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罗永浩第二次在抖音直播带货当天,60万斤伦晚春橙在11秒内被抢光。正在看直播的彭洪庆,才意识到被疯抢的原来是自己家里的果实。
伦晚春橙果实清甜,口感绵密,但最重要的“优势”还是他们来自湖北。湖北果农们熬过了漫长的隔离期,原本正平静等待着大量春橙卖不出去的结局。但结果是,2020年,他们的橙子虽算不上大卖,倒也没有滞销,在罗永浩和全国人民助力湖北复工复产的帮助下,果农们得以度过又一个寻常的年份。
截止4月19日,秭归脐橙的销量达到了31.7万件,总共营收1163万元。这其中就包括了彭洪庆、胡玲、吴长乐、周宗芹这些果农散户们的劳动成果。
和疫情中其他备受摧残的行业不一样,直播带货并没有“拯救”秭归的果农们。它只是在恰当的时机给他们带来了一点“好运气”,这一点运气,足够支撑着他们在2020年继续过下去。
除了运气以外,罗永浩还让果农们意识到,是时候拿出手机,对准自己院子里的橙子树了。
橙家传统
吴长乐发现,五十四年来,他第一次因为孤独而濒临崩溃。
隔离在家的日子,时间被拉得漫无边际,难以忍受,而他只能独自待在屋子里。时髦的朋友们想网上教他打麻将,他不会,也没兴趣。想给省外的儿子打电话,又怕得不到他的回应。前几天他刚试过,夜深了,儿子并不耐烦。江边的果树上结满了他花费14个月培育的伦晚春橙。他透过门厅的窗户,可以远远窥见那点点金黄色,却不能出门走动。他不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他也不知道疫情过后,果子有没有机会摘下来,即使摘下来,又能不能顺利卖出去。
吴长乐这一代人与秭归县种植柑橘的历史紧密相连。原本,这个地方还种植水稻,旱地里也种一些麦子。但文革结束那年,一场前所未见的暴雪几乎毁灭了秭归所有的作物。稻田彻底死了,小麦也失去生机。正是在那一年过后,秭归农民才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转行成为果农,种下了第一批柑橘属植物的树苗。
周宗芹和吴长乐同龄,起初,他们目睹父辈们粗放地种植广柑。那个年代对品种的细分没那么讲究,统统都叫广柑,也用同一种方法栽培。有时,临近果树上长出来的果子姿态各异,果农们也只以大小划分。
后来,细分品类脐橙作为一个优良品种被推广到了湖北。脐橙最早出现于1870年的华盛顿,但在此之前,它正是发源于中国的柑子。这种柑橘辗转印度、欧洲、巴西等地,历经千年才在美国被培育出来,最终重回中国,在湖北被大规模推广种植。
在秭归的大部分乡村里,果农们会种植多个品种的橙子,以满足不同市场和时令的需求。夏天,他们摘下的第一批夏橙能很好地弥补这个季节橙子供应的空缺。晚秋是橙子丰收的一个季节。九月份第一批成熟的脐橙,被顺理成章地命名为“九月红”,通常在11月中旬,秭归县往年的招牌“长红”、“圆红”也到了可以摘果的时节。
2020年初,在秭归县扫州镇摘果的橙农。来源图虫
待最后一批秋季的橙子卖完,果农们就开始为剩下的橙子准备越冬。在秭归,越冬通常是为伦晚准备的。这个由华中农业大学柑橘研究所培育的品种,最近几年最受消费者青睐。相比那些秋天的品种,伦晚更加娇嫩,更需要时间成长。它和其他品种一样在春天开花,但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以摘下果实,生长周期达14、15个月。当其他脐橙在秋天迎来收获时,伦晚还得独自经受冬天的考验。
周宗芹闲暇时喜欢种种月季。他常为开花时节的虫害所烦恼,担心蚜虫和炭蛆病,但所有虫害里,公认最讨人厌的就是红蜘蛛。这种昆虫被称为红叶螨,不管是橙树开出的花朵,还是月季、山茶这种花卉,它都加以戕害。红蜘蛛们成群结对,五天就能繁殖一代,它们群聚在花卉叶片的背面吐丝结网,个体不足一毫米,当果农们发现这些红色小点的时候,果树的叶、茎、花根往往已经被吸干了汁液。
橙花绽放的时刻。来源图虫
红蜘蛛一直困扰着秭归的果农们。果农们在四月份要打药,到了七八月份也要打药。直到最近十年,得益于新型打虫药的迭代,果农们才得以从虫害中抽身。
等终于到了摘果的季节,果农们会迎来最忙碌的时刻。秭归县里的农户,平均每年下来都要摘下10到15万斤橙子。到了摘果的季节,村里便聚集了从周边地区雇来采摘的工人。
但今年春天,他们开始担忧自己没有机会忙碌了。
橙农无所事事
吴长乐做了一个直白的梦,梦见这个春天下了好大一场雪。起初,它们轻轻压在果树上,还能看见满眼的金黄色,但很快,雪花成片落下,白色彻底覆盖了他家600多棵果树。吴长乐被冻醒,发现只是个噩梦,却也不由得担忧了起来。
他这大半辈子,最糟心的那几年都跟白色有关。这大概也是湖北秭归县人共同讨厌的颜色。白色意味着雪,雪有危险,暗示着他们急需越冬的橙子树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雪的梦让吴长乐想起了过去。他连夜打电话给儿子,没说什么又挂断了,继续在孤寂中独自隔离。
一月底,隔离的政策执行到秭归县,正是农忙结束不久的日子。正值过年,秭归的农民们基本一家团聚,和大多数湖北人一样,他们开启了一百多天的隔离生活。
起初,日子过得比较平静。一家子人吃完年夜饭后围着屋子看春晚,这让他们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受。到了初一,人们不能串门,只得在手机上互相拜年,即使拜年的亲朋好友就住在隔壁。
大家小心翼翼,生怕这个可怕的病毒会在家庭当中传播。但熬过了几天后,麻将开始代替手机,成了家庭娱乐的主宰。一户典型的果农家庭通常会超过四口人,凑齐一桌麻将不在话下。而那些两三口之家,也通过网上斗地主和打麻将消磨时间。
