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国航空货运能力,南都记者获悉,近日,民航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货运航线航班管理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增强我国物流行业国际竞争力,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审批效率,帮助各航空公司更加灵活、高效地安排货运航班计划。《通知》明确,今后将不再对单一的具体国内货运航线实施经营许可,而是将国内货运航线许可证合并,对航空公司来讲,意味着只须申请一次许可,获准后即可运营所有国内货运航线;在北京“一市两场”货运航线安排上,各航企均可同时在北京两场运营货运航线。
“客改货”是非常规应急举措,短期内仍有明显劣势
在疫情冲击下,我国国际航空货运遇到严峻的挑战,国际货运网络通达性削弱,航空物流链受冲击。民航局运输司二级巡视员靳军号在5月13日举行的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疫情发生后,因客运航班调减、停航导致客机腹舱运力大幅减少,国际航空物流出现了阶段性的运力紧张,各航空公司积极开展“客机载货”业务,为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他谈到:此举是疫情防控期间非常规的应急举措,是特殊情形下的市场自救行为。
(民航局运输司二级巡视员靳军号 图片来源:民航局官网)
靳军号进一步指出,在货运市场竞争中,与运营成熟的货运航空公司相比,客运航空公司开展“客改货”,短期内仍存在明显劣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条件差。运营成熟的货运航空公司有相对完善的市场服务网络、固定用户群体和长期合作伙伴,这是开展“客改货”的客运航空公司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
二是服务能力弱。长期以来,航空物流客户需要“门到门”的服务,运营成熟的货运航空公司可以整合其合作伙伴资源共同解决,而开展“客改货”的客运航空公司通常仅能支持从机场到机场,难以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三是运营成本高。据介绍,目前客机载货主要采取三种模式:纯腹舱载货、腹舱+客舱不拆座椅载货、腹舱+客舱拆座椅载货。其中,载运量最大的“腹舱+客舱拆座椅载货”模式,仅相当于同类型全货机载运量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同样执飞一班货运任务,客机载货的运营成本接近全货机的三倍。
合并国内货运航线许可证,放宽北京“一市两场”航线安排
南都记者注意到,自今年3月,民航局发文明确:“各航空公司可利用客机执行全货运航班,不计入客运航班总量”后,航空业普遍开启“客改货”的潮流。发布会上,靳军号解释说,由于疫情防控工作和推进复产复工均对国际物流产生较大需求,而仅靠全货机运力又难以满足,导致一段时期内货运价格迅速上涨;另一方面,我国民航客运航班恢复量不到60%,大量的闲置客机运力资源可供使用,再加上一系列政策利好,因此客运航空公司对开展“客机载货”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据统计,基于疫情防控期间货运审批“绿色通道”得到落实,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和供给水平有了较大提升:4月份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周执行货运定期航班1574班,比疫情前增加55.2%,5月前两周又比疫情前增加133.2%;临时货运航班成倍增长,3月、4月分别批复全货机加班包机1794班、2225班,同比分别增加401.1%、476.4%,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并额外新增“客改货”包机988班、3619班,有效缓解了疫情对民航行业的冲击;同时,还新增到日韩及周边货运临时航班149班,有效解决了前期邮件快件积压问题。
据悉,此次发布的《通知》主要针对货运航空在日常运行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提出了放宽北京“一市两场”货运航线运营安排,简化国内、国际货运航线经营许可的颁发程序,简化航班计划审核程序,对货邮航班时刻与客运航班时刻实施差异化管理,提升航线航班监管信息化水平等六方面内容。例如,此前,民航局要求除中国邮政航空外,其他航企只能在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中任选其一运营货运航线。目前,结合大兴机场的实际投运情况以及当前货运物流发展需要,《通知》明确此后各航企均可同时在北京两场运营货运航线。
针对国内和国际货运航线经营许可的颁发程序,依据《通知》,今后国内货运航线的许可证将合并,航空公司只须申请一次许可,获准后即可运营所有国内货运航线;在符合双边协定的基础上, 民航局针对涉及不限货运指定承运人数量和运力额度的国家、地区和境外航点的国际货运航线实行清单制管理,制定并及时更新航线目录(目前包含至美国等26个国家、地区的航线)。航空公司仅须申请一次许可,获准后即可运营目录内所有的国际货运航线。
(民航局官网)
差异化管理方面具体包括:全国机场0时~6时之间新增的货邮飞行时刻,增量另计,不计入控总量范围;航班时刻主协调和辅协调机场,晚22时至次日8时,遵照客货同等对待的原则协调配置货邮飞行航班时刻;非时刻协调机场以及航空货邮枢纽集散的时刻协调机场,全天24小时遵照上述原则。同时,民航局将严格执行时刻执行率的考核,确保航班时刻得到有效使用。
据介绍,下一步,民航局将研究做好疫情后期“平”、“战”转换的政策储备,固化疫情期间实施“绿色通道”、供需对接等政策成果,引导国际航空货运良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优化货运航班时刻资源供给政策,支持加快建设现代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研究推进机场地面保障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建设自主可控的国际航空物流体系。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