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个一触即发、险象环生的爆炸装置,他曾在生死抉择间一次次化险为夷。右臂因病截肢后,他迎难而上,半个月学会用左手写字,迅速回归工作岗位,指导青年排爆手拆除废旧炮弹。“排爆只是我人生的上半场,下半场我要把自己的排爆方法、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每一个排爆战友都能平安归来。”4月28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排爆民警彭金祥告诉南都记者。
34年丰富经验拆弹专家
现年56岁的彭金祥从事防排爆工作已经34年了,几乎广州的每个重大涉爆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曾经有人问彭金祥:“你拆弹的时候怕吗?”他说:“是人都怕,排爆员也会怕,因为我知道爆炸的威力,但让我更加紧张的是不知道何时会爆,大家叫我‘彭大将军’,我不上谁上!”
1998年,陈绍榕犯罪团伙为实施敲诈勒索,专门选择在人群密集区域安放爆炸装置,并先后引爆十几次,气焰非常嚣张,给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有一天,三元里某超市又接到了该团伙的勒索电话,彭金祥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到现场,并很快找到了爆炸装置。
经初步判断,该装置是使用制式炸药制作的钢管炸弹,威力巨大,采用了BB机遥控定时装置,一旦犯罪分子按下遥控按钮,后果不堪设想。彭金祥顾不上多想,使用机械臂迅速将炸弹放入排爆罐中,开着排爆车就往外冲,拉到空旷场地进行拆除,避免了人员的重大伤亡,成功粉碎犯罪分子的企图。在陈绍榕最终被击毙后,彭金祥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功拆除其身上携带的爆炸装置,为现场勘查清除了障碍,固定了相关证据。
谁也没有想到,2019年,一场厄运突如其来,彭金祥的右臂因病截肢。“我想排爆只是我人生的上半场,这不能成为我人生的句号。”彭金祥告诉南都记者。面对这晴天霹雳,他并没有因此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希望,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为自己的“下半场”努力奋斗。
为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凭着对排爆事业的执着,他开始从头学习,仅用一两天时间就学会了左手拿筷子吃饭,半个月内学会了用左手写字。现在,他可以娴熟地用左手使用鼠标和键盘制作课件,整理排爆有关的资料、案例。回到岗位后,他认真研发课程,将自己最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右臂截肢后指导青年排爆员
今年初,身体刚刚康复的彭金祥放不下挚爱的排爆工作,向大队请求归队。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他戴着口罩坐在办公桌前,和其他同志一起研究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全市排爆训练课程等。
3月底,广州市公安局接到某施工工地发现一枚“铁疙瘩”疑似废旧炮弹的警情。彭金祥听到后主动请缨:“对废旧炮弹我最有经验,我带队去。”经实地查看,该废旧炮弹弹体严重锈蚀,引信、发射药管已经与弹体完全锈死在一起,现场无法排除化学弹的可能,且存在爆炸的风险。
彭金祥飞速思考:工地发现历史遗留废旧炮弹,不仅严重影响复工复产进度,更时刻威胁着群众的安全,若是化学武器弹泄漏或爆炸遗失,后果不堪设想。
肩上的担子沉甸甸,但他现在却无法亲自动手了。彭金祥当机立断,提出先转移到安全地段再进行甄别。转移到安全地段后,他和青年排爆手一起蹲在地上,耐心地指导青年排爆手仔细清洗炮弹的外表,用排爆工具轻轻除去表面的铁锈,寻找弹体上的蛛丝马迹。经过一个小时的漫长努力,终于排除了化学弹的可能,这时他才长吁一口气,发觉不知道是呼吸的水气,还是汗水早已把口罩全浸湿了,且因为蹲的时间太长已经无法起身了。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通讯员 董红波 刘冰泽 张毅涛 陈玉敏
编辑:张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