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一次很正常的小区停车场停车,却因为出口处的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认错车牌,导致车辆“免费”放行之后,仍然被系统默认为尚未出场,连日来继续不断计费。最近,张小姐就摊上了这样的事情,她的车已经回到广州,还要为“停”在佛山某小区停车场的爱车,持续产生的停车费而感到揪心。
【车主经历】车辆出场后仍继续计费
5月10日,张小姐从广州开车到佛山黄歧看望父母。没想到,她晚上将车驶离小区停车场时却出了些状况。她在出口处正准备扫码付费,系统却提示“请出场”,闸门也直接打开让她离去。虽然张小姐感到有些奇怪,但由于赶时间,在现场也没有看到任何工作人员问个究竟。于是,她就直接开车走了。
次日,张小姐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于是让自己家人拍下停车场出口处的二维码发给自己,重新进行扫码查询一下。结果,果然证实了她的担心并非多余:扫码后,系统显示了她的车辆状态为“尚未出场”,并需要支付从当天进场后到次日十多个小时的停车费。幸亏当地的停车场收费比较便宜,停了一天多,比她正常出场时,只需要多支付10元而已。张小姐心想,毕竟金额不多,最重要的是赶紧了结此事,多花这十元冤枉钱也就算了,于是她迅速选择了支付。
然而,她缴费后收到的系统提示信息,才让她想起来事情根本没有完。因为,停车场的收费确认短信告知:扫码缴费后,有15分钟左右的缓冲时间,给予车主寻车或者出场时“免费”使用。也就是说,她虽然缴了费,但车辆“还没有出场”。事实上,她远在广州的车辆也根本不可能再“离场”,等15分钟免费离场时间一过,还是会继续计费到她解决此事为止。
车辆出场时,原车牌的“G”被错误识别为“6”。
停车场系统“认错”车牌惹的祸
张小姐调出车上的行车记录仪,重新回放到出场时的情形。她仔细观看了一下,终于发现,自己的车牌号码中的“G”,出场时竟然被错误识别为“6”,就因为这一字之差,导致被停车场误认为是一辆刚刚进场不到15分钟(免费)的车辆。因此,从她傍晚六点多进场,到八点多离开,虽然中间停了两个多小时,车场仍然让她不用缴费就直接出场。
事实上,进场时系统记录的本来车牌,由于出场时被识别错其中的字母数字。因此,默认该车没有出场。即使张小姐将车驶离停车场后,其本人再回到现场扫码缴费,仍然会徒劳无功。毕竟,出口处的车牌识别系统,在该车出场时已经默认为其它车牌。除非她能够在现场找到停车场相关工作人员,向其说明情况,并通过对方在后台进行人工更正。否则,系统会一直默认车辆仍然停放在场内。
根据张小姐介绍,由于现场采取的是进场自动感应打开闸口,离场同样是通过手机扫码支付自动开闸放行。因此,当时求助人工也有一定难度。张小姐表示,在周日进场时,天气还算正常。但晚上离开时,刚刚经历一场风雨,她怀疑这也使出口处的识别系统增加了出错机率。
【专家观点】车主可与物管沟通解决
针对张小姐的遭遇,南都记者采访了佛山市停车场协会执行会长梁伟雄,他指出,这种由于停车场出入口处的车牌识别系统出错,导致车主收费出现问题,从技术上是由停车场相关的方案提供方进行解决。不过,住宅小区及楼盘物业的停车场,一般是由小区的物业管理处负责。
因此,张小姐需要通过楼盘小区所在的物业管理处与技术提供方沟通解决。考虑到车主与停车场并非同一城市,建议张小姐可以委托住在该小区的家人找物管说明情况。一般情况下,这类系统故障导致的收费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得到解决。
其后,南都记者从张小姐处了解到,周一她已经和当地小区物管处反映过此事,物管一名刘姓负责人记下她的车牌后,表示会尽快帮她解决此事。但截至发稿前,张小姐通过手机扫码停车场的缴费二维码,仍然看到自己的车处于“未出场”状态,停车时间也从周日傍晚进场时累计至今。
停车场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存在技术漏洞
广州有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绪进告诉南都记者,其实这种现象,也暴露出停车场技术提供方在数据采集及监测管理方面的漏洞,“少数情况下,停车场出入口处的车牌识别系统,也会受到车辆角度、反光等因素影响,导致识别车牌出错。”但正常来说,系统一旦监测到车牌出现异样(比如出场车辆根本没有入场数据),该车出场时就会有报警提示,使“问题”车辆不能离场。
同时,理论上也应该有相关值班人员及时到场处理。如果出现这种对入场数据存在疑问的车辆反而"免费"放行的现象,说明系统本身存在众多冗余的垃圾数据,导致停车场根本不能对车辆进出场进行精确监控。
【律师说法】能够证明车辆已离场至关重要
广东省明思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培杰认为,车主能够提供车辆已出场的证据至关重要。虽然该车出场时,被识别到错误的车牌,但如果车主能够提供入场时的车牌识别进行对比,将提高成功维权的可能性。一旦车主当时没能通过行车记录仪取得有效证据,也可以在出场后,能够提供该车已经不在场内的证据。比如,车辆出场后,近期曾经在任何地方停过车的单据证明。
曹培杰建议,车主最好尽快与物管方面进行沟通,并再次开被认错车牌的车辆到现场解决。但要注意谨慎进场,并及时与停车场相关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现场能够向对方证明自己的车辆早已不在场,从而让对方撤销不合理的收费。
采写:南都记者 梁罗喆
编辑:钟键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