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账户贩卖成电信诈骗上游 长沙某银行内鬼为犯罪团伙提供便利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0-05-11 21:22

南都讯 记者李慧琪 近日,长沙、杭州、海口、哈尔滨等多地警方集中打掉多个贩卖对公账户的犯罪团伙。其中,长沙警方发现有银行负责对公账户审查的内部人员为犯罪团伙“开绿灯”,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5月8日,浙江杭州萧山警方通报已破获一起特大买卖对公账户案,捣毁两个涉嫌买卖对公账户的犯罪团伙,共抓获涉案人员79人。警方初步查明,犯罪团伙开设对公账户150余个作案,涉案金额达3000余万元。

屏幕快照 2020-05-11 下午8.29.40.png

南都记者发现,长沙、海口、哈尔滨等多地警方都在近期对买卖营业执照、银行对公账户等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便利条件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集中打击,抓获涉案人员超百名,涉案金额均超百万。其中,为犯罪团伙提供便利的银行内部人员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据悉,4月14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为主要内容的“云剑-2020”行动。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杜航伟指出,“云剑-2020”行动是今年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工作的重点,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反弹势头。

据杭州警方介绍,此前在调查一起平台投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发现,涉案资金往来大多采取对公账户流转方式转移,这些账户往往由专业犯罪团伙办理并出售。

对公账户用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为什么被大肆出售?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公账户走账金额大,查询冻结止付困难,是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流转涉案资金的主要途径。

至于贩卖对公账户的黑产链条,杭州警方介绍到,犯罪团伙一般以“招募电商伙伴”“15天,3000元,包吃住”等广告,招募一些法律意识淡漠的打工者或者社会闲散人员到团伙窝点,让他们提供身份资料。

同时,他还表示,团伙还会勾结本地代办公司和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被招募者提供的身份证件等材料开办对公账户。对公账户开好后,犯罪团伙就会将对公账户的全套资料高价售卖。通过层层转卖,账户最终流向一些诈骗、赌博犯罪团伙以及其他不法分子手中,用以转移赃款。

此前,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作为支撑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网络上遍布大量打着“对公账户买卖”旗号进行违规交易的个人及网站,售价最低6000元一套。

非法买卖对公账户产业链的上游,有专人负责招募法定代表人、临时法定代表人等,有的甚至发布在正规兼职、招聘网站上,通常日薪数百元。这些“兼职”往往不需要任何技能,仅需基本身份证件。高昂的报酬之下,有人不惜多次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

从长沙警方通报的警情中可以看到,不乏银行、金融业的“内鬼”为犯罪团伙“开绿灯”。其中,长沙市某银行支行客户经理方某采取不审核和虚假审核的方式,以每套500元至800元不等的价格,为犯罪嫌疑人王某伦、申某非法办理对公账户20余套,获利1.3万余元。

据长沙警方提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规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情节严重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于或者单处罚金。

编辑:蒋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