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这个经济指标全面飘红珠三角!热钱爱广深也爱珠海东莞

南方都市报APP • 粤港澳大湾区
原创2020-05-07 08:52


昨天,我们主要是从找亮点的角度,对珠三角九个城市第一季度的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告诉大家有些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点击阅读 省湾区办一号文件带动广州投资!珠三角九市一季度经济亮点分析

今天,我们继续对九市一季度重要数据进行分析。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珠三角九市政府财政收入多少受损。而主要用于稳企业稳增长、提升人居环境、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财政支出,会否为此而减少呢?

纵观九市经济数据,南都记者还发现,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是九市中唯一一个全线飘红的指标。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反映出什么实情?对城市的下一步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吗?我们对此一一解析。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珠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微增长 主要靠非税收收入

地方财政家底厚不厚实,一般和GDP成正比。

WechatIMG51.jpeg

江门预算收入之所以下降最为厉害,和其他城市一样,都是因为税收收入下降,只不过它降幅比较狠,下降22.1%,少收了上百亿元。

从上图可以看到,广州今年一季度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去年一季度430.8亿元相比,少收了36.6亿元。而东莞则明显超过GDP排第三的佛山。珠海也超越GDP排第五名的惠州,甚至还微增长。

不过,莞佛的竞争不能以一时长短来论。像去年一季度,东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80.4亿元,佛山是109.1亿元。但全年算下来,东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18亿元,增长3.6%。而佛山731.47亿元,同比增长4.03%。

珠海这次的超越,不妨看作成是对自身的超越。去年一季度,它离99亿元也就一步之遥。而惠州今年是因为大步后退,缩减了13.34亿元,以致让珠海后来居上。

从收入类型看,珠海家底的增长,主要是因为非税收入25.80亿元,增长25.7%。这个指标的增长,似乎不太值得高兴。因为在中央减税降费政策背景下,有些地方甚至提出,要多措并举严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非税占比,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行政收费负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东莞积极做“大花洒”  只为“一箭双雕”

东莞一季度预算收入157.62亿元,同比下降12.6%。究其因,主要还是税收收入下滑严重,下降了20.9%。特别是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9.2%的民营经济,下降18.8%。

但其一季度的“开销”,竟然处于3.6%的增长状态,收支相抵后,明显多支出115.69亿元。

在各城市收入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为何东莞敢如此大手大脚,而它的钱又花在哪些地方了呢?

WechatIMG52.jpeg

惠州、珠海、东莞等三个城市的预算支出是正增长状态。

据统计显示,东莞花钱最厉害的,是用在了卫生健康支出方面,共花了23.11亿元,增长68.8%。这与东莞外来人口占比超过7成有莫大关系。这些返莞大军给东莞的抗疫带来相当大的挑战。2月10日为春节后的复工首日。据当时百度慧眼数据显示,2月9日以来,东莞已连续两日超过深圳,位居全国热门迁入地榜首。对于这些人群的隔离、检测等,估计会比其他城市要多出不少。

再有就是节能环保方面的支出14.52亿元,增长16.7%。估计和东莞正在进行的治水攻坚战有关。自2016年打响治水攻坚战以来,东莞就加大投放。总计划投入约66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512亿元。2020年是东莞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之年,为了提升“都市品质”,在经济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东莞也是拼了。

和广州建人工智能试验区一样,东莞政府的“倾向”同样也做大市场。据统计,截至3月末,东莞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25.56万户,同比增长7.9%。全市累计登记新兴产业4.73万户,增长23%,其中节能环保产业2.75万户,增长20.2%;新材料产业0.78万户,增长28.3%。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证明投资者对东莞经济和对产业市场的信心。

在疫情背景下,东莞借“治水”,为未来城市发展积极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又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当下稳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各市财政对复工复产扶持政策进行资金兑现

如果再细究东莞政府的开支,会发现,东莞实施财政补贴奖励,提高口罩机产能。东莞市的口罩机产能约占全国的60%。

不止东莞,今年一季度,各城市均出台各种暖企惠企政策,对各自重点扶持产业进行补贴支持。为拉动消费,还大派消费券。佛莞市级财政,就各自拿出了1亿元。

像预算支出增幅排第三的珠海,仅疫情防控这块,截至3月底,总共投入10.97亿元。而为复工复产扶持政策进行的资金兑现,3月份预算支出77.51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增长147.1%。

