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安然 通讯员穗文旅宣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截至5月5日下午5时,五一假期广州共接待市民游客527.5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3.30亿元,呈现出疫情防控到位、乡村旅游渐旺、景区平安有序、文化云游出彩、服务质量提升的明显特点。
其中,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18.1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接待市民群众2.56万人次。白云山在5月1日至4日接待游客超过42万人次,成为假期最火爆的景区。
5月1日,不少市民来到二沙岛欢度假期。南都记者 陈辉 摄
乡村旅游渐成主力
节前,广州公布了106个农业公园和农业公园创建单位,7个涉农区中推出花都绿色田园游、白云亲子休闲游等8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乡村旅游内涵不断丰富,与“赏花”、“文创”、“亲子研学游”、“直播”等深度融合,亮点众多。五一假日全市共接待乡村游游客249.14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量的47.22%,比2019年全年乡村游占游客比重约四成的比重还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广州人游广州”系列活动五一启动,包括多条导游踩线网络直播活动,全程累计观看量超过150万人次。5月2日,协同人民网客户端发布“云上看湾区”,连续3小时直播广州塔俯瞰羊城景观,参与人次突破16.5万人次。
红色旅游备受青睐
据介绍,市内各大博物馆在云端同步举办红色主题活动,带领青年观众走近革命文物,重温红色历史。“粤语讲古”传人彭嘉志在广州起义纪念馆为观众讲述广州起义英烈故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到黄埔去!”线上直播,让观众“云体验”当年黄埔青年叠军被、打绑腿,并启动“立报国之志,奏青春之歌”征文活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举办“赓续五四精神,做新时代青年”主题直播活动,采用电影回放的方式,讲述中共三大代表的故事,采访中共三大代表后代,视频剪辑24小时坚守岗位的青年工作者等,吸引了超过86万人次观看。
重点景区方面,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部分园区自4月30日恢复开放以来,推出了花车巡游等户外流动节目,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广州长隆熊猫酒店的游客与住客数量日渐增长,数据显示入园旅游逐步回暖,5月1-4日累计接待游客28432人次;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效果显著,“五一”正式开放的云道、“一门一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成为“五一”期间接待游客最多景区,5月1-4日累计接待游客 421500人次;珠江游迎来复航后首个小高峰,“五一”当天珠江游吸引了大批珠三角各地年轻的游客,5月1-4日累计接待游客36802人次;广州塔夜间分3个时间段,连续亮灯,向劳动者致敬,5月1-4日累计接待游客2660人次。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部分园区4月30日恢复开放。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入口区域设有明显指引标志,游客在佩戴口罩、体温测量、实名登记、“健康码”核验以后,排队有序入园。园区现场广播也提醒游客佩戴好口罩,保持合适距离,按工作人员指引参观游览。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460多万人次“云游博物馆”
各大文博场馆、文艺院团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文化和旅游的服务品质,广州市民“文化云游”热情持续升温,进一步推进了文化旅游行业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5月1日至4日,广州市属博物馆及开放的区属博物馆吸引462.9万人次线上参与“云游博物馆”和各类平台直播活动。广州芭蕾舞团5月1日起推出线上剧院 “广芭·云舞集” 系列演出,用艺术的方式,带给大家精神力量。
五一假期,文旅部门督促指导旅游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景区入口、主要通道设置文明旅游提醒标牌,强化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推行健康码核验,规范游客预约、信息登记制度,加强公共区域设施设备清洁。 市、区文化旅游部门和各文旅企业组织文化旅游志愿者近3000人次在大元帅府、越秀公园、黄花岗公园、烈士陵园、白云山、花城广场等40余个景区景点以及广州图书馆、陈家祠等60余个文博单位开展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据文旅部门监测,各旅游景区未发现大规模人员聚集情况,做到限量、错峰、安全、有序开放,未发生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案件。
编辑:任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