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第十二回,“经济法则——杨小满个展”在广东美术馆7号厅开幕。本次展览将带观者深入80后艺术家杨小满的艺术思考,透过其冷静、理性的图像符号来理解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现象的伦理反思与剖析。
出生于广东的杨小满,作为经历改革开放的80年代生人,目睹着从菜市场到超市、从电视到网络,各类商品的包装、广告、标语、内容、价格的不停更新换代,这种看似理所应当的“更新”,成为了杨小满的日常思考,并成为其艺术创作的主题,商业社会中的LOGO也是构建他的艺术世界的手段和语言。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商业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直是我感兴趣的课题。今天,环顾四周,身边的一切事物从形态到内容都毫无例外地难逃商业活动的’抛光’和‘修炼’……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和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我希望把‘它’找出来。”
出身于新媒介设计专业的杨小满,其作品表面上十分理性而冷静:数据的应用、图表的绘制以及媒介的应用方式,都给观者一种明快、理智的印象。他一方面注意到爆炸式的信息图像对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深挖消费至上背后种种不合理的因素。他好奇,他也迷惘,他以艺术创作为媒介,将消费社会的种种观念解构成一个个符号,在充满欲望的商业社会中,敲响一个个警钟,提醒消费者注意利益驱使下的不合理与荒谬——经济法则能带来进步吗?他愿将判断留给观众。
展览作品欣赏
超级市场添加剂系列-2 2017 180x80cm 数码印刷
超级市场添加剂系列-3 180x80cm 2017 数码印刷
黄金数字(局部)2018 丝网印刷 尺寸不定
水果标签系列 05 2017 57x44cm 数码印刷
水果标签系列 07 2017 57x44cm 数码印刷
策展人语
LOGO的世界
透过LOGO,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个从需求到购买,从生产到售卖,从消费到就业,从消耗到盈余……,甚至连接着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对剩余价值的思考。LOGO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杨小满构建他的艺术世界的手段和语言。
LOGO就像是一个开关摁钮,触动这个表征,可以探摸到图像学、符号学、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这个复杂而又游戏化的系统成为了杨小满的研究和工作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商业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直是我感兴趣的课题。今天,环顾四周,身边的一切事物从形态到内容都毫无例外地难逃商业活动的‘抛光’和‘修炼’,就连本该免费的水也有着无数的品牌与包装,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假如,在这种再加工过程中的衍生产物正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假如,我们都非常乐意成为鲍德里亚所描述的‘消费者’,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和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我希望把‘它’找出来。”
他的《超市食品添加剂系列》和《超级市场水果标签系列》作品,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观念和方法之下完成的。例如:三聚氰胺 melamine,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那么,我们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还有味精(谷氨酸一钠 monosodium glutamate),还有“糖精”(阿斯巴甜 aspartame),或者叫:代糖,食糖的替代品;还有代脂肪呢,也就是食用脂肪的替代品(奥斯特拉油 olestra),以及山梨酸 sorbic acid、苏丹红 sudan i等等,这些完全非食物的物质,是如何进入到人类的食物链条里来的?人类为什么会需要它们?
杨小满的工作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为了发现这些问题,并且把这些可怕的问题以绚丽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他的艺术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准确地说,像是一朵朵盛开的罂粟花,透过它,你看到的是欲望,以及为了填充欲望同时又制造更强大欲望的商业链条,以及生产欲望的复杂机器。
他试图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工作,去构建一个认识这个世界的另一个通道。
冯峰
2020/1/21于广州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