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二手车大型经销商澳康达宣布推出“公平卖”。该企业表示只赚取合理利润,毛利不超过5%,如有多出,多出部分50%返赠给车主。
对此,行内产生不同的声音。有车商认为,此举只是车市低迷现状下的一种营销噱头,也有业界专家称,这种做法将有助于解决行业痛点,逐步成为二手车规范服务标准。但无可否认,近年有个别二手车经销商及电商平台围绕买卖的差价,开展过类似的营销模式,均由于行业特性,各自遭遇过不同的挫折,那么,这次“公平卖”能否迈过这些坎?
卖出价毛利若超5% 多出部分返还一半给车主
近期,二手车大型经销商澳康达推出了“公平卖”。澳康达总经理陈祥达介绍,“公平卖”,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车主卖车能够获取更加公平的价格。每次收购车辆,澳康达只赚取合理利润,毛利不超过5%,如有多出,50%返赠给车主。
比如说,车主将车卖给澳康达,假设收购价为20万元,则澳康达赚取的毛利不超过1万元(20×5%),若最终售价高于21万元,多出部分的50%将返赠于卖车的车主。陈祥达指出,澳康达赚取不超过5%的毛利,包含场地费、人工费、财务成本等。而在车辆收购回来后,将进入澳康达专业检测、整备等环节,以提升车辆品质,使该车能够卖出更高的价钱。
由于澳康达实行的是一口价销售,每一台车的销售价格在展厅现场、官网和APP都能清晰地看到。同时,澳康达的名车管家也会实时告知车主关于车辆的上市、销售情况,待车辆售出,名车管家将按照毛利润不超过收购价5%的方式,精准计算返赠情况,将返赠金返给卖车的车主。南都记者了解到,从实施“公平卖”之后这段时间,客户卖车增量已经达到30%。
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严斐认为,这种公平卖,是传统车商在经营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作为消费者,也能够争取到更大的利益,有助于消费者把自己的车卖出一个合理的价钱。“这是行业头部企业作出的一种自律表态,无疑会具有带动效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一名内部人士称,但是大部分车商的经营理念及规模,还达不到像澳康达这种龙头企业的水平。因此,短期内其它企业无法仿效,要引发行业效应更需要时间。
“公平卖”能否迈过前人那几道坎?
其实,近年国内部分大型二手车电商平台,也曾经针对车主卖车方面,推出相关保障政策。例如有些电商平台推出的“保卖”服务,经过车辆检测评估和定价后,卖家车主可以通过其线下保卖店寄售二手车,同时快速获得至少50%的预付车款,该电商平台承诺收到车之后14天内结清尾款。车辆将在保卖店进行无差价售卖,买家购买价格即为车主售卖价格。然而,有车主却反映,由于车辆“卖不出去”,平台方以各种理由拖欠10%的尾款,结果后来通过投诉曝光的手段才得以解决。车主觉得,在交易过程中,相关交易款项缺乏第三方担保机构,还是会让消费者承担较大风险。
华南地区一名大型二手车经销商评估师告诉南都记者,该公司两年前也曾经围绕减少买卖差价试行类似做法,但后来因为多数车主不满卖车尾款交付时间拖得太久,导致市场反响平平。他认为,目前有不少车主仍然更希望快速解决交易,尤其是卖车款能尽快全数到手。
那么,“公平卖”的推出,又能否成功避过前人遭遇的几道坑?
一名不愿具名的某国企背景二手车交易市场负责人指出,澳康达这种做法虽然属于生产自救行为,但也有可能逐步成为二手车商的行业服务标准。毕竟,诚信透明的做法能够直击二手车行业的痛点。谈及与之前某些二手车电商平台推出的“保卖”形式相比,该负责人认为,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毕竟澳康达本身就是实体经销商,而电商平台是从中介角色尝试C2B,两者的基因不同,动机也不一样。”
某二手车电商平台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电商平台在交易环节中,本身面临众多不可控的管理漏洞,比如有个别评估师会在评估报告上做手脚,在价格上误导买卖双方。相比之下,实体经销商在这方面的管理可控性会比较强。该人士解释,实体经销商(尤其是那些大型经销商),评估师团队会相对稳定,在道德操守及风险把控方面,都会相对较强。由于他们所处的圈子相对封闭,一旦因为造假出问题,将可能受到整个行业抵制。
反之,电商平台的评估师人员流动性则大得多,平台本身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先天不足,难以有效对评估师队伍进行无死角监管,导致个别平台有评估师团队已形成“造假”利益链,在车况、价格方面欺瞒消费者及所在平台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他认为,同样是保障车主卖车价格的公平性及合理性,规模类实体经销商对内外风险的把控能力会较强。
采写:南都记者 梁罗喆
编辑:钟键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