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对公账户黑灰产团伙中含银行“内鬼”!南都此前曾揭背后链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5-10 16:14

据湖南长沙市公安局近日通报,该局打掉多个贩卖对公账户犯罪团伙,涉及多名金融、通讯业从业人员,有专门负责对公账户审查的银行支行经理受利益驱使,明知犯罪团伙代办对公账户用于从事电信诈骗等洗钱活动,仍对其“开绿灯”。

南都记者此前调查发现,作为支撑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网上有大量打着“对公账户买卖”旗号进行违规交易的个人及网站,有卖家报价最低6000元一套。这些对公账户背后,更是隐藏着批量注册、开设、转卖对公账户的组织。

案例:为电诈团伙办对公账户“开绿灯”,银行支行经理被刑拘

买卖对公账户的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犯罪团伙内,不乏金融业“内鬼”。

微信图片_20200510142953.jpg

警方从犯罪团伙手中查获的假公司执照、公章。来源:长沙警方

据长沙市公安局披露,近日,长沙市公安局开福区分局成功打掉一个贩卖对公账户的犯罪团伙,审讯深挖中,发现该案嫌疑人王某伦及申某在带领法人注册对公账户时与某银行湘府路支行的客户经理方某联系紧密,方某疑似从中收取好处费。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开福公安分局于4月29日凌晨对方某实施抓捕。经过连夜审讯,同时结合银行数据,方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办案民警介绍,嫌疑人王某伦、申某手里的虚假公司材料,无法成功注册对公账户,于是找到方某帮忙。两人许以高额利诱,成功将方某说服,方某在明知该二人注册对公账户用于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情况下,采取不审核或者虚假审核的方式,以500至800元一套不等的价格为其非法审核办理对公账户20余套,非法获利13800元。

经查证,由犯罪嫌疑人方某非法审核注册的对公账户涉及全国范围内电信诈骗案件10余起,涉案金额达160余万元。方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据长沙市公安局消息,5月6日,长沙市长沙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以张某文、章某为首的买卖对公账户的犯罪团伙。

某银行银迅支行营业室经理李某某,主要负责该行对公账户审查。2019年3月份,李某某在工作中认识了从事代办对公账户业务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文等人,受利益驱使,在明知张某文等人代办的对公账户将会从事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的情况下,对张某文等人在该行办理对公账户的业务上“开绿灯”。

某银行天心分公司员工张某旭,主要负责主管商户收款码办理工作。2019年12月份以来,通过他人介绍,张某旭认识了犯罪嫌疑人章某。章某以张某旭急需大额揽储任务为由,诱惑其参与到洗钱违法犯罪活动中,为洗钱团伙提供收款账号渠道和帮助。

微信图片_20200510142958.jpg

警方从犯罪团伙手中查获的假公司执照、公章。来源:长沙警方

据办案民警介绍,李某某和张某旭涉及的对公账户共有80余套,两人分别从中获利2万余元,已被刑拘。

背后:报价六千元一套,专人组织批量开账户

近年来,多个相关部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买卖企业对公账户违法犯罪活动。然而,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买卖对公账户的黑灰产屡禁不止。

南都记者此前曾调查发现,作为支撑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网络上遍布大量打着“对公账户买卖”旗号进行违规交易的个人及网站,售价最低6000元一套。

“对公账户‘八件套’,6000元一套”。一名卖家曾告诉南都记者,其称,“八件套”包括对公银行卡、相关公司的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对应网银U盾、银行预留手机卡等。

大批量用于诈骗的对公账户从何而来?南都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非法买卖对公账户产业链的上游,有专人负责招募法定代表人、临时法定代表人等,有的甚至发布在正规兼职、招聘网站上,通常日薪数百元。这些“兼职”往往不需要任何技能,仅需基本身份证件。高昂的报酬之下,有人不惜多次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

一则招募长沙法定代表人的帖子中这样介绍招募缘由:因业务需要,招募临时法定代表人注册公司(注册网店用)。南都记者以应聘者身份联系该发帖人,对方仅询问了年龄、以前名下是否开过公司等,了解到南都记者系成年人、名下无开公司记录等信息后,便表示可以前去兼职,工资日结,一天800元,需要两天时间。

微信图片_20200510143005.jpg


“拿身份证来就可以,我们有专人带你去办理。”南都记者询问是否合法时,对方表示,招募的是临时法定代表人,用南都记者的身份信息注册公司后一般几个月后就会注销,“对本人没有什么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510143015.jpg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非法买卖对公账户黑灰产链条中,这些法定代表人招募者承担着中介的作用。一方面以高薪日结为诱惑吸引兼职者,另一方面,使用兼职者的个人信息注册公司、开设对公账户后,便将其成套资料打包出售,层层加价转卖给不法分子。

微信图片_20200510143020.png


“谁还要法人(即实际上的‘法定代表人’)?”2020年1月2日,南都记者联系上一名主动为他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网友。该网友称,其来自贵阳,名下已有4家公司,均为上个月刚刚开设,其可以提供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并“到场”,注册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进而开设对公账户。“之前是在贵阳开的(对公账户),我做法人(即实际上的‘法定代表人’),3500元工资,开了4个对公账户。”该网友告诉南都记者。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编辑:张亚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