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获悉,著名作家叶永烈5月15日上午在上海长海医院辞世,享年80岁。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等,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著名作家叶永烈
叶永烈11岁开始发表诗作,18岁发表第一篇科学小品。1960年,20岁的叶永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编写,1961年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之后致力于科普创作,成绩斐然。
1976年春,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1981年,叶永烈任导演的电影《红绿灯下》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1983年之后,叶永烈开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创作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著有《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等。从2015年开始,叶永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135万字的“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邂逅美丽》)。
截至2018年1月,叶永烈已经出版逾3500万字作品。他对自己的创作做过一次数字总结:“前段时间我整理了我的科普作品,叫作《叶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万字;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是1500万字;还有行走文学,《叶永烈看世界》21本,现在已经全部出版,500万字。”
叶永烈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别人都以为有两个叶永烈,一个是写《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叶永烈,另一个是写‘红色三部曲’、《‘四人帮’兴亡》的叶永烈。”“媒体总说我是科幻作家。可我多年前就已经不写科幻、科普作品了。”
他投入大量心力在纪实文学写作当中,出版了一系列极有分量的作品。他说:“我在写作中有两个翅膀,一翼是图书馆、档案馆,另外一翼就是采访,大量地采访当事人。我的写作是‘当代人写当代史’,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当事人都还在世,采访跟文献结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有它真正的历史价值。”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