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集团赴美上市,拟募资1亿美元,过半收入来自京东、沃尔玛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0-05-13 14:52

南都记者获悉,美国东部时间5月12日,达达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上市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达达超过63.4万名活跃的骑手交付了8.22亿份订单;京东到家2760万活跃消费者贡献了1.347亿订单,GMV达157.24亿。

据悉,此次达达拟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最高募资1亿美元,补充营运资金、投资于技术和研发、营销计划并扩大用户群,并寻求潜在的战略投资和收购机会。

 

1589349011015.jpg



今年一季度收入增加109% 净亏损收窄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同城众包物流平台达达与京东集团旗下O2O子公司京东到家合并,并相继完成了业务资源整合。

2019年12月,合并后的达达-京东到家正式更名为达达集团,旗下达达快送已搭建起一套由落地配、即时配、个人业务三大板块组成的立体化配送服务体系,业务覆盖全国2400多个县区市,日单量峰值约1000万单;在联合区域龙头商超和品牌开展下沉策略的引导下,京东到家覆盖全国超700个县区市。

目前,达达集团的业务分为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个平台运营,其中配送主要通过向物流公司、各种连锁商家和个人提供的“最后一公里”和市区内送货服务获得收入,以及向骑手出售送货设备的收入;而京东到家收入主要源于向平台零售商提供的城市内送货服务、收取佣金、向商家品牌所有者提供在线营销服务。

据招股书信息,达达集团在2017-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的净收入,分别达到12亿元、19亿元(同比增57.8%)、31亿元(同比增61.3%)、11亿元(同比增109%);同期,净亏损约为14亿元、19亿、17亿、2.793亿元,整体趋向收窄。若剔除股票薪酬、由业务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及产生的税收收益(非现金费用)的影响,调整后净亏损在2017~2019年分别为11.99亿、16.53亿、14.20亿,今年一季度为1.93亿,同比减亏约30%。

1589349044628.jpg

达达招股书

依据前述两大业务部门的收入占比来看,达达快送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2017年的71.4%下降到2019年的64.4%2020年一季度占比为53.8%京东到家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2017年的26.1%上升至35.6%,再进一步提高至2020年一季度的46.2%。

南都记者注意到,产生净亏损的原因,包括加强技术能力而导致的研发团队人员成本增长、消费者激励措施增加、减值开支及租金开支的增加、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造成外汇损失等。另据介绍,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季节性波动的影响。例如,每年第一季度的农历新年假期期间,通常会遇到较少的用户流量和较少的交付订单;而每年的第二和第四季度得益于在线零售和电子商务平台促销活动,平台GMV通常会出现季节性增长。


2019年京东到家活跃用户平均GMV1168元

招股书披露,从2019年3月31日~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达达的网络平均每天分别交付150万和220万份订单。通过扩大骑手交付网络和改进交付服务,截至今年3月,达达的市区内交付订单中约有85%与响应的骑手在一分钟之内相匹配,所有市区内交付订单的平均交付时间约为30分钟。

1589349064854.jpg

达达招股书

基于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达达的活跃消费者数量及其参与度不断增长,带动单量提升。据统计,达达平台活跃消费者从2018年的1470万增加到2019年的2440万。就2017年首次在京东到家下单的活跃消费者而言,每位活跃消费者的平均GMV从2017年的340元增加到2019年的1168元。

“我们将继续努力管理我们的消费者获取成本,并提高我们的消费者保留率。”招股书表示,2018年和2019年的消费者保留率分别为86.8%和73.7%。“随着时间的流逝,保留率的下降是自然趋势。我们预计我们将继续保持健康的保留率。此外,随着业务的增长,我们期望获得更大的运营杠杆并提高人员的生产率,从而使我们能够以更高的成本效益来收购消费者和发送者,并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

在由运营和支持成本、销售和营销支出、一般和行政支出、研发支出和其他运营支出构成的成本各项中,运营与支持占比最高。“支付给骑手的薪酬和激励措施是运营和支持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2017~2019年分别为15.26亿、19.183亿、26.791亿元……我们预计随着我们继续扩展业务,骑手成本以及运营和支持成本将会增加。”招股书提到,“我们希望继续使用骑手奖励来吸引和留住骑手。”


京东、沃尔玛两大战略股东合计贡献过半收入

自2014年创立至2018年,达达集团先后得到红杉资本中国、DST Global、京东、沃尔玛的融资,累计超12亿美元。2018年,达达完成来自沃尔玛、京东方面的5亿美元融资,与两大巨头进一步达成战略及业务上的深度协同。

依据招股书,若按照发行前实益拥有的普通股数计算,京东集团全资子公司持股51.4%,红杉中国持股11.4%,沃尔玛集团全资子公司持股10.8%,为前三大机构股东;个人股东中,达达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蒯佳祺持股8.9%,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杨骏持股1.9%。

1589349078796.jpg

达达招股书

目前,作为京东的本地零售服务交付合作伙伴,达达集团通过与京东合作取得显著的协同效应,除了本地订单,达达还通过京东APP、京东网站和京东微信小程序获得流量入口,实现了GMV的快速增长。

据透露,在2017-2019年和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个月中,达达来自京东的净收入分别占56.7%、49.1%、50.5%和37.8%。此外,沃尔玛集团于2018年8月成为达达的关联方,在2018-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个月中,达达净收入的4.6%、13%和14.9%来自于沃尔玛集团。

“于2017-2019年,我们来自关联方的净收入分别为6.910亿(占56.7%)、10.325亿(53.7%)、19.667亿元(63.6%),随着我们进一步加强与京东集团和沃尔玛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自关联方的净收入呈现出显着的同比增长。”招股书介绍说,除了“最后一公里”的送货服务外,“我们计划与京东进一步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按需零售服务。我们还与中国领先的连锁超市建立了强大的战略联盟,并打算不断改善对它们的商业和技术支持,并取得双赢。”


抓住零售商数字化转型机遇 将继续渗透低线城市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本地零售业仍是中国零售总额的重要贡献,但2019年中国本地零售市场的线上线下渗透率仅为0.6%,为本地零售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作为中国本地零售市场中最大的部分,预计中国超市领域的线上到线下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1.4%增长到2023年的10.6%,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今年受疫情影响,即时跑腿服务成为刚需,美团、饿了么蜂鸟、达达集团、每日优鲜等各类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不断推动实体商家实现数字化、线上化转型。作为新零售基础设施,即时物流端产生的大数据和信息,也逆向推动生产、消费方式变革。

在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TO杨骏看来,疫情封锁了大量原本在线下的消费需求,带动线上即时消费需求增长,而同城即时物流成为保障用户民生的“新刚需”。他告诉南都记者,“长远来看,同城即时物流将会进入精细化运营的阶段”,不断进化的商流将会催生出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配送需求,作为“新基建”的重要设施,未来,本地即时配送平台也需要具备全渠道、多场景的开放服务能力。

“用于本地按需交付业务的达达快送和用于本地按需零售业务的京东到家,这两个平台均享有巨大的网络效应,助长了良性的增长周期。”招股书提到,在技术和运营创新的推动下,我们通过在本地零售价值链上提供广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增强零售商和品牌所有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能力;同时将继续渗透到其他低端城市,扩展产品范围并改善消费者体验。

招股书在风险提示环节指出,如果行业竞争加剧、管理独立承包商和骑手难度提高、无法以成本效益的方式吸引新的零售商/消费者、物流业固有的运输风险增长、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遇到瓶颈、与主要战略投资者的关系出现恶化等因素,都可能对业务运营和公司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田爱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