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巷子里的烘培工作坊传出阵阵的黄油香气,卓卓在妈妈的注视下,专注地用打蛋器搅拌着碗内的黄油面粉。母亲节前夕,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的星梦工作坊迎来疫情后最忙碌的时期。桃姐看着14岁的儿子卓卓(化名)制作着别人家孩子送给妈妈的曲奇饼。
往年,卓卓也会从学校带回来亲自制作的母亲节贺卡,“但他应该不知道母亲节的含义”,桃姐笑起来有些无奈。
桃姐带着卓卓一起做烘焙。
建烘焙坊为星儿们建融入社会的平台
在卓卓两岁多的时候,桃姐察觉到儿子语言发展缓慢,儿童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卓卓有语言迟缓以及自闭症倾向。10个月后,卓卓被中山三院确诊为典型自闭症。
从那之后,桃姐辞去了原本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卓卓,每天都带着卓卓去当地的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坚持了五年。卓卓等到八岁获得了广州特殊学校的入学名额。从那之后,桃姐每天要把孩子从狮岭送到新华坐校车去位于白云区的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市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每到周末,桃姐依然带着卓卓去机构做训练。
2018年10月,桃姐与另外几位在花都区的特殊儿童妈妈合资在大润发商圈附近组建星梦工作坊。星梦,代表着星星孩子的未来梦想。工作室的成立,让星星孩子的家长们有了互助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这里成为了像卓卓一样的星孩们的培训基地——星孩们可以在这里尝试做一些简单的烘焙、手工,也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家长们对他们进行职前教育,为的是让这群孩子们最终能融入社会。
亏损两年,母亲节迎来预订高峰
2020年5月8日,在花都新华都星梦工作坊,母亲桃姐带着儿子卓卓在做曲奇饼干。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已长得如妈妈一般高的卓卓进入青春期后,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暴躁大哭。但桃姐发现,只要是她在做小吃,尤其是包点时,卓卓总喜欢参与其中,神情专注,情绪稳定。偶尔,话不多的卓卓也会主动叫桃姐“做面包”。
疫情期间,学校还未复课,桃姐每天都带着他到星梦工作坊帮忙。现在,卓卓基本可以独立完成蔓越莓曲奇的制作——打发黄油、加入鸡蛋、均匀拍落面粉,不慌不忙地把面团在模具里压平,再把面团依次倒出,冷冻切片后放入烤箱。其他家长们都赞扬卓卓动手能力强,一罐罐蔓越莓曲奇通过卓卓的双手被制作出来,再寄送给各地的妈妈们。
然而,星梦工作坊营业两年来,依然处于亏损阶段,仅靠星孩家长之间的口碑传播。母亲节算是今年来的第一波订单高峰。
桃姐除了卓卓,还有一个四岁多的小儿子,但她坦然,基本90%的精力都用在了照顾卓卓身上,幸亏有了家人的支持,互相扶持下,孩子们都在慢慢长大。
还有3年,卓卓即将从特殊学校毕业,谈及母亲节的心愿,桃姐说最希望卓卓今后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安全地独自在家。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实习生 马新杰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编辑:游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