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近日,网上流传了一篇投诉珠海市高新区银坑拆迁事宜的网帖,帖子中高新区银坑居民表示,在拆迁改造中遭遇不公待遇,补偿标准明显低于珠海其他旧村。对此,4月30日记者走访了银坑村以及高新区银坑蚝场搬迁工作组。记者获悉,对于拆迁补偿一事,居民中也存在意见不一情况,有满意补偿积极签约的,也有如网帖中一样认为补偿过低的。
对于补偿标准一事,高新区银坑蚝场搬迁工作组回应记者表示,“高新区银坑村”实际上为“银坑蚝场旧居住区”,拆迁补偿标准之所以不同于部分旧村,是因为居民的身份是蚝场退休职工不是村民。“但补偿标准普遍高于珠海市甚至全国的同类情况的”。
银坑现状。
银坑拆迁指挥部
网帖:银坑村拆迁没有补偿
网帖表示,发帖人名叫周北仪,今年88岁,“对发生在我村的不平事,为了公平正义,我要站出来为村民说话。”
网帖中,一是对拆迁办工作人进行了检举。帖子中称,“珠海市高新区拆迁办的负责人邓某某、钟某、罗某某等人在银坑蚝场搬迁的过程中,罔顾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实行签一户拆一户,强行野蛮拆屋,致使银坑村如同废墟,使得尚居住在村内的(80多户)村民无法正常生活……在疫情期间,强行拆迁,剪断网线,严重影响学童的网络上课;破坏水管,使村民无水可用。”
二是认为自身身份是村民,对官方结论不认可。帖子中表示,“1956年,在原银坑大队的基础上成立珠海县国营银坑蚝场,银坑村的土地性质并没有改变,仍属于集体土地。当时部分村民自愿聘为蚝场职工,但仍是农民身份。”但在2019年8月26日出台的(珠高字[2019]8号)通知搬迁时,现在搬迁的是“银坑蚝场职工旧居住区”。
三是对拆迁补偿标准不认可。帖子中质疑,“ 为什么湾仔银坑村拆迁每户就补400平方的建筑物,正式的珠海市居民如果拆迁每户补240平方米的住宅,而我们唐家湾的银坑村没有补偿?”
正在拆迁中的银坑
高新区回应:
并非被征地村民,因此不适用旧村改造政策
4月30日记者走访了银坑村以及高新区银坑蚝场搬迁工作组。
针对网帖,搬迁工作组工作人员表示,自1963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示同意银坑大队并入蚝场,银坑村已不复存在。“银坑蚝场属国营企业,蚝场旧居住区居民主要是蚝场职工及其家属,享受居民职工待遇(实行包销粮等)。特区成立时被安排参加工作,其二、三代子女继承人及家属已优先享受优质的教育及就业资源,现就职于各职能部门及行业,有些已担任领导职务。”
据介绍,依据《银坑蚝场干部、职工名册》,银坑蚝场旧居住区既没有“村”的建制,也没有农村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更没有农村名下的土地以及珠海市当年农村土地统征时与银坑(旧村)相关的《被征地农民花名册》和村民宅基地,不具备“村”的概念和基本组成要素。同样,旧居住区的居民(房屋产权人或继承人)身份也不是旧村被征地农民、村民,而是国营蚝场(国有企业)职工、居民,因此不能享受被征地农民的待遇。
那么,银坑的补偿政策究竟如何?工作人员介绍,高新区2019年8月26日出台的《银坑半岛房屋搬迁安置补偿方案》,包括产权补偿、补助、奖励、建筑成本价购房扶持补助等,补偿标准普遍高于珠海市甚至全国的同类情况。
南都记者获取的一份《银坑搬迁安置政策宣传手册》显示,第一种是房屋补偿方式,补偿合法面积的1.1倍;第二种是货币补偿金额,为产权登记面积的1.1倍X市场价;第三种是前两项结合,回迁房面积<产权登记面积X1.1的,除了回迁房外,剩余面积实行货币补偿。此外,同意搬迁的居民可以按照5000元-6000元每平方的建筑成本价优惠购房,有一处合法产权的,可以购买120平房屋,两处合法产权可以购买220平,三处320平,四处420平。
除此之外,还将给予搬迁居民搬家费、临时安置费、青苗和其他附着物补偿、6万元/证的如期搬迁奖励。
对于野蛮拆迁的投诉,搬迁工作组工作人员则予以否认。工作人员表示,清拆施工时采取了现场设置安全警戒线、做好围挡并设置警示牌、对影响毗邻建筑物安全的进行人工拆除、用雾炮机防尘等措施。“前期发生的一次年久老化水管被压裂事件,搬迁工作组也是积极组织抢修,两个多小时后即恢复正常供水,把对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搬迁工作组出示的资料显示,银坑片区存在大量违章加建、扩建。2009-2011年间,在大规模集中抢建潮中,房屋建筑面积总量增加了两倍以上。“经调查,银坑蚝场旧居住区总建筑面积8.14万平方米,包括公产房1.3万平方米和居民个人住宅约6.84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个人合法产权房屋约210处,建筑面积共1.67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51户;无合法手续的独栋建筑及加扩建房屋200处,面积约5.2万平方米。”
记者走访:签约面积约六成
有居民补偿房屋面积达800平
日前,记者也走访了银坑片区。记者在现场并未找到发帖的老人,记者随机拨打了老人留在网帖中的电话,接通后,记者介绍了自己身份,但对方在讲述几句粤语后,随后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再次通过短信表明身份,并表示希望对方能找一位说普通话的子女或朋友再与记者沟通采访事宜,但记者一直未收到短信回复或回电。
在银坑片区,记者看到,该片区目前诸多房屋已经被推倒。现场资料显示,截至4月28日,银坑蚝场旧居住区居民已签订211份补偿协议,面积4.8万多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59%,已拆除房屋面积3.4万多平方米。
记者在现场也采访了多位居民,前来参加回迁房动工仪式的唐先生表示,自己非常支持改造,他爽快地向记者晒起了自己的补偿,“父母亲原来都是蚝场职工,家里有两本产权证,分别是38平方米和180多平方米,可获得补偿面积246平方米和优惠购房面积220平方米。另外,签约搬迁后还获得两年房租补偿21万元和搬迁奖励12万元。”
另一位居民周女士则高兴地表示,家有4本房产证,可享受800多平方米的补偿和优惠购房面积,现在自家每个月可以拿到1.2万元的租房补贴,希望早日回迁。她特别表示,“之前手上有四本房产证,但是银坑的房子是无法流通买卖的,现在回迁房是商品房,随时可以买卖”。记者获悉,该片区由于在海边,房价目前已经在3.5万/平方米以上。
记者走访中,不少居民也证实,家中确实不少人是银坑蚝场职工,父母辈在蚝场工作过的,一直在领退休金。不过,也有居民表示,自己之所以不签约,主要还是补偿标准问题,“和珠海其他旧村差太远了,还是希望能按旧村改造政策补偿”。
采写:记者朱鹏景
编辑:朱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