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伊大学缅怀中国两院外籍院士黄煦涛,昔日学生设立基金纪念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4-28 11:28

北京时间4月28日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Illinois ECE)发布一则声明,宣告在该校执教40年的美籍华裔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黄煦涛(Thomas S. Huang),当地时间4月25日在美国去世。公开资料显示,黄煦涛生于1936年6月26日,两个月后就是其84岁生日。

ECE称黄煦涛为“开创性的研究者和有影响力的师者”,在该校任职期间,他指导了超过100名学生。

微信图片_20200428095720.jpg


为表纪念,黄煦涛的两位昔日学生、伊利诺伊大学校友James J. Kuch和Chang Wen Chen(陈长汶)共同以黄煦涛夫妇的名义创建了研究基金,以支持母校研究生开展人机智能交互的研究。黄煦涛的子女也已向该基金捐款,并将捐资在ECE新设一个“黄煦涛夫妇捐赠讲席教授”的职位。

ECE在讣告中写道,黄煦涛作为教育家、导师和研究者,一生在图像和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不同领域做出了广泛的开拓性和基础性贡献,获得了最高级别的认可。他撰写了21本书,发表了600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并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与黄煦涛共事多年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Zhi-Pei Liang评价说:“大多数研究人员在一个狭小的领域登顶已经很得意了,但Tom却影响了三个领域。这是他的职业生涯中令人惊奇的一点。”

据Liang介绍,早在几十年前,黄煦涛就富有远见地探索捕获、存储和共享图像信息(照片和视频)的方法,建立了图像压缩的标准,“如果没有这些标准,如今的我们根本不可能存储和传输每天遇到的大量多媒体数据。”此外,他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发了从二维图象序列中估计三维运动的公式。近年来出现的3D城市建模程序新进展(例如Google街景功能),就是以黄煦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作为技术基础的。 

除了是一名活跃的研究者,黄煦涛一生的教龄近60年,职业生涯横跨三所著名大学。1963年,他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后,即留校任教10年。1973年又转入普渡大学(Purdue)工作,随后于1980年来到伊利诺伊大学,执教、研究至去世。在他的100多名学生中,有多人成长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也有很多中国内地留学生学成归国后进入科创界,成为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

2016年,黄煦涛曾谦逊地说:“辅导学生就是我最引以为傲的成就。”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编辑:张亚莉,刘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