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京东交出今年第一季度成绩单。北京时间5月15日,京东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净收入为1462亿元人民币(约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净服务收入为161亿元,同比增长29.6%。日用百货商品销售的净收入为525亿元人民币(约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2%。
本季度,京东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去年同期为73亿元人民币。2020年第一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亿元,去年同期为33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4.8%至3.874亿,环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超2500万。此外,2020年3月,京东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6%。
日用百货类商品销售净收入增长近四成
今年一季度,疫情对零售业造成较大冲击,再加上本是淡季,部分电商平台调低收入预期。京东管理层也曾在上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相对谨慎地给出了“2020年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至少10%”的指引。
本季度财报显示,净收入为1462亿元人民币(约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7%,超预期完成此前定下的营收目标。这得益于京东疫情期间的表现。作为疫情期间正常运营的平台,京东物流、自营模式优势凸显,成为人们宅家抗疫期间购买生鲜、粮油等消费品的首选平台,快消品销量实现大爆发。
净收入的增长即离不开日用百货类商品的表现。据京东业绩报告显示,一季度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的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38.2%,达525亿元人民币。京东平台线上销售中,以成交额计算,禽肉蛋品同比增长301%,蔬菜同比增长207%,清洁用品同比增长333%,粮油调味同比增长79%。
值得关注的是,低线市场上的线上消费增长明显,以订单量计算,生鲜产品同比增长230%,家庭清洁与纸品同比增长130%,食品饮料、个护品类同比增长超60%。
不过,对于零售企业而言,生活必需品销量的攀升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这也导致京东一季度的履约费用率有所抬头。据京东业绩报告显示,京东一季度的履约费用率相比上一季度的6.44%上涨至7.11%。
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增长近54%
快消品之外,配送优势得以强化的京东物流是本季度重头戏,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2020年第一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1462亿,同比增长20.7%,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增长近54%。在基础设施布局上,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73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
财报还提到,第一季度,京东物流在疫情暴发后做出调整,推出了一系列同城配送服务。京东物流在国内近百个城市推出了“移动菜篮子”计划,与本地农产品供应商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生鲜产品。同时,京东物流扩大了按需配送的服务范畴,包括与领先的中药企业、药品生产商及医院等机构合作,配送种类丰富的医药产品,例如药品、胰岛素、中药等,与各地中小学校、培训机构合作,为因学校停课而在家上学的学生配送教材和学习资料。
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好转及线上促销等多种因素影响,5月1至5日,京东物流全国整体快递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高出行业平均近1倍;5月第一周,京东物流全国家具家电等大件商品的配送单量,环比4月同期增长超八成。截至目前,全国超八成小区已向京东快递开放,在配合各小区的要求的基础上,京东快递正加速恢复京东小哥上门服务。
京东工业品获2.3亿美元A轮融资
继京东健康后,京东工业品成京东第四只独角兽。财报显示,4月,京东集团旗下子公司——京东工业品签署A轮融资协议,预计融资2.3亿美元,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京东工业品致力于通过技术实现工业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连接,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采购平台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疫情发生后,为帮扶短期现金流紧张的品牌商、中小商家等合作伙伴,京东在疫情期间缩短了向供应商的结款周期,并向供应商提前预付了大量的货款。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51.7天,较去年同期缩短了5.7天,是三年以来最短的。
京东健康疫情期间上线多款产品,提供在线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服务,以及在线医疗和心理咨询、医疗管理等服务,并专设了新冠病毒防疫用品的购买通道。自1月下旬上线至4月30日,京东健康免费在线问诊服务已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100万人次。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
编辑:甄芹