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新青年陈维榕:90后自媒体大V走红,篇篇爆文戳中人心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综合2020-05-04 12:50

你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但你的朋友圈一定被他的作品刷屏过

微信图片_20200504102308.png



网友纷纷评论:

“简直不要太真实!”

“这是一个暴露罗湖人年龄的公号”

“为什么你的每篇文章都那么有回忆呢?”


dd75cd95991ecc43.jpg694ab0d55154aa61.jpg

搞笑的漫画搭配诙谐的文案

满满都是老深圳人的回忆杀

大家爆笑之余也都充满好奇

这么接地气的漫画是谁画的?


答案揭晓:

2e6b7f8515921d7b.jpg


四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几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张盖有动漫插画桌垫的茶几,就是在这样的一方小天地中,陈维榕把深圳人的生活故事写在文案中、画在漫画里,一篇篇备受欢迎的自媒体文章就这样诞生。他的微信公众号“陈维榕chen”成为深圳知名自媒体,单篇推文阅读量最高冲到40万+


69958baab0dd2085.jpg


有烟火气的罗湖青年

打破刻板偏见的“深二代”

善于观察的文艺青年

不安于现状的“创业者”

所有标签共同构成一个最真实的

陈 维 榕


点击观看视频,一起去了解下吧↓↓↓

视频来源: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共青团罗湖区委员会


66adc71f8c9eabf7.jpg


面对镜头,陈维榕稍显内向

拿起画笔,他又像变了个人

眼神更坚定,落笔更沉稳

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人物线条


111.gif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画家。”陈维榕从小就喜欢画画,初中开始作为美术特长生就读,随后进入大学学习平面设计。毕业后,陈维榕成了一名插画师和漫画师。

在不少人眼里,陈维榕是将兴趣和工作结合为一体的“幸运儿”。但每天来回2小时的通勤,过着朝九晚六的“社畜”生活,他渐渐也陷入迷茫。“肯定也会有苦闷的日子,好在有画画陪着我,为我解闷。”

善于观察生活

是陈维榕自评的关键词之一

858b8b164744d5f0.jpg


日常中的他,常常将朋友间的谈话、生活中发生的细节,用画笔记录下来。这些点滴虽在生活中很常见,被记录下来并形成故事的时候,却又别有一番趣味。用生活实景配上表情丰富的漫画人物进行调侃,这也成了陈维榕的创作标签。

例如,抓拍到的一道彩虹上,画有张开双手跳跃前行的小男孩,追逐美好的一幕就这么被记录、被定格。又如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阿珍”“阿强”“阿榕”,灵感就来源于他的朋友。


“我更像是一个意见收集者,将朋友讨论得出的生活模样画出来,画出他们身上深圳青年的样子,积极、乐观等等。”

——陈维榕


画画也有劳累的时候

即使画到手酸,但能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陈维榕也觉得很满足

“以后的生活还会用这样的方式记录。”


31de43b22c404d8c.jpg


df5987dd157cb186.jpg


如今的自媒体大V陈维榕

最初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

算起来,这已是他第3次创业


“我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就是外界口中的‘深二代’。我们是和这座城市共同成长起来的,骨子里自然有着这座城市的烙印。创新创业精神融入了深圳的城市血液,也融在了我们这些人的血液中。”

——陈维榕


b3d65018bdbe0b1d.jpg

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业

兼职开淘宝店、做插画设计等

这些尝试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每次失败,都没有打击到我,反而觉得这是个成长的机会。在创业过程中,我对怎样为人处事、怎样把控创业成本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这些经验,都让我成长。”

——陈维榕


2017年

“陈维榕chen”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
21e627b713d20a92.jpg

2018年9月22日,陈维榕发布了一篇微信推文《我的一生都在等待一个10万+》,道出内心独白:数字背后算是自媒体的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吧,它也是一个自媒体人能力的体现,是一个自媒体人从平凡走向成功的一个转折点。我在等待一个10万+,只要有人看,我会继续写的。

“那一年其实也很迷茫,一直在上班,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刚好那段时间漫画类公众号特别火,朋友就建议尝试用漫画记录深圳,我就去试了一下。”


转机发生在

2018年11月30日


当天,陈维榕发布了一篇名为《深二代:要不要过来一起做个深圳人?》的微信文章,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这会成为他的第一个爆款。