但过完了春节,过完了十五,乃至整个正月都过去后,果农们开始担忧起今年的未来。每一天都有湖北同胞死去,解除封锁的消息似乎遥遥无期。有一天,吴长乐接到儿子主动打来的电话。接通之前,他惊讶又忧心,害怕儿子出了什么事。他静静听着。儿子说,大学同学的妈妈就在武汉家里病重去世了。儿子说,他读书时跟那个同学没说过几次话,但辗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哭了。这是吴长乐第一次听到儿子在电话中哽咽,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父亲不知道如何安慰年过三十的儿子。他只能一直举着电话。
汶川地震的那个冬天,一场大雪冻坏了秭归大部分橙树。那阵子,吴长乐的小儿子高烧不退。冬天过去,家里就只剩下了他和大儿子两个人。关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微妙的。原本就没有母亲的兄弟俩只剩下一个人。吴长乐知道,大儿子虽然从来没有真正怪过他,但也从来没有原谅过他和自己。此后十几年,父子之间甚少谈话。
所以这一次,吴长乐小心地举着电话,等待电话那头努力克制的哭泣声缓慢地趋于平静。挂电话之前,大儿子说了一句“对不起”,还说在家乡解除隔离后他会尽快回去。
与鲜少回家的吴长乐的长子不同,像胡玲和彭洪庆这样的年轻一辈,过着一种果农二代的双栖生活。往年,他们在省外打工,只有到需要打药或者摘果的季节,才会短暂告假回家帮忙。疫情的出现让他们的工作都被迫暂停,得以在家中与长辈团聚。
三峡江边。来源图虫
三月份,当人们可以在村内走动时,麻将声就在村落里响了起来。但各种流言也随之而来。不同版本的谣言开始在“中老年朋友圈”里流传,有一种说法是,今年全国种橙子的太多了,伦晚的市价可能会暴跌到一斤1块钱。还有人说,能卖1块钱都要谢天谢地了,就怕春橙根本卖不出去,因为有人告诉他,湖北封省将起码持续到十月。
果农们对流言将信将疑,但又放不下心中的担忧,他们只能静静等待着疫情好转。
三月底,正当果农们无所事事,同时又担心这样的无所事事即将漫无边界之际,秭归县老爹果园的人到来了。他们首先澄清了那些令人恐惧的谣言:放心,春橙的价格与往年相比不会多大波动。接着,他们带来了果农最需要的订单:3.3元一斤,货真价实。
橙农们无所事事的日子结束了。两天之内,帮忙摘橙子的工人重新回到了彭家坡村和上坝村,久违的忙碌回来了,彭恢财、彭洪庆父子家卖出了22836斤,胡玲家卖出了14080斤,周宗芹25080斤。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精心栽培的伦晚橙会出现在罗永浩的直播间。
老罗带来的新红利
4月8号,武汉宣布解封。湖北再度打开大门,全国也开启了一场针对湖北特产的消费热潮。热干面、周黑鸭、莲藕、凡此种种,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尽上绵薄之力。这里面还包括来自湖北的市长们。
作为直播大军里的新人,罗永浩的前两次直播却拥有难以置信的带货能力。他在第一次直播中卖出了1.1亿元的销售额。并用直播间收到的360万元打赏收入收购湖北的橙子。这批60万斤的橙子以1分钱一斤的白送价格在11秒光速内被抢购一空,让秭归县彭家坡村的果农彭洪庆震惊不已。
果农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但家中的橙子还没有全部卖出去。往年,伦晚春橙的收购会一直持续到六月份。罗永浩的两次直播带货给他们带来了销量,也带来了启发。目睹罗永浩直播的巨大能量,年轻人们意识到,传统的果农销售模式也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既然罗永浩可以直播卖橙子,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年轻一辈的果农们开始将目光对准手机。在秭归县流传着各种传说,有些女孩就通过抖音直播,将家里10万斤的橙子卖掉一半。经营合作社多年的“田橙哥“,在这个特殊时期也靠抖音直播卖出了9万斤的春橙。今年27岁的他已经坚持做助农6年。每卖一斤橙,可以帮助果农们获利2到3元。做了五年电商的秭归当地品牌“小食光”,也在探索着直播带货的新销路。他们一年200万斤的总销量中,直播带货占了10万斤。对于果农散户们来说,这是值得想象的空间。
总之,谢天谢地,运气眷顾了湖北秭归。那些橙农们担心的倒霉事最终都没有发生:解封没有被“推迟到十月”,倒是及时在摘果季节到来;橙子没有滞销,反而在罗永浩这场直播的影响下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红利,让他们得以在四月初就卖出果实。橙子们被一颗颗摘下、一箱箱装好、一车车卖出,送往它们充满新机遇的路上。
橙农们也积极等待着新的机遇。吴长乐正耐心等待着自己的大儿子归家,他们父子将会比往年有更多的话可以讲。他盼着跟儿子携手开启果园直播的事业。彭洪庆也抱着同样的想法。疫情改变了一切。这个冬天滞留在家的秭归年轻人们,在这场冲击后,开始认真考虑在家乡扎根的可能性。对他们来说,背靠着自家的果园,也许一部手机加一些好运气,“三个臭皮匠顶个罗永浩”的梦想,也不是那么难以企及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长乐为化名。)
编辑:黄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