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伍德:自从上学以来,我就对中国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大学的时候,我还与一位汉学家住在同一宿舍。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来到中国旅行,1990年我首次在中国拍摄,2016年,我推出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当时就是花了三年时间走访中国很多城市拍摄的,当中包括了我非常喜欢的广州。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令人着迷。同时,中国是占了地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也是21世纪崛起的巨大力量。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尝试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不是吗?

南都:未来是否有更多聚焦中国历史的纪录片?

伍德:当然会有更多,我很喜欢和中国同事合作,并希望和他们一起做更多的事情。近期我们打算做一个关注珠江三角洲的系列,我初步有一些构想,但具体我想保持一点神秘,希望未来用作品与观众见面。

【背景】

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片长58分钟,4月6日在BBC首次播出,随即引起英国网友的关注讨论。

片中迈克尔·伍德走访了河南、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试图重走杜甫当年所走过的路,并与中国学者和老百姓交谈,试图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寻找“杜甫”。

值得注意的是,该纪录片还邀请了中国观众熟悉的英国国宝级演员、《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朗诵《壮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15首杜甫的诗作英文译作,网友感叹,这是用“莎士比亚戏剧腔读杜甫的诗”。

迈克尔·伍德在片中还毫不吝啬地称赞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认为其可比肩莎士比亚和但丁。在片尾,伍德还指出,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位西方诗人能与杜甫在中国的地位相比拟,因为他的灵魂和作品紧密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4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BBC推介杜甫的纪录片,发出文化时评指出,“现在,杜甫的诗与他的心,在更广阔的世界流传,收获了不少外国知音:‘为治愈我们破碎的世界,团结一致,请读杜甫的诗,这对世界是有好处的’。”

南都记者了解到,作为该片的主持人和撰稿人的迈克尔·伍德,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这并非他首次把镜头聚焦中国历史。早在2016年,其拍摄的纪录片《中华的故事》(The story of China)就曾引发广泛的关注。据悉,那是他带领团队历经3年,先后12次到访中国拍下的作品。

他曾表示,“关注中国不需要理由”“是观众需要这么一部纪录片,我们不需要说服别人相信这一点”。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编辑:张亚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