“一开始只有几百的阅读量,也没太大的期待,直到当晚我在和朋友看电影时,陆续有人发信息跟我说‘你好像火了,好多人在转你这篇文章’,我打开后台一看,阅读量真的上涨得很快,最终甚至超过了40万。”


微信图片_20200504103212.png


终于等来第一个10万+,陈维榕当时感觉自己的人生要改变了。自此,他每个月平均能产出一两篇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所经营的公众号也越来越受广告商的青睐。

之后,陈维榕选择从原公司辞职自己组建工作室,“当时领导说要分股份挽留我,也没有考虑过回头,还是想创业。深圳青年,就想挑战自己,要创业。


2a8368f6088c286f.jpg


组建工作室后

陈维榕对“火了”这个概念

有了更冷静的理解


“我不喜欢被称为‘网红’,更喜欢别人叫我‘创业者’,未来成功了被叫做‘企业家’。”陈维榕不想做网红经济的泡沫,希望读者更加关注自己的作品,接下来也会持续做内容输出。

在陈维榕的微博简介一栏,填写的是“红心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说,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和广告商谈业务,这很有挑战性。为此,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做足功课,准备好各种应急方案,加上多年创业总结的经验,以及上班时学到的业务诀窍,遇到突发情况也能从容应对。


fb0aea9d4d404e32.jpg


坚持原创的背后

不愿放弃的初心


“我觉得自己挺务实的。”陈维榕说道,在第一篇10万+以前,自己还是个默默无闻的自媒体人,做过很多不同形式的内容,受到很多的挫折和打击。

但他从没放弃过,别人午睡的时候,他在画画写稿子,等到别人下班了,自己还在画画写稿子,有段时间甚至疯狂到从早上9点半上班拿起笔一直画到晚上9点多吃饭。每一篇都坚持原创,经过采编寻找和读者的共鸣点,再自己设计段子。“感谢那个从来没放弃的自己。”


1ca5644fbfb4182e.jpg


与此同时,陈维榕也希望

外界可以打破对“深二代”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深二代’不愁吃喝,看上去无所事事,拿创业当作玩玩。但其实也不然。不少‘深二代’正因为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工作起来也会很拼,传递着正能量。”

——陈维榕


d0735e095a6daf7c.jpg


关注公众号的粉丝都知道

意外成了“网红”的陈维榕

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罗湖青年


8bd10c9bb57c910e.jpg


1993年出生的陈维榕,自记事起,生活记忆便和罗湖紧紧联系在一起。向西村、东湖公园、东门、小巷里的早茶店……这些从小伴随他成长的罗湖元素,如今也成为他的灵感源泉。


微信图片_20200504103528.png


在陈维榕看来,自己是个有烟火气的罗湖青年。“一方面,我比较习惯观察生活,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记录这座城区的日常;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互联网传达正能量信息,展示罗湖的故事。”


陈维榕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来自罗湖画画之余,他常会去看展、逛公园晚上偶尔也会和朋友出去喝一杯作为在罗湖生活了20多年的“深二代”这里对他来说,是记忆延续的地方

“我喜欢罗湖的美食和休闲生活,晚上会去东湖公园跑步,向西村的鸡煲、乐园路的海鲜,村子里的茶楼,夜宵档的肠粉,都是我必吃的.....这座城区继续向前走,希望我能参与记录它成长的痕迹。”

——陈维榕


微信图片_20200504103716.png


在他的公号中

描述罗湖的笔墨甚多


97044a1dfa2cc6a1.jpg


《罗湖,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罗湖人:故事每天在这里发生》等推文写罗湖学校、罗湖美食、罗湖娱乐......每一篇推文都引起粉丝共鸣:有“老罗湖”在文末留言“为啥你每篇文章都是那么有回忆的呢!”“这真是一个暴露年龄的公众号”,也有“新人”表示默默记下美食、安排慢慢吃。

谈及一贯以来坚持记录罗湖的初衷,他说:“想要画出好的作品,想说好每一个故事,想成为这样的人。”


正如他在推文里写的:

我们在这成长

我们在这里继续传承

寻找新的梦想

我们热爱这座城市


fc94c900512ec7cf.jpg


文/图 张一鎏 陈杏花

编辑:陈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