广州今年1—3月,全市就业补助资金共支出2.44亿元。截至目前,广州已发放稳岗补贴企业34.2万家,返还资金7.25亿元。而全年计划安排58.98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

开销较大的另一个城市是惠州,增幅为7.5%,共花了170.34亿元。南都记者查阅相关统计发现,惠州今年预算支出为255.9亿元。2月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17.23亿元,增速高达23.1%。这意味着,前两个月就完成预算支出45%。这么大的开支,估计和目前惠州正在建设的赣深高铁、广汕铁路、莞惠城际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有关,与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州金山新城、两大科学装置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关。

[本外币存款余额]

深圳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000多亿元

今年,为支持复工复产,中央提供了积极而灵活的金融政策。在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下,珠三角吸引到了不少“热钱”。

为此,我们特意分析了九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这两个指标。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意为人民币与外币的存款总数。这个指标有专家把它统称为城市的“资金总量”。

WechatIMG53.jpeg

统计显示,核心城市广深再次完胜其他城市。特别是深圳,资金总量差不多9万亿元,增速17.0%。而 2019年12月末,深圳资金总量为83942.45亿元。也就是说,和3个月前比,深圳多吸附的资金量为6040.86亿元。

南都记者查阅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布的消息来看,深圳一季度外币存款减少24.13亿美元。增加的资金总量主要是来自人民币存款,增加了6143.2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8.0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363.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090.92亿元,财政性存款则减少180.14亿元。

广州一季度的资金总量为6.17万亿元,也比年初新增不少,为2643亿元。

因此,除广深之外,另两个城市也值得关注,一是珠海二是东莞。珠海以19.2%的增速,其资金总量离万亿元仅差一步。东莞则以第三的增速(14.3%),差点超越佛山。而在各项存款中,东莞一季度的住户存款余额高达6502.65亿元,差不多占资金总量的38%。

所有城市的各项存款余额增加,这意味着什么?

有可能与企业和个人存粮过冬意识增强有关。

也有专家认为,资金总量是所有单项指标中,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其由央行统计,可信度高且可以用来直接衡量一个城市的基本面。因为一个城市资金总量净流入越多,其汇聚的资本就越多,说明大家就越看好这座城市。

可以预测的是,如果下半年抗疫成功,再加上全球降息热的情况下,货币流动性增强的可能性会较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经济得以恢复消费信心得以提振,不差钱的城市肯定也会最先释放流动性。

 [本外币贷款余额]

广州住户中长期经营贷款同比增长30.2%

如果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代表过去取得的成绩,那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对社会而言,就是资金投放量。

因抗疫和支持复工复产需要,央行实施宽松信贷政策,所以我们看到,珠三角九市一季度本外币贷款余额,均呈两位数增长。

WechatIMG54.jpeg

珠海和东莞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最快,均超过了23%。其中,东莞金融业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244.09亿元,增长18.4%。

这些放出去的“热钱”究竟流向了哪里?据央行4月24日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新增的贷款去了哪儿?从投向领域看,约有1/4投向了房地产。不过这一比例较上年全年的水平低了9.4个百分点。从贷款增速看,虽然同比增长13.9%,但增速连续20个月回落。

具体来看,深圳的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87.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6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44.93亿元。广州的住户中长期经营贷款同比增长30.2%。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 国家对企事业单位、工业、普惠金融、绿色信贷、“三农”、住户等领域贷款,均保持平稳或较快增长。像深圳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46.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19.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89.44亿元。广州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同比增长16.7%。

不管是存起来的钱还是放出去的钱,只要这个城市比其他城市资金总量大,那它肯定就有“钱途”。

不妨预测一下,如果下半年抗疫成功,经济得以恢复消费信心得以提振,估计这些不差钱的城市,它的投资消费肯定最先被释放出来。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王诗琪

音频主播:黄海珊

音频编辑:冯奕然

文字编辑:大乐 实习生 王诗琪

南都制图:何欣

WechatIMG121.jpeg

编辑:黄